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棚里的记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21:10 1

摘要:1976年7月27日午夜,我正酣睡在梦乡之中,却被一股强大且诡异的力量猛然摇醒。那力量从四面八方涌来,让我感到自己的身体像是被一双无形的大手肆意摆弄,左右摇晃,上下颠簸。我脑袋一片空白,整个人完全不知所措。就在这时,父亲声嘶力竭的呼喊传进我的耳中:“地震了!”

1976年7月27日午夜,我正酣睡在梦乡之中,却被一股强大且诡异的力量猛然摇醒。那力量从四面八方涌来,让我感到自己的身体像是被一双无形的大手肆意摆弄,左右摇晃,上下颠簸。我脑袋一片空白,整个人完全不知所措。就在这时,父亲声嘶力竭的呼喊传进我的耳中:“地震了!”这一声呼喊,如同一记重锤,瞬间敲醒了我混沌的意识。

我慌乱地爬起身,急忙推醒了同屋同床、那年才14岁的弟弟。我们跌跌撞撞地朝着院子外面奔去。双脚刚踏上门口的大地,我就感觉仿佛站在了一个巨大的蹦床上,大地剧烈地摇晃着,让我根本无法站稳脚跟。

天空中突然闪过一道耀眼的闪电,那一瞬间,照亮了头顶上的高压电线。只见高压电线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疯狂地抖动着,犹如孩子们玩耍时的跳皮筋,看起来随时都有可能断裂。与此同时,耳边传来房屋即将倒塌时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撕裂巨响,仿佛是大地在发出痛苦的咆哮。远处,震耳欲聋的雷鸣滚滚而来,紧接着,倾盆大雨如注而下。电闪、雷鸣、地动、屋塌,所有这些可怕的景象交织在一起,让我感觉世界末日似乎真的来临了。而那时的我,刚满18岁,才刚刚踏入成年人的行列 ,就要直面如此恐怖的灾难。

天亮之后,我从收音机里得知,在刚刚过去的3时42分53.8秒,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后来国家公布的数据让人心痛不已:这场地震造成了24.2万人遇难,16.4万人重伤。地震刚刚停歇,父亲便心急如焚地骑着车,匆匆奔向他工作的单位——天津铁路分局。而我们全家人,则在母亲的带领下,在金钟河大街与增产道交口的路边空地上,开始搭建临时住所。

搭建临建篷的材料十分简单,我们先用树棍搭起框架,那树棍粗细不一,长短也参差不齐,却承载着我们暂时的栖身希望;再用油毡盖顶,那油毡质地粗糙,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气味;最后用塑料布做四面的围墙,塑料布在风中瑟瑟发抖,仿佛也在为这场灾难而感到恐惧。我们把家里的床拆了,将床架安置在临建篷中。就这样,这个在马路边上临时搭建起来的地震篷,成了我们在那段艰难日子里的新家。

金钟河大街是唐山和宁河进入天津的必经之路,我们的地震篷就紧挨着马路。从地震后的第三天起,我们便看到了从唐山、宁河步行而来的灾民。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身上满是尘土和污渍,脚步缓慢而沉重,每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看着他们疲惫不堪的模样,我们赶忙准备了热水和馒头,递到他们手中。他们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一边含糊不清地说着:“唐山完了、宁河完了”。当时的我们,还无法完全理解他们话语中所蕴含的悲痛与绝望。但几天后,满载着救灾物资的车队,一辆接着一辆,隆隆地从我们住的地震篷前经过,那场面让我们意识到灾难的严重性。没过多久,从唐山方向开回的汽车,车厢里装满了来天津治病的伤员,他们痛苦的呻吟声和脸上的无助神情,至今仍刻在我的脑海里。

1976年的那个夏天,格外炎热,雨水也多得超乎寻常。天气似乎也在考验着人们的抗灾能力。我们所住的地震篷,简直就是一个糟糕的“蒸笼”。外面下大雨时,里面就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雨滴从油毡的缝隙中渗进来,落在我们的床上、地上。下雨的时候,篷内闷热潮湿,空气仿佛都变得黏稠起来,让人喘不过气。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到处都是蚊蝇的叮咬,它们在我们的耳边嗡嗡作响,时不时就落在我们的皮肤上,狠狠地叮咬一口,留下一个个红肿的包。然而,在大人们为生计发愁、满脸愁容的时候,地震篷却成了孩子们短暂的娱乐场所。我们打牌、下棋、听收音机、聊天,试图在这艰难的环境中寻找到一丝快乐。

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这种状态逐渐变得让人烦躁不安。天气越来越冷,夜晚的寒意越来越重,晚上在地震篷里睡觉,必须盖上厚厚的棉被,不然就会被冻得瑟瑟发抖。地震篷四周原本的塑料布,也被我们换成了床单,希望能稍微阻挡一些寒风。渐渐地,有些人开始偷偷回房间睡觉,他们实在受不了地震篷里恶劣的环境。可是,街道每天都有人执勤巡逻,一旦发现有人回家睡觉,就会被批评教育,大家也只能无奈地继续留在地震篷里。

就这样,在地震篷里,我们迎来了1976年9月9日。那一天,广播电台播出了毛泽东在北京逝世的消息。一瞬间,整个世界仿佛都停止了转动,悲伤的情绪如潮水般涌来,迅速笼罩了每一个人。从那一天开始,街道居委会要求不允许玩牌、不允许娱乐、不允许听音乐。人们再一次沉浸在地震灾情带来的痛苦和伟人去世的巨大悲痛之中,心情无比沉重。然而,命运似乎还想给人们更多的考验,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后的1976年10月6日,广播里又传来了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消息。这个消息,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穿透了黑暗的云层,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不久之后,我们拆除了地震篷,终于回到了原来的家中。从那以后,我们再次过上了正常的生活。那段在地震棚里的日子,虽然充满了艰辛与痛苦,但也成为了我生命中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时刻提醒着我珍惜现在的生活。

2022年11月27日于家中

修改于2025年5月13日云麓公馆书房

来源:郑刚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