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春,中美关税大战在胶着七年后首次按下暂停键。这场始于贸易领域的博弈,最终在工业产值、技术专利、市场份额等数据迷宫中绕了无数圈后,突然在歼-10战斗机某次实战演练的 6:0 战绩面前变得清晰。过去五年的贸易战硝烟中,无论我国工业、高科技、军工领域如何
2025 年春,中美关税大战在胶着七年后首次按下暂停键。这场始于贸易领域的博弈,最终在工业产值、技术专利、市场份额等数据迷宫中绕了无数圈后,突然在歼-10战斗机某次实战演练的 6:0 战绩面前变得清晰。过去五年的贸易战硝烟中,无论我国工业、高科技、军工领域如何突破,在西方长期舆论战的鼓吹下,关于 "中国工业空心化"" 产业低端化 "的论调从未停歇。
当中国建成世界最长高铁网,西方政客称" 这是债务驱动的面子工程 ",当中国先进战机、航母、驱逐舰纷纷入列,西方媒体称“都是纸面数据,未经过实战检验”。这种混乱的双标标准一直以来都在很多公知媒体口中传播,当中国突破大飞机制造技术,有人质疑 "发动机依赖进口";当国产芯片实现 28 纳米量产,又有人声称 "良品率数据存疑"。
直到,此次印巴冲突中,中国的歼-10CE用6:0的数据,KO了所谓 "欧洲最强战机" 阵风,所有的标签突然失效。
但这里想要说的是,无论是此前试飞的六代机,还是如今歼10CE 表现出的强大战绩,这都不是我们的真正底牌,或者说不是我们手中这副牌的王炸。那什么才是中国手中真正的底牌?
其实我国早已亮牌,那就是中国制造,或者说是中国是全球唯一的全产业链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这一点有且只有我们中国才能实现,换做任何一个国家,绝对属于天方夜谭。
为什么要这样说?回想80年代到90年代,摩托罗拉还是手机中的战斗机,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为1万元至2万元,当时,中国人一个月平均工资才三五百,能用上摩托罗拉手机的人,与如今使用三折叠的人几乎属于同一类人,而普通人需要不吃不喝三年至五年左右才能实现。
当时全国大部分人都没有手机,没有谁会为了一部撑场面的手机而不吃不喝,没有任何意义。但即使这样一个老百姓需求并不强的产品,不到十年的时间,国产手机就开始野蛮生长,价格暴跌成为普通人也能用得起的电子消费品。
2010年,中国企业提出新的发展模式,以规模将供应链价格拉到最低,至此国产手机的价格在全球范围内都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甚至还出现过全球90%的手机在中国进行制造的盛况。但是这一盛况背后还隐藏着一双看不见的大手,牢牢掌控手机芯片。
随后在2016年,华为进入芯片领域终结了西方在电子产品芯片领域的暴利,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想必至今记忆犹新。此举让中国在中美科技中先下一城,但是这对于中国制造或者说中国市场而言只是冰山一角。
因为只要中国深入发展任何一个行业,最终都能实现逆袭,譬如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王牌光伏产业。
2005年中国在光伏产业做到了全球市场11%的份额,随后就遭到了西方供货商的狙击,通过恶意哄抬核心部件多晶硅的价格,阻挠中国发展光伏产业,一度出现每公斤多晶硅400美元的情况。
2008年,中国实现技术突破,在2015年将高纯度的多晶硅材料制造出16.5万吨,国际价格迅速崩盘,跌破每公斤20美元。而中国硅片顺势拿下全球80%的产量,电池片占据全球62%的份额,太阳能面板占据76%。
毕竟,中国人就是素来看不惯前路有人恶意阻拦,一直致力于打破西方各项封锁。2018年美国率先打响中美科技战,同一天宣布对中国35项技术实现了“卡脖子”,包括芯片、操作系统和真空蒸镀机等等。5年之后,中国攻克32项“卡脖子”技术,激光雷达、掘进机主轴承、医学影像设备技术均被攻克,航空发动机与核心算法也在攻克的路上。
一旦全面攻克,中国将会摘下全球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外国再也无法阻挡中国的崛起。
中国一直追求的都是合作共赢,于是加快部署一带一路,帮助外国搞基建、发展工业,目的自然是共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多次改写全球产业链。
比如盾构机技术。90年代我们为了修建西康公路秦岭隧道,需要从德国进口两台盾构机来进行高效破岩作业,中国当时技术有限,不得不花7个亿,从德国购买两台二手盾构机,德国为了防止核心技术泄密,连维修工作都对中国保密。
可仅仅十年时间,中国不仅打破了国外盾构机垄断的局面,而且还成为世界上最大盾构机的出口国,占据全球90%和海外70%的市场份额,甚至当年高价卖给我们机器的德国公司,硬生生的被干倒闭了。
之所以中国能做到这一点,最大的原因除了科学家夜以继日的付出,还与手握极具压倒性优势的全产业链和单一市场有关。
产品还未出口海外就能直接面向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而且是一套法律、一套税务体系、一套商业规则、一种语言的市场。这就是中国的天然优势,反观隔壁的印度,虽然是一个国家,但是并不具备单一市场规则,35个联邦区域,包括22种宪法规定的语言外,还有121种语言,堪称是印度政府执政中难以越过的“群山”。
再加上我们还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小到能生产服装鞋袜,精细到能生产航空航天所需要的精密仪器。
这就代表着中国能做的、外国做不到,中国制造的奇迹只能出现在中国,而脱离工业制造,金融资本不可能独立存在,直到现在美国可能才明白。
中国人始终致力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昂贵的商品白菜化、封锁的技术开放化,中国仅40年的建设就超越了西方几百年的成就,更加值得说的是,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没有被“西化”,仍旧是中国人。
欧洲包括整个西方国家的性质其实更偏向民族国家,典型的例子就是斯拉夫人、以色列人、昂撒人。但中国则不同,中国属于“文明型国家”且是全球唯一的,将长达数千年的古老文明与一个超大型现代国家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
在中国整体历史文化与文明概念中,文化概念是大于民族概念的,因此不同民族的人民可以互相尊重,以中华民族的共同身份并存,而维系的核心便在于对整个文明的认同。
因此中国与西方国家根本性质就不同。因为任何一个中国人所能够想到的对于国家政治理想,最基础的底线便在于国家的统一,其后便是稳定与秩序。为何如此?每个人心中或者潜意识里皆有答案。
国破家亡之时会发生什么,绝大多数中国人下意识想到的便是战争。这便是历史潜移默化在中国人思维里形成的基本概念,而战争也就意味着民不聊生。
中国深厚的历史沉淀告诉后来者,中国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时期往往国家是统一的,而战乱的痛苦最终是由老百姓背负的,因此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沉浮,形成了中国人对于统一的维护,以及战争的厌憎。
这是中国漫长历史之中所转化出的经验,是其它国家任何国家都不具备的,也是西方国家所不懂的。中国想让中国人过上好的生活,希望让7亿多人摆脱贫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会畏惧西方霸权、畏惧西方的封锁么?当然不会。
所以,中国14亿人民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反对霸权的路上,这才是中国手上最硬的底牌。
来源:百态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