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卷土重来!多地门诊量激增,这个症状竟是感染首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09:43 1

摘要:最近不少人发现,身边咳嗽的人又多了起来。公司里、地铁上、医院门口,咳得停不下来的人越来越常见。有人只是轻微咽干,以为是换季过敏,结果两天后高烧、头痛、浑身酸痛。这时候心里才咯噔一下:难道是新冠又来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最近不少人发现,身边咳嗽的人又多了起来。公司里、地铁上、医院门口,咳得停不下来的人越来越常见。有人只是轻微咽干,以为是换季过敏,结果两天后高烧、头痛、浑身酸痛。这时候心里才咯噔一下:难道是新冠又来了?

数据也印证了这种直觉。全国多地医院发热门诊量明显上升,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日接诊量短时间内翻倍。不少医院甚至出现了排队几小时才能挂上号的情况。

但这一次,新冠的“套路”变了。过去大家熟悉的发烧、咳嗽、失去嗅觉味觉,现在却被一个看似普通的症状悄悄取代了“主角”。这个新症状,竟然成了新冠感染的首个信号?

不少人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没发烧,也不咳嗽,就是突然觉得嗓子奇痒难忍,像卡了根毛,咽口水都难受。有人一开始以为是空调吹多了,结果两天后抗原阳了。

根据各地疾控部门和临床医生的观察,当前的新冠病毒毒株以JN.1变异株为主。这个毒株传播力强,但初期症状更“隐蔽”。最早的不适往往就是轻微的咽喉不适,甚至连体温都正常。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一开始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感染。等到发觉时,已经传染给了家人、同事。“咽喉异物感”正成为这波感染潮的“首发警报”

其实,从去年底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注意到JN.1的快速扩散。这个变异株是XBB系列的后代,具备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简单说,就是即使打过疫苗、感染过,也有可能再次中招

而它的“伪装术”也更高明。过去那种突如其来的高烧明显减少,反而是轻微的嗓子痛、鼻塞、乏力,让人以为只是普通感冒,结果错过了最佳防控时机。

中疾控最近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新冠病毒阳性率已连续4周上升,而在流感病毒下降的同时,新冠感染成了发热门诊的“主力军”。

不少医生表示,最近门诊接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约三成都是新冠阳性,但症状却不典型。有的只是嗓子干痒,有的晚上出汗多,还有的只是早上起床时喉咙发紧。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因为症状轻微,压根没去医院,也没做检测,就这样带病上班、上学,结果引发一轮又一轮的隐性传播。

这也是为什么这波疫情来得“静悄悄”,但扩散速度却不容小觑。一些学校和公司已经出现局部聚集性病例,部分地区甚至再次出现了因新冠感染引发的肺炎

说到这,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次的症状变化这么大?变异株真的能“改头换面”吗?其实这背后是病毒适应人群免疫力后的自然选择。

JN.1毒株的变化不是更严重了,而是更擅长隐藏自己。它减少了强烈的免疫应答触发,也就减少了高烧、剧烈咳嗽这种“红灯”式症状,而以轻微不适的形式出现。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无害。免疫力低下人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仍然是高风险人群。一旦感染,依然可能发展为重症。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虽然大多数是轻症,但长时间的咽喉炎、声音嘶哑、持续疲乏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出现“长新冠”后遗症。

不少人反映,这波感染后恢复慢,虽然退烧了,但咳嗽持续十多天,体力也完全跟不上。有的甚至一整个月都觉得“像没睡醒”。

这可能与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有关。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在感染新冠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持续升高,影响呼吸道黏膜修复,导致咳嗽、咽痛、乏力时间延长。

这也提醒大家,别小看这波“假感冒”。尤其是出现嗓子痒、喉咙异物感、咽干难咽这类症状时,不能掉以轻心。

不少人会习惯性吃点润喉糖、喝水对付,其实这时候做一个抗原检测,是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的关键一步。早点发现、早点隔离,才能避免扩散风险

还有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是,这波疫情中,儿童感染比例也在上升。一些幼儿园、小学的孩子出现反复发烧、咳嗽不止的情况,家长以为是普通感冒,结果一个班十几个孩子都中招。

儿童一旦感染,症状可能更重,尤其是有哮喘、过敏性疾病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等情况,家长更要提高警惕。

而对于已经感染的人来说,也别急着“硬扛”。不少人发着低烧还坚持上班,以为多喝水就能扛过去,结果拖成肺炎、心肌炎的也不是没有。

感染期间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通风,是最基本的自我防护。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别滥用抗生素。新冠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它没用,反而会破坏肠道菌群,影响恢复。

很多人一发热就想吃头孢、阿奇霉素,其实这是误区。医生建议,除非合并细菌感染,否则普通感冒症状不需要吃抗生素,对症处理就行。

当然,预防还是第一位的。虽然现在不再强制戴口罩,但在人多密集场所,佩戴口罩依然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手段。特别是公交、地铁、医院这些高风险场所。

另外,勤洗手、少聚集、不带病上班,都是阻断传播的关键环节。很多人觉得“反正症状轻”,但恰恰因为轻,所以才容易误传。

值得一提的是,疫苗依然有效。虽然病毒变异让保护效力有所下降,但打过疫苗的人感染后重症率明显更低。尤其是65岁以上老人、慢病患者,建议按时接种加强针。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实用的建议是: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咽喉不适、持续干痒或异物感,不妨做个抗原检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非要等到发烧、咳嗽才警觉,那时候可能已经晚了。毕竟,现在的新冠,不太“显眼”,但依然很能“卷”。

这波感染潮虽然没有前几轮那么凶猛,但传播更广、症状更隐蔽,防不胜防。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多一点警觉,就能少一点传染。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那个不起眼的喉咙痒,可能真的不是空调吹的,也不是上火。它可能就是新一轮新冠感染的第一个信号

别等着咳嗽、发烧才慌张。现在的新冠,不再是“猛虎”,而是“披着羊皮的狼”

要适应它,就得比它更快一步。

参考文献:

[1]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我国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周报(2025年第15周)[J].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2025,7(15):123-126.

[2]王晓琳,刘志强,李红.JN.1变异株感染特征与临床表现分析[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5,18(04):210-213.

[3]李芳,张明,王倩.新冠病毒感染后咽喉症状的流行特征与防控建议[J].中国公共卫生,2025,41(03):305-308.

来源:鲁豫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