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沙海起伏,机械轰鸣。初夏时节,阿拉善盟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交汇处的九棵树治沙区现场一派繁忙,一辆辆满载着稻草的运草车来往穿梭,将稻草源源不断地运到沙漠中,治沙工人们将稻草铺设整齐后,手扶式沙障机快速在沙中压固成一圈圈草方格。而在不远处连绵起伏的沙丘上,沙障
沙海起伏,机械轰鸣。初夏时节,阿拉善盟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交汇处的九棵树治沙区现场一派繁忙,一辆辆满载着稻草的运草车来往穿梭,将稻草源源不断地运到沙漠中,治沙工人们将稻草铺设整齐后,手扶式沙障机快速在沙中压固成一圈圈草方格。而在不远处连绵起伏的沙丘上,沙障机压固好的草方格纵横交错将一个个沙丘分割锁定,登高远眺甚是壮观。
“我们的沙障采取的是1米×1米规格的稻草方格,沙障铺好后,在方格里种植梭梭进行生物固沙。今年,阿拉善盟将完成锁边林草带空白区431公里治理,补齐防沙阻沙带上的‘缺口’和‘断点’,用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带,有效遏制三大沙漠蔓延汇合‘握手’之势。”阿拉善盟林草局局长图布新告诉记者。
据了解,自2月28日阿拉善盟2025年“三北”六期工程防沙治沙项目暨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建设工程开工以来,这场防沙治沙大战正如火如荼推进,治沙工人和林草技术人员们每天都忙碌在防沙治沙的一线。
阿拉善盟境内横亘着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点治理区,也是我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在“三北”六期工程攻坚战中承担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两大标志性战役任务。防沙治沙、保卫黄河、守护河西走廊生态安全,阿拉善重任在肩。
为有效遏制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蔓延汇合,阿拉善各族干部群众连续40多年在大漠戈壁植树造林种草,累计防沙治沙近1亿亩。特别是2024年,阿拉善盟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全面推进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用1年时间完成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二期项目两年治理任务,全年完成治沙551.65万亩,已在三大沙漠边缘构筑起一道“绿色防线”,形成“合围”之势。其中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和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形成了两条总长460公里,宽3—20公里的大型防沙、阻沙“锁边”立体防护林草带,形成了“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
今年,阿拉善盟接续实施“六个工程”、扎实开展“六个行动”,以“三北”六期工程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计划建设“三北”六期工程项目11个,总投资37.25亿元,建设任务343.77万亩,涵盖“河塔”片区和黄河“几字弯”片区。
“今年,阿拉善盟重点围绕蒙宁、蒙甘边界区域开展联防联治项目,构建环两大基地林草防护带,保护生态安全。持续巩固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建设,填补沙漠锁边空白区,阻止三大沙漠南侵东移、蔓延汇合。”图布新说。
在扎实推进防沙治沙中,阿拉善盟突破传统治沙模式,依托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因症施治,探索出一条“科技引领、精准施策、系统治理”的生态修复路径,该盟采取“工程固沙+灌草混交+围栏封育”“灌草补播+围栏封育”“飞播造林+工程固沙+围栏封育”“封禁保护+灌水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措施,实行低密度造林种草和网格带状相结合方式固沙,并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地、适种、适时、适量、封禁”的实用技术和作业标准。防沙治沙由过去的“人海战术”逐渐转变为“机械上阵”,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和机械装备被运用到“三北”工程中,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增加的难题。
“我们在深入推进防沙治沙的生态建设中,先进机械已成为助推阿拉善盟提升治沙效能、延伸绿色版图的磅礴动力。现在在防沙治沙建设中,不断投入无人机、打坑机、压草机、固沙机等先进机械装备,大大提高了防沙固沙工程作业的效率。目前,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建设工程已累计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任务78.96万亩,完成新建任务量的46.5%。剩余建设任务正在高质高效推进,争取早日完成,为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不断谱写和创造新时代防沙治沙的阿拉善新篇章。”图布新说。
阿拉善盟在全力推进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建设工程基础上,今年还广泛发动各族各界群众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万人植绿大会战”,自3月12日植树造林活动启动以来,全盟各单位、社会团体和广大群众及适龄学生共14.19万人参与造林绿化,种植花棒89.4万株,截至目前,已完成17000亩义务治沙任务。(记者 刘宏章)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