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梅林第二小学开展名班主任工作室班级管理微论坛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6 09:16 1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人物,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为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及时总结和推广优秀班级管理经验,切实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5月13日晚,梅林二小举办《“智”班有方略 “慧”做班主任》名班主任工作室班级管理微论坛。12位优秀班主任与浙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人物,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为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及时总结和推广优秀班级管理经验,切实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5月13日晚,梅林二小举办《“智”班有方略 “慧”做班主任》名班主任工作室班级管理微论坛。12位优秀班主任与浙江省名班主任工作室首席导师张亚明老师齐聚一堂,分享带班智慧,共话育人艺术。

张亚明

宁海县潘天寿小学高级教师,宁波市首届名班主任,浙江省名班主任工作室首席导师,宁波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宁海县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首席导师。宁波十佳智慧班主任,宁波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 研究员 ,宁波市学生成长发展中心导师,宁波市家庭教育 讲师团讲师,宁波市师德讲师团成员,宁海县十佳爱心教师。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并多次获奖,论文多次获奖和发表。多次为省内外教师、家长开展讲座、辅导等。

【智慧分享:12位班主任的带班妙招】

夏敏霞

《自律即自由——蒙台梭利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

夏敏霞老师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创造性运用于一年级班级管理,通过“班级进度贴”培养集体责任感,设计“结构化自主选择”活动让孩子在规则内体验自由,并创新“自律花”积分兑换系统,让学生通过完成日常任务积累代币兑换特权,在实践中深刻体会“自律带来自由”的成长真谛,实现了从“被动服从”到“主动管理”的教育升华。

鲍依帆

《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从适应到成长的护航之道》

鲍依帆老师创新运用“课堂小火车”游戏和积分奖励制度,帮助一年级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通过习惯培养、主题活动等方式,构建温暖有序的班级环境,为孩子们铺就平稳的成长之路。

潘迪夏

《松一松手 让自主之花绽放》

潘迪夏老师践行陶行知自主教育理念,通过“班务拍卖会”让学生竞标管理岗位,建立“值日生任务卡”等可视化制度,将传统“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自治”,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与领导能力。

章琼

《在班级管理中实现教育升华》

章老师以“责任田”管理培养卫生习惯,通过“人人有岗位”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创新“家庭闪光时刻”家校共育模式,让规则内化为修养,使班级管理升华为成长教育。当每个孩子都成为“小主人”,教育便完成了最动人的升华。

章耀丹

《青松萌芽,构建绿色育人场》

章耀丹老师用“家长学校”和“自然日志”的创新实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绿色育人的生动图景。从“时光胶囊”的梦想播种到“五好学生”的多元评价,我们看到了一棵棵“小青松”在爱与自然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守护每一颗独特生命的成长轨迹!

俞静静

《“班级管理”这件“小”事儿》

俞老师从“橡皮使用指南”等生活细节切入,用“文具医院”培养责任意识,以“爱心+细心+严格”的三维模式处理班级琐事,诠释了“教育无小事”的育人真谛。当好班主任,既要眼里有光发现“小”事,更要心里有爱,做好“小”事。

章梦丽

《柔性管理:唤醒三年级学生的成长自觉》

章梦丽老师用“课间安全讨论会”替代禁令,以“魔法印章”激发责任意识,设计“作业能量站”规则,通过尊重、引导、唤醒三部曲,实现从“被动管教”到“自我管理”的转变。我们看到柔性管理不是放松要求,而是用更有温度的方式唤醒成长自觉——就像放风筝,适度的弹性才能飞得更高。

葛春萱

《以“爱与规则”为核心》

“规则”与“爱”相互交织,葛春萱老师用“三权分立”班规和“班级星光榜”,带我们探索严爱相济的带班智慧。从“仲裁小组”到“星光榜样”,我们看到:最好的管理,是让规则有温度,让爱有边界。这正是教育的真谛。

李雨青

《从“被看见”到被改变——班级管理中的后进生转化策略》

李雨青老师建立“安全认错”机制和“闪光点追踪”系统,通过理解错误背后的恐惧、发现行为背后的需求,让后进生从各种特色岗位中重获自信,诠释了“教育始于真正看见”的育人真谛。

徐彬焕

《教育治水,从堵到疏的智慧转身》

徐彬焕老师用“运动替代游戏”的疏导策略,通过深入了解学生沉迷行为的内在动因,将“严禁手机”转化为“培养新兴趣”,将早恋情感升华为学习动力,实现从刚性“堵截”到柔性“疏导”的管理智慧转身。

《唠唠班主任带班那些事儿》

黄沁琳老师以“先做孩子王,再做严师”的带班哲学,通过课间闲聊建立信任,用“小目标法”因材施教,创新家校沟通方式,在保持教育底线的同时营造平等开放的班级氛围,让五年级学生既守规矩又葆有个性活力。

魏宁燕

《唤醒“安静的力量”》

魏宁燕老师针对内向学生设计“悄悄话信箱”和“任务升级法”,通过“安全伙伴”陪伴、“小步前进”引导,帮助安静孩子从“检查门窗”到“班会发言”逐步突破,用耐心等待让每颗“星星”都能绽放独特光芒。

【专家引领:家校社协同育人】

张亚明老师深入阐述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通过“空间共创”打造浸润式文化环境,以“双班合力”整合家长与社区资源,在“课堂共荣”中开展多元体验,并创新“评价共促”机制实现成长档案多方共建。她强调班级文化应是动态生长的生态圈,通过空间、课程、评价的三维联动,让墙壁会说话、让活动能育人、让成长被看见,最终构建“学校引导、家庭参与、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新格局。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本次微论坛不仅是一次经验的分享,更是一次智慧的碰撞。相信在全体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梅林第二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必将迈上新台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更多温暖与力量。愿我们都能以“智”为帆,以“慧”为桨,在教育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来源:聚焦校园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