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金刚橛教史》、《幻化行境经》、《文殊幻化网续》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金刚橛教史》、《幻化行境经》、《文殊幻化网续》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怀抱中,有一位神秘的智者,他以莲花化生的神奇诞生,预示着超然的修行之路——莲花生大士,藏传佛教的开山祖师。
世人常苦寻开悟捷径,殊不知真正的智慧往往隐藏在最简单的法门之中。
莲师究竟传授了什么样的教法,能让无数修行者得道成就?
那个被世人忽略的简单法门又是什么呢?
在古老的印度,一个神秘的童子从莲花中诞生。
据《金刚橛教史》记载,在西方邬金境内的海岛上,有一株由佛陀加持而成的五彩莲花。
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心间放射出一个金色“舍”字,幻化成一位八岁童子,安坐在莲花苞中。
“看那莲花!”法臣哲那增惊呼道,指向湖中盛开的莲花,“花中竟有一个童子!”
邬金国王恩札布德正为膝下无子而忧愁,多年供养三宝,打开国库广施布施。当他见到莲花中的童子后,心生欢喜,迎请回宫,取名“莲花生”,意为从莲花中诞生的孩子。
莲花生长大后,娶空行持光母为妃,成为邬金国王,人称“具髻国王”。他掌管国政,但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念头——身居王位并不能真正利益众生。
一天,莲花生对父王说:“我想离开王宫,寻求真实的智慧。”
父王不愿,莲花生便假装游戏时失手,将三尖戈掉落,意外超度了魔臣之子。按当时律法,他因杀人被驱逐到尸陀林。
“这正是我求道的机会。”莲花生暗自欣喜。
在清凉尸林、欢喜尸林修行期间,他受到空行母降魔女与寂命灌顶加持,被人们称为“现达绕杰达”。
不久,莲师来到达那够夏海岛,修行密宗空行表示语,降伏海中龙类与空中星曜,三处所有勇士空行母恩赐成就,取名“多吉札波匝”,意为金刚猛力。
莲师之后来到佛陀成道的金刚座。有人问他:“你是谁?”
“我是自生佛陀。”他回答。
人们非但不信,反而诽谤。莲师发现弘法需要更多方便,便到萨霍地方在阿阇黎札巴哈德大师面前出家,法名“释迦桑给”,意为释迦狮子。
出家后,莲师用惊人的速度学习佛法。他听受了十八遍所有瑜伽续,面见所有本尊。有人说他只需看一遍经典就能记住全部内容,甚至不需修行就能亲见本尊容颜。人们称他为“罗丹秋椎”,表示他达到了异熟持明的果位。
莲师将萨霍国王的王女曼达绕瓦作为修行所依的手印明妃,带她到玛绕德嘎山洞修行三个月长寿法。怙主无量寿佛亲自降临赐予灌顶,使他与佛无二无别。莲师获得了长寿自在持明的悉地,成就无生无死金刚身。
为了度化萨霍国家的君民,莲师前往那里。王臣们将他扔进火中,想烧死他。众人惊讶地看到,莲师安然坐在芝麻油盘旋而成的湖泊中央莲花茎尖端上,毫发无损。
“这不可能!”王臣们惊呼。
这一神变使百姓虔诚起信,莲师教导他们修行,最终许多人得到不退转果位。
莲师还回到邬金国度化民众。
当地人认出他,曾经的魔臣们再次将他放入檀香火中焚烧。
结果他以佛父佛母的身相安坐在湖泊中央的莲花茎上,为表示救度所有众生脱离轮回,现示身佩骷髅串的神变。
人们惊叹不已,称他为“班玛托创匝”,意为莲花髅鬘妙力。
莲师在邬金国担任国师十三年,将全国人民安置于佛法中,传授《教集法海》的灌顶与教言。国王、王后及许多有缘者都成就了殊胜持明,人们尊称他为“莲花王”。
在印度,外道的五百本师群起攻击佛教。
莲师与他们较量辩论与威力,大获全胜。
那些外道修行恶咒时,莲师用空行敦德玛供养的猛咒回遮,使天降霹雳,降伏所有外道本师,将法幢高高树立。
人们尊称他为“桑给札卓”,意为狮子吼声。
莲师在各地广泛传法,用不同的方便法门度化众生。当有人问他修行的秘诀时,莲师常说一句让人困惑的话:“最简单的法门往往被视而不见。”
有一次,一位修行多年的弟子问道:“大师,我修行多年,还是无法证得禅定境界,究竟缺少什么?”
莲师微笑着拿起一杯水,说:“你看这杯水,当它平静时能映照出整个世界,当它波动时连自己的影像都无法显现。”
弟子若有所悟,又疑惑不解:“大师,我明白心如平静的水能映照万物的道理,但我静坐冥想多年,内心仍有波澜,如何才能真正平静下来?难道还有什么我忽略的简单方法吗?”
莲师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是的,有一个法门,简单得让人难以相信。许多人穷尽一生寻觅开悟捷径,却忽略了这个就在眼前的简单法门。这个法门就是…”
“…觉知当下。”莲师说道,“不是追逐过去,不是期待未来,而是全然地觉知当下这一刻。”
弟子困惑地问:“仅仅是觉知当下?这怎么可能是开悟的法门?”
莲师解释道:“许多修行者走火入魔,正是因为他们将修行视为某种特殊的活动,需要特殊的姿势、咒语或复杂的仪式。他们忽略了最根本的——觉知自己每一刻的心念。”
在印度尼泊尔交界的扬列秀山洞里,莲师与释迦得瓦公主修行时曾遇到重重障碍。当地三年滴雨不降,饥荒疾疫不断。莲师派人到印度求得制服违缘的法门,带回《金刚橛续》后,障碍自行平息,天降大雨,疾病饥荒消除。
莲师深有感触地说:“《真实意》大悉地也如同经商一样充满违缘,而金刚橛就像护送者一样必不可少。真正的修行中,觉知当下就如同金刚橛,能降伏一切内外障碍。”
觉知当下看似简单,却是最难的修行。心总是习惯性地游走于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想象中,很少真正停留在当下。正如禅宗所言:“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这种平凡的觉知,恰恰是通向非凡境界的捷径。
《幻化行境经》中记载,莲师曾化现为一位名叫旺波德的比丘,帮助阿育王在一夜之间建起千万佛塔。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正源于他对当下的圆满觉知,能随缘应物,毫无阻滞。
随着修行的深入,觉知当下会自然转化为“明空双运”的智慧。明,是清晰的觉知;空,是对一切现象不执着的了悟。这正是莲师所传授的大圆满法的核心——认识心的本性,安住于原始的觉知中。
莲花生大士曾说:“当你能在每一个当下保持觉知,不被过去未来所牵引,不被得失所动摇,你就能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种觉知并非只在打坐时才修行,而是贯穿日常生活的每一刻。
走路时觉知走路,说话时觉知说话,思考时觉知思考。
莲师教导弟子们将修行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的修行不需特殊场所,不分世俗与神圣,才是真正的无上瑜伽。
当弟子们按照这个简单法门修行后,许多人获得了迅速进步。
一位长期被妄念困扰的修行者说:“我以前总是寻求各种复杂的修行方法,却忽略了最简单的觉知当下。
现在我明白,真正的开悟不在远方,而在眼前这一刻的清明觉知中。”
莲花生大士的这个简单法门,恰如他从莲花中化生的传奇一样,象征着从世间的泥沼中升起,却不被污染的清净智慧。
在追求开悟的道路上,世人常常迷失在复杂的理论和繁琐的仪式中,却忽略了最简单也最深刻的法门——觉知当下,如莲花般清净无染。
来源:认真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