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峦起伏悠远,青绿如水流动。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光影下,展卷人轻抚画卷,见证年轻的“希孟”创作传世名画的历程。曾收藏于正定蕉林书屋的《千里江山图》,随着剧目的唯美演绎而慢慢呈现,整个观众席融浸在青绿山水间……
正定蕉林书屋:
“青绿”“江山”续写千年之约
5月13日拍摄的蕉林书屋外景。 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摄
5月11日晚,河北省艺术中心座无虚席,文华大奖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呈现于舞台上——
山峦起伏悠远,青绿如水流动。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光影下,展卷人轻抚画卷,见证年轻的“希孟”创作传世名画的历程。曾收藏于正定蕉林书屋的《千里江山图》,随着剧目的唯美演绎而慢慢呈现,整个观众席融浸在青绿山水间……
丹青舞动,江山多娇。台下掌声,经久不息。
“《千里江山图》与正定有着特殊的缘分。”演出现场,来自湖北的李兰芬女士告诉记者,“我和家人原本为这部剧而来,现在打算多游玩几天,去看看蕉林书屋,去欣赏正定古城的美。”
品味山河,感知文脉。一场视觉盛宴,触动着人们的一次次文化寻根之旅。
在中国书画收藏界,有一个极高的赞誉——南有宁波天一阁,北有正定蕉林书屋。
相比于天一阁之声名远播,蕉林书屋朴素低调。然而,就是这座如今已隐匿于街巷中的书屋及其曾经的主人梁清标,却在中华文化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大清畿辅先哲传》称其“搜藏金石文字、书画、鼎彝之属甲天下”。据统计,如今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所收藏的蕉林书屋藏品有160余种。2024年春节期间,在河北博物院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中,仅梁清标书画旧藏就有400多幅,令无数人千里追寻而来。
5月13日,记者从隆兴寺附近走向正定古城的燕赵南大街。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康熙在隆兴寺召见了赋闲在家的梁清标。现在考证,那时他可能正准备从藏品中选出晋代陆机《平复帖》、唐代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宋代苏轼《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合卷、宋代黄庭坚《阴长生诗三篇并跋》等墨迹摹镌《秋碧堂法书》,让世人得以领略和学习古代名家用笔之妙,为中华书法艺术的流传和发展作出贡献……”同行的正定县文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不多时,抵达燕赵南大街开元寺南遗址,再前行不远,只见一座青瓦灰墙的老宅静立于东侧小巷尽头。细竹随风轻摇,“蕉林书屋”四字苍劲古朴。缓步进入院内,只见东北角一棵老银杏树巍然兀立,根部正生长出新枝新叶。“这棵老银杏树已三百多年了,据说为梁清标亲手所植,至今仍见证着历史更迭与人世变迁。”正定县梁清标研究会会长、梁氏二十世孙梁新顺告诉记者。
梁清标一生宦海沉浮,却以蕉林书屋名留后世。他倾尽心血搜罗书画,藏书数十万卷,收藏书画六百余件,涵盖晋唐至明清名家真迹。王羲之《兰亭序》(张金界奴本)、顾恺之《洛神赋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等传世名作皆曾栖身于此。梁清标更精于鉴赏,凡钤有“蕉林秘玩”“河北棠村”“棠村鉴定”等印章的作品,必为真迹。他为《千里江山图》题写外签“王希孟”,破解了画作作者的身份谜题,至今仍为学界称道。
然而,这座书屋的命运却如滹沱河水般起伏,有过辉煌,也曾遭遇凋零,其藏品更是命运多舛——或入藏皇宫内府,或散落民间,或流落海外。近年,正定在古城保护中,对仅余三间平房的书屋和西厢房进行了“落架重修”。如今,屋内书画复制品与鉴藏印章陈列有序,进行着集中展示;西厢房题额“蕉影”,黑底绿字让人联想起当年的蕉林那一片碧绿,房内南端摆有条几、书案,墙上悬挂《梁清标登瀛洲图》(真迹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正是初夏时分,艳阳斜射,地上的青砖,台阶上满是褶皱的青色条石,均显得古朴庄重。南墙下一丛毛竹,为院落增添着生机与意趣。那棵苍劲的老银杏树,俨然一位慈祥的老者,从容迎接着每位游客。
“历史是有温度的,细节是有情感的。这些年,通过保护提升,古城记忆可见可触,许多历史文化已可感可知。”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蕉林书屋和梁氏宗祠离得很近,都在燕赵南大街东侧。在这里,可以眺望开元寺等古建筑的雄浑、欣赏阳和楼的壮阔,也能在静谧的蕉林书屋感受深厚文化“柔韧”的一面。
“文脉绵长,刚柔相济。经常有游客说,在这里实地探访,特别能激发人们对传统文脉的感悟。”庭院内,梁新顺抚摸着老银杏树告诉记者,近年人们对蕉林书屋价值的认识持续提升,对其藏品的利用不断衍生出很多文旅项目和文创产品,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为了体验梁新顺口中的文旅项目,记者来到正定博物馆,“千里江山·画境奇旅”沉浸式数字体验剧正在呈现,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引来游客阵阵惊呼。在馆长朱志辉推荐下,记者戴上VR设备,瞬间走入古画《千里江山图》的世界——渔舟、楼阁、行人……烟波浩渺的江河在脚下流淌,层峦叠嶂的青山扑面而来……
“曾经的‘纸上山水’,已化作可感可触的沉浸式体验。蕉林书屋藏品,正在实现数字化重生和文旅体验相结合。”朱志辉告诉记者,这个数字体验剧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融合三维建模与实景拍摄,体验者在现代科技赋能下“穿越”至北宋,去目睹天才画家王希孟的创作历程,还能通过互动触摸“画中水纹”,感受传统笔墨的细腻肌理。
漫步于正定古城内,历史的气息在斑驳的墙垣间流转涌动,人们所守护的文化星火,正在这里孕育出新的生机。从跨越时空的书画珍藏,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续写千年之约,再到《千里江山图》的数字化重生,传统与现代共鸣,历史与未来握手,书写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篇章。(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
来源:河北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