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11. 安全监管“双随机”问题:“双随机”监管中的“双随机”指。A. 随机选企业、随机派人员B. 随机选时间、随机定方式C. 随机抽法规、随机查设备D. 随机定标准、随机发通报答案:A依据:国务院要求“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
611. 安全监管“双随机”
问题:“双随机”监管中的“双随机”指。
A. 随机选企业、随机派人员
B. 随机选时间、随机定方式
C. 随机抽法规、随机查设备
D. 随机定标准、随机发通报
答案:A
依据:国务院要求“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
612. 特种设备停用申报
问题:特种设备拟停用1年以上需办理。
A. 报废手续
B. 注销登记
C. 停用备案
D. 重新检验
答案:C
依据:停用1年以上需向登记机关备案,重新启用前需检验。
613. 千人负伤率计算
问题:某企业年平均职工1000人,年内重伤3人,轻伤10人,千人负伤率为。
A. 1.3
B. 13
C. 130
D. 1300
答案:B
依据:公式:千人负伤率=平均职工数伤亡人数×1000=10003+10×1000=13。
614. 事故统计“四不放过”
问题:下列不属于“四不放过”原则的是。
A.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 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C. 资金投入未到位不放过
D. 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答案:C
依据:“四不放过”包括原因、责任、教育、措施,不涉及资金投入。
615. 有限空间作业监护
问题:有限空间作业时,监护人员职责不包括。
A. 持续监测气体浓度
B. 清点进出人员数量
C. 实施紧急救援
D. 审核作业审批手续
答案:D
依据:监护人员负责现场监护,审批手续由作业负责人审核。
616. 危险化学品储存禁忌
问题:下列物质可同库储存的是。
A. 硝酸与乙醇
B. 氰化钠与盐酸
C. 硫磺与过氧化钠
D. 铝粉与氧化铁
答案:D
依据:铝粉与氧化铁混合高温下可能引发铝热反应,但常温下无禁忌;其他选项均为禁忌混存(强氧化剂与还原剂、酸碱反应、易燃物与氧化物)。
617. 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
问题:企业风险管控信息化平台的核心功能是。
A. 自动生成应急预案
B. 动态监测风险等级
C. 替代人工安全检查
D. 统计安全投入数据
答案:B
依据:数字化双控需实现风险动态评估、隐患闭环跟踪。
618. 新《安全生产法》追责
问题:2024年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新增的追责对象是。
A. 一线操作人员
B. 安全生产中介机构
C. 企业股东
D. 地方政府负责人
答案:B
依据:新增对安全评价、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的连带责任。
619.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问题: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赔偿范围中,必须覆盖的是。
A. 企业利润损失
B. 第三者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
C. 设备维修费用
D. 员工奖金补偿
答案:B
依据:《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规定,安责险需覆盖第三方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及救援费用。
620.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问题: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中,重大风险(红色)的管控措施应。
A. 由岗位员工自行控制
B. 车间级负责人落实
C. 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监管
D. 无需特别管控
答案:C
依据:重大风险需由企业最高管理层直接决策并落实控制措施(《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
621. 安全预评价核心作用
问题:安全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 验证施工质量
B. 识别设计阶段潜在风险
C. 评估员工安全意识
D. 制定应急预案
答案:B
依据:预评价通过辨识设计阶段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风险控制建议(AQ 8001-2007)。
622. HAZOP分析适用性
问题:HAZOP分析最适用于。
A. 化工工艺流程风险分析
B.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C.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
D.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答案:A
依据:HAZOP专用于化工、石油等流程工业的工艺系统偏差分析。
623. 噪声作业分级
问题:某岗位8小时等效声级为87dB(A),其噪声作业危害级别为。
A. Ⅰ级(轻度危害)
B. Ⅱ级(中度危害)
C. Ⅲ级(重度危害)
D. Ⅳ级(极重危害)
答案:B
依据:GBZ/T 229.4-2012规定,85dB(A)≤噪声
624. 防毒面具选用
问题:接触硫化氢气体时应选用。
A. 过滤式防毒面具
B. 隔绝式氧气呼吸器
C. 防尘口罩
D. 纱布口罩
答案:B
依据:硫化氢为高毒气体且浓度未知时,必须使用隔绝式呼吸器(GB 2890-2022)。
625. 应急演练频次
问题:高危行业企业综合应急预案演练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A. 1
B. 2
C. 3
D. 5
答案:A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高危行业综合演练每年至少1次。
626. 应急物资管理
问题: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气瓶压力需≥方可使用。
A. 15MPa
B. 20MPa
C. 25MPa
D. 30MPa
答案:C
依据:GB 16556-2007规定气瓶压力低于25MPa时需停止使用。
627. 事故直接原因分类
问题:某事故因安全阀失效导致压力容器爆炸,直接原因是。
A. 管理缺陷
B. 物的不安全状态
C. 违章操作
D. 环境不良
答案:B
依据:安全阀失效属于设备本身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
628. 事故调查报告内容
问题:事故调查报告必须包含。
A. 企业财务报表
B. 事故责任认定及处理建议
C. 员工家庭背景
D. 行业竞争分析
答案:B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要求报告需明确责任和处理建议。
629.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
问题: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周期一般为。
A. 1年
B. 3年
C. 5年
D. 6年
答案:B
依据:TSG D7005-2018规定工业管道定期检验周期不超过3年。
630. 安全生产“黑名单”
问题:企业纳入安全生产“黑名单”的条件是。
A. 发生一般事故
B. 瞒报较大事故
C. 隐患整改超期
D. 未开展安全培训
答案:B
依据:瞒报事故、重大隐患拒不整改等严重失信行为纳入“黑名单”。
631. 事故统计“四不两直”
问题:“四不两直”中的“四不”不包括。
A. 不发通知
B. 不打招呼
C. 不听汇报
D. 不罚企业
答案:D
依据:“四不”指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
632. 伤害频率计算
问题:某企业年度总工时500万小时,轻伤事故5起,伤害频率为。
A. 1
B. 10
C. 100
D. 1000
答案:A
依据:公式 5005×106=10×10−1=1(次/百万工时)。
633. 氢能源安全管理
问题:氢气储存场所的电气设备应满足。
A. 防水等级IP68
B. 防爆等级Ex dⅡC T4
C. 耐高温1000℃
D. 防尘等级IP65
答案:B
依据:氢气为ⅡC类爆炸性气体,需使用Ex dⅡC T4级防爆设备(GB 3836.1-2021)。
634. 有限空间AI监测
问题:AI监测系统在有限空间作业中的作用不包括。
A. 实时气体浓度分析
B. 自动生成应急预案
C. 人员定位追踪
D. 异常状态预警
答案:B
依据:AI监测用于数据采集与预警,预案需人工制定。
635. 锂电池火灾扑救
问题:锂电池火灾应优先使用灭火剂。
A. 水
B. 干粉
C. 二氧化碳
D. 泡沫
答案:A
依据:水可冷却电池内部化学反应,抑制热失控(NFPA 855-2023)。
636. 刑法修正案(十二)
问题: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致3人重伤的,最低刑期为。
A. 6个月拘役
B. 3年有期徒刑
C. 5年有期徒刑
D. 7年有期徒刑
答案:B
依据:修正案规定,强令违章冒险作业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637. 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
问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范围?
A. 安全设施检测维护
B.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C. 员工商业保险
D. 重大危险源监控
答案:C
依据:安全生产费用不得用于为员工购买商业保险(《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638.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问题: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中,较大风险(橙色)的管控责任主体是。
A. 岗位员工
B. 车间负责人
C. 安全管理部门
D. 企业主要负责人
答案:B
依据:较大风险由车间级负责人负责管控(《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639. 故障树分析(FTA)
问题:故障树分析中,逻辑门“或门”表示。
A. 所有事件同时发生才导致结果
B. 任一事件发生即导致结果
C. 事件发生概率叠加
D. 事件因果关系独立
答案:B
依据:“或门”符号为“∨”,表示任一输入事件发生则输出事件发生。
640. 危险源辨识方法
问题:适用于分析设备故障模式的方法是。
A. HAZOP分析
B. FMEA分析
C. LEC法
D. 安全检查表
答案:B
依据:FME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用于识别设备故障类型及其后果。
641. 化学毒物控制措施
问题:苯作业场所优先采取的控制措施是。
A. 佩戴防毒面具
B. 局部排风系统
C. 缩短工作时间
D. 定期健康检查
答案:B
依据:工程控制(如局部排风)优先于个体防护(GBZ 1-2010)。
642. 高温作业管理
问题:高温作业场所应设置的警示标识是。
A. 当心高温
B. 当心中暑
C. 注意通风
D. 必须穿防护服
答案:A
依据:高温区域需设置“当心高温”标识(GB 2894-2008)。
643. 应急演练类型
问题:检验应急预案中各环节协调性的演练类型是。
A. 桌面演练
B. 功能演练
C. 全面演练
D. 专项演练
答案:C
依据:全面演练通过模拟真实事故检验多部门协同能力。
644. 应急物资储备要求
问题:应急物资的检查维护频次至少为。
A. 每周一次
B. 每月一次
C. 每季度一次
D. 每年一次
答案:B
依据:GB 30077-2013要求应急物资每月检查一次。
645. 事故直接原因分类
问题:某事故因员工未系安全带高处坠落致死,直接原因是。
A. 管理缺陷
B. 人的不安全行为
C. 物的不安全状态
D. 环境不良
答案:B
依据:未系安全带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646. 事故调查报告提交
问题:一般事故调查报告提交时限为。
A. 15日
B. 30日
C. 60日
D. 90日
答案:B
依据:一般事故调查组自成立起30日内提交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647.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
问题: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后,使用单位办理登记的时限是。
A. 10日
B. 30日
C. 60日
D. 90日
答案:B
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时限为30日。
648. 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
问题:企业被纳入安全生产“黑名单”后,公示期限为。
A. 6个月
B. 1年
C. 2年
D. 3年
答案:B
依据: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黑名单”管理期限为1年(应急管理部令第15号)。
649. 千人死亡率计算
问题:某企业从业人员2000人,年度因工死亡2人,千人死亡率为。
A. 0.1
B. 1.0
C. 2.0
D. 10.0
答案:B
依据:公式 20002×1000=1.0。
650. 事故统计“四不放过”
问题:“四不放过”原则中,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属于。
A. 责任追究环节
B. 预防控制环节
C. 教育警示环节
D. 技术分析环节
答案:B
依据:整改措施属于预防控制,防止同类事故再发生。
651.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
问题:进入含硫化氢的储罐前,需检测的气体顺序是。
A. 氧气→可燃气体→硫化氢
B. 硫化氢→氧气→可燃气体
C. 可燃气体→氧气→硫化氢
D. 氧气→有毒气体→可燃气体
答案:A
依据:GB 30871-2022规定检测顺序为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气体。
652. 锂电池储存安全
问题:锂电池仓库的防火分隔应采用。
A. 防火墙
B. 防火卷帘
C. 水幕系统
D. 实体墙+甲级防火门
答案:D
依据:锂电池火灾风险高,需实体墙与甲级防火门隔离(GB 50016-2014)。
653. 氢能源安全管理
问题:氢气站内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应为。
A. Ex dⅡA
B. Ex dⅡB
C. Ex dⅡC
D. Ex eⅡT3
答案:C
依据:氢气为ⅡC类爆炸性气体,需Ex dⅡC级防爆设备(GB 3836.1-2021)。
654. 刑法修正案(十二)
问题: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致1人死亡的,最低刑期为。
A. 6个月拘役
B. 3年有期徒刑
C. 5年有期徒刑
D. 7年有期徒刑
答案:B
依据:修正案规定,造成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以下是根据提供的特种设备设施安全思维导图编写的20道高质量单项选择题(含答案及解析):
A. 电梯
B. 起重机械
C. 锅炉
D. 场内专用机动车辆
答案:C
解析:承压类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而电梯、起重机械、场内专用车辆属于机电类。
A. 投入使用前
B. 投入使用后60日内
C. 首次维保后
D. 定期检验合格后
答案:A
解析:根据使用登记要求,特种设备需在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申请登记。
A. 每周一次
B. 每15天一次
C. 每月一次
D. 每季度一次
答案:B
解析:维保和定期检验部分明确说明电梯需每15天维保一次。
A. 设计文件
B. 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C. 操作人员工资记录
D. 定期检验报告
答案:C
解析:安全技术档案包含设计文件、合格证明、维护记录等,但不涉及人员工资记录。
A. 应急管理部
B.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C.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D. 行业协会
答案:B
解析:持证上岗要求明确指出证书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颁发。
A. 自行维修后继续使用
B. 立即停用并报告负责人
C. 等待定期检验时处理
D. 仅记录在案
答案:B
解析:人员要求中规定发现问题需立即处理,紧急情况可停用并报告负责人。
A. 电梯轨道校准
B. 锅炉水质检验
C. 起重机械载荷测试
D. 压力管道防腐检测
答案:B
解析:维保和定期检验要求提到锅炉需进行水质定期检验。
A. 当地应急管理局
B. 原使用登记部门
C. 维保单位
D. 制造单位
答案:B
解析:变更登记要求规定改造需到原使用登记部门办理手续。
A. 正常报废
B. 需要维修改造
C. 延长使用且无需维修改造
D. 监督检验不合格
答案:C
解析:报废处理要求中明确,延长使用且无需维修改造时需申请安全评估。
A. 下次检验日期
B. 设备采购价格
C. 操作人员姓名
D. 维保单位地址
答案:A
解析:维保和定期检验要求规定下次检验日期需在检验报告中注明。
A. 承压类
B. 机电类
C. 运输类
D. 化工类
答案:B
解析:分类部分明确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属于机电类特种设备。
A. 持证上岗要求
B. 隐患排查制度
C. 岗位责任制
D. 应急救援制度
答案:A
解析:持证上岗要求包含“拒绝违章指挥”的条款。
A. 操作人员培训记录
B. 安全保护装置校验报告
C. 设备外观照片
D. 制造单位法人信息
答案:B
解析:安全技术档案要求包含安全附件和保护装置的校验、维修记录。
A. 15天
B. 1个月
C. 3个月
D. 6个月
答案:B
解析:维保和定期检验规定需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报检。
A. 锅炉
B. 电梯
C. 压力容器
D. 起重机械
答案:B
解析:人员要求中明确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需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A. 直接丢弃
B. 去功能化处理
C. 转卖二手市场
D. 封存备用
答案:B
解析:报废处理要求规定正常报废需去功能化并办理注销。
A. 财务报销制度
B. 岗位责任制
C. 员工考勤制度
D. 采购审批流程
答案:B
解析:规章制度部分包含岗位责任制、隐患排查制度等。
A. 原登记部门
B. 当地消防部门
C. 制造单位
D. 行业协会
答案:A
解析:变更登记要求规定维修需向原登记部门提出申请。
A. 设备日常维护
B. 设备改造后
C. 操作人员培训
D. 安全评估申请
答案:B
解析:报废处理要求提到需要维修改造的特种设备需监督检验合格。
A. 设备采购合同
B. 监督检验证明
C. 操作人员身份证
D. 企业营业执照
答案:B
解析:使用登记要求提供的资料包含监督检验证明文件。
A. 设置安全监控系统
B. 个体防护装备
C. 消除危险源
D. 避难场所设置
答案:C
解析:根据思维导图,防止事故类措施第一条即为“消除危险源”,属于主动预防手段。
A. 减少损失措施
B. 防止事故措施
C. 卫生技术措施
D. 辅助措施
答案:B
解析:故障安全设计列于“防止事故”分类下,属于通过设计手段预防事故发生。
A. 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B. 设置薄弱环节
C. 减少操作失误
D. 安全隔离装置
答案:B
解析:设置薄弱环节(如防爆膜)属于减少损失措施,通过牺牲局部保护整体安全。
A. 安全技术措施
B. 卫生技术措施
C. 辅助措施
D. 宣传教育措施
答案:B
解析:卫生技术措施专门针对职业健康问题,如防尘、防毒、防噪声等。
A. 勤俭节约原则
B. 必要性原则
C. 统筹安排原则
D. 群众参与原则
答案:B
解析:编制原则第一条明确“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优先解决急需问题。
A. 防止事故措施
B. 个体防护措施
C. 卫生技术措施
D. 辅助措施
答案:B
解析:个体防护是减少损失措施的子项,直接保护人员免受伤害。
A. 安全警示标志
B. 防暑降温设施
C. 应急救援演练
D. 安全教育培训
答案:A
解析:辅助措施包含安全标识、应急照明等间接保障措施,防暑降温属于卫生技术措施。
A. 布置→确定内容→审批→实施
B. 确定时间→布置→编制→下达
C. 确定内容→监督检查→审批→实施
D. 编制→审批→下达→监督检查
答案:D
解析:编制方法流程为:确定时间→布置→确定内容→编制→审批→下达→实施→监督检查。
A. 防止事故的隔离
B. 减少损失的隔离
C. 卫生技术隔离
D. 应急救援隔离
答案:B
解析:隔离措施在两类中均有出现,防爆墙用于事故发生后限制危害扩散,属减少损失措施。
A. 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B. 安全知识竞赛
C. 应急预案演练
D. 安全文化墙建设
答案:C
解析:应急预案演练属于应急救援措施,而宣传教育措施侧重知识传播和文化建设。
A. 采购进口高端防护设备
B. 优先改造现有安全设施
C. 将安全措施外包给专业机构
D. 推迟非必要安全项目
答案:B
解析:该原则强调内部资源利用和成本控制,优先优化现有设施而非盲目投入。
A. 防止事故措施
B. 减少损失措施
C. 卫生技术措施
D. 应急救援措施
答案:B
解析:在思维导图“减少损失”类中明确列出安全监控系统,用于事故后监测控制。
A. 由安全部门独立完成
B. 参考往年计划直接复制
C. 开展现场风险识别
D. 优先考虑领导意见
答案:C
解析:根据编制方法,确定内容需基于实际风险评估,体现“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原则”。
A. 使用低电压设备
B. 设置泄压阀
C. 配备灭火器
D. 划定安全距离
答案:A
解析:限制能量指从源头降低风险等级,如采用低电压、小容量设备。
A. 直接实施
B. 下达至执行部门
C. 开展监督检查
D. 申请财政拨款
答案:B
解析:编制方法流程为审批→下达→实施,下达是执行前的正式通知环节。
A. 隔离
B. 个体防护
C. 故障安全设计
D. 安全监控系统
答案:A
解析:隔离在防止事故中用于预防危害扩散,在减少损失中用于限制事故后果。
A. 项目竣工验收时
B. 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C. 事故发生后整改时
D. 年度预算编制期间
答案:B
解析:编制方法要求安全措施“三同时”,需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投产。
A. 管理层单独决策安全措施
B. 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
C. 聘请外部专家编制计划
D. 优先采用低成本方案
答案:B
解析:该原则强调管理层与基层员工共同参与,如开展全员风险识别活动。
A. 个体防护
B. 设置薄弱环节
C. 避难与救援
D. 安全监控
答案:B
解析:泄爆墙通过优先破坏来释放能量,属于“设置薄弱环节”的典型应用。
A. 是否符合预算要求
B. 是否通过监督检查
C. 是否采用新技术
D. 是否按期完成
答案:B
解析:编制方法末端的“监督检查”环节是验证措施有效性的核心手段。
A. 禁止标志
B. 警告标志
C. 指令标志
D. 提示标志
答案:D
解析:根据导图,安全标志分为禁止、警告、指令、提示四类,但选项中重复出现“提示标志”,应为题干设计陷阱,正确分类包含提示标志,本题需根据实际导图修正。若导图明确提示标志存在,则本题答案为D。
A. 禁止标志
B. 警告标志
C. 指令标志
D. 提示标志
答案:A
解析:禁止标志特征为红色圆形带斜杠,用于禁止不安全行为(如禁止吸烟)。
A. 必须佩戴防护装备
B. 提醒注意潜在危险
C. 指示安全出口方向
D. 禁止明火作业
答案:B
解析:警告标志为黄色三角形,用于警示可能存在的危险(如“当心触电”)。
A. 光照条件
B. 温度
C. 空气质量
D. 噪声
答案:D
解析:导图明确将噪声列为环境因素之一,需控制其对作业安全的影响。
A. 整顿(定位摆放)
B. 整理(区分必要与不必要)
C. 清扫(清洁环境)
D. 素养(规范行为)
答案:B
解析:5S顺序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整理是区分必要物品的第一步。
A. 光照强度
B. 湿度
C. 温度
D. 空气质量
答案:C
解析:高温作业需通过通风、降温等措施直接控制温度,防止中暑。
A. 蓝色圆形
B. 红色圆形
C. 绿色方形
D. 黄色三角形
答案:A
解析:指令标志为蓝色圆形,表示必须遵守的行为(如“必须戴安全帽”)。
A. 减少管理成本
B. 通过视觉提示提高安全意识
C. 替代安全培训
D. 记录事故数据
答案:B
解析:目视化管理利用颜色、标签等视觉手段,使安全隐患和操作要求一目了然。
A. 高风险性
B. 操作简单性
C. 环境复杂性
D. 事故突发性
答案:B
解析:危险作业通常具有高风险、复杂环境和突发事故可能,与“操作简单性”矛盾。
A. 计划(Plan)
B. 执行(Do)
C. 检查(Check)
D. 处理(Act)
答案:C
解析:PDCA循环中,C阶段为检查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并改进。
A. 至少0.8米
B. 至少1.2米
C. 根据设备大小调整
D. 无需统一标准
答案:B
解析:一般作业现场布设要求中,安全通道需保证1.2米以上宽度以保障紧急疏散。
A. 机械振动
B. 有毒气体
C. 照明不足
D. 高温辐射
答案:B
解析:化学性因素包括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等,机械振动和高温属于物理因素。
A. 禁止通行
B. 提示安全设备位置
C. 强制佩戴防护用品
D. 警告高压危险
答案:B
解析:提示标志为绿色方形,用于指示安全设施位置(如安全出口、急救箱)。
A. 设备腐蚀
B. 人员滑倒
C. 静电积累
D. 空气污染
答案:C
解析:湿度过低易产生静电,湿度过高可能导致设备锈蚀,但题干强调“超标”即过高时的直接风险。
A. 清洁地面
B. 区分必要与不必要的物品
C. 张贴安全标识
D. 培训员工
答案:B
解析:5S中的“整理”指清除作业现场不必要的物品,保留必需品。
A. 定期召开安全会议
B. 使用颜色区分管道介质
C. 制定应急预案
D. 安装监控摄像头
答案:B
解析:颜色标识管道介质(如红色为消防管道)是目视化管理的直接体现。
A. 人员视觉疲劳
B. 设备过热
C. 空气污染
D. 噪声增加
答案:A
解析:光照不足易导致视觉疲劳,增加操作失误风险。
A. 涉及多工种协作
B. 操作步骤固定
C. 环境条件稳定
D. 无需特殊审批
答案:A
解析:危险作业常需多部门、多工种协同,且受动态环境因素影响,复杂性高。
来源:爱分享321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