摘要:烈日炙烤下的山西运城闻喜县薛店镇南张村,一片片本应泛青的麦田泛着焦黄,成块的药材苗蔫头耷脑趴在地上。村民老李蹲在地头抽着旱烟,脚边散落着干裂的土块:“浇一钟头地要180块,谁浇得起?只能看着庄稼等死!”
【直击现场】烈日炙烤下的山西运城闻喜县薛店镇南张村,一片片本应泛青的麦田泛着焦黄,成块的药材苗蔫头耷脑趴在地上。村民老李蹲在地头抽着旱烟,脚边散落着干裂的土块:“浇一钟头地要180块,谁浇得起?只能看着庄稼等死!”
天价水费从何而来?
南张村的争议焦点,藏在村头那座孤零零的水池里。由于今年旱情凶猛,村里唯一的水井水位暴跌,抽满一池水竟要从早到晚连抽20小时。村委会紧急启用“二次提水”方案:先抽水到1公里外的蓄水池,再二次加压灌溉。但这一折腾,成本飙升到每小时180元——相当于隔壁村价格的6倍。
“我们不是乱收费!”村支书张俊平拿出一沓账单:抽水电费每小时75元,水泵维修摊到30元,水池到田间的二次提水再加45元,余下30元是雇人昼夜看守设备的工钱。“水池漏了要补,管子破了要修,这些钱都是从水费里扣。”
村民算账:一季麦子浇三回就赔钱
“一亩小麦浇透要4小时,720元砸进去,收成卖了都回不了本。”村民王大姐红着眼圈掰手指。更让她憋屈的是,村里生活用水每吨才2元,但浇地的水不让用生活井,“说是怕水位再降,家里都没水吃”。
隔壁北张村村民老赵来串门直叹气:“我们村浇地30元一小时,用的是平级提水。他们这‘二级跳’成本太高,可庄稼人等不起啊!”一些南张村村民试着用三轮车从外村运水,可浇一亩地运费又得多花200元。
镇政府回应:已启动调查,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面对村民投诉,薛店镇镇长坦言“正在核实定价流程”,但强调“抗旱是头等大事”。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数据显示,运城等地已连续70天无有效降雨,小麦主产区土壤湿度跌破临界值。农业专家警告:“若一周内再无灌溉,部分地块将绝收。”
夜幕下的南张村,蓄水池旁的三台水泵仍在轰鸣。村民张建军守着自家5亩麦田,手机里循环播放着天气预报:“听说周末有雨?”他苦笑着摇头,身后田垄上传出一声干枯的脆响——又一根麦秆折在了风里。
【记者手记】
当“成本账”撞上“保命水”,算不清的不仅是数字。旱情下的乡村,每一滴水都承载着生存的重量。如何平衡公共服务与农民负担,或将成为这场抗旱战中更深刻的考题。
来源:阿伟森林果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