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头评 | 儿童不应是“流量池”里的逐利工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08:53 2

摘要:《法治日报》日前刊文调查“儿童网红”制造流水线。据报道,一些家长与MCN机构合谋,通过制定人设、策划剧本、流量操作等一系列手段,批量化制造“儿童网红”。而穿透整条“流水线”,父母、MCN机构、平台等各方牵涉其中,各种乱象频出,被凝视的孩子却始终无人问津。

《法治日报》日前刊文调查“儿童网红”制造流水线。据报道,一些家长与MCN机构合谋,通过制定人设、策划剧本、流量操作等一系列手段,批量化制造“儿童网红”。而穿透整条“流水线”,父母、MCN机构、平台等各方牵涉其中,各种乱象频出,被凝视的孩子却始终无人问津。

身处社交媒体时代,出现全网关注的“儿童网红”,也实属正常。但当“儿童网红”从“可遇不可求”的偶发变成被流水线、可复制、批量化制造时,事情就彻底变了味儿——这不仅可能引发跟风模仿泛滥,更会异化传统的亲子关系,与此同时,对儿童形象的物化、成人化及审丑化塑造,也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论是否成为“儿童网红”,守护孩子的童真童趣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

父母当然可以怀揣自家孩子成名的梦想,然而选择与MCN机构签约合作是否就能梦想成真,这恐怕得打个问号。利用父母对行业了解的信息差,强化他们“出名要趁早”的想法,可以说,MCN机构通常是借父母之手将孩子推到镜头前。但他们制定的“教学指导”真的适合每个孩子吗?他们为孩子立人设、编桥段、拍视频,这些内容不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吗?这些操作,让原本记录孩子成长过程的视频,成了被设计、卖弄乃至摆上货架的“童真附属品”。这背后,以“流量至上”为导向的恶劣影响,不可不防。

当“儿童网红”不再是无忧无虑的孩子,其父母也徒增了不少烦恼。既要当好孩子的经纪人,也要对接MCN机构的各类具体工作,“打工人”的KPI在落到孩子身上的同时,父母当然也要一并背负——显然,这种异化的亲子关系,与家庭中天然的情感链接不相适配,长此以往,将进一步加剧亲子关系的恶化撕裂。还有部分“儿童网红”的运营者为了“博出位”、追求“反差感”,刻意让孩子像成年人一样穿衣打扮、说话行事,或者让孩子对着镜头暴饮暴食、当众出丑……童年的伤害,不仅会停留在孩子记忆中,对心理阴影、认知偏差的治疗过程,很可能还会贯穿他们未来的人生。

“儿童网红”制造流水线乱象,将儿童物化为流量裹挟下的传播符号乃至逐利工具,也涉嫌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当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置。更值得反思的是,这样追逐名利的渴望,真的是在帮孩子实现梦想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份“深远”能守护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都需要父母多思多量。(成都日报)

来源:爱看头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