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真相》:撕开美国的遮羞布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09:52 2

摘要: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当白宫将这天称为美国“解放日”并为此庆祝新的美国工业“黄金时代”到来时,欧盟、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等贸易伙伴纷纷批评美国,经济学家们担忧这增加了美国经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关于美国历史的书,一本非比寻常的书。非常之处在哪里?不妨先回顾近年一些重大涉美新闻。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当白宫将这天称为美国“解放日”并为此庆祝新的美国工业“黄金时代”到来时,欧盟、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等贸易伙伴纷纷批评美国,经济学家们担忧这增加了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封面写下“毁灭日:特朗普总统的盲目关税将引发经济浩劫”。

2025年1月,一场燃烧数十天的山火,将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逾1.6万栋建筑和超5.5万英亩(约合222平方公里)土地烧毁,吞噬了近30条人命。就在灾区民众流离失所、前线消防员穿梭火场之时,美国却陷入“政治火海”,民主党、共和党两党政客就山火追责“点燃”骂战。

2024年12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乔·拜登宣布对其子亨特·拜登进行特赦。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称拜登的赦免决定是“滥用司法”。而仅一个多月后,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重返白宫第一天即签署行政令,赦免约1500名“国会山骚乱”参与者,并为14名“国会山骚乱”参与者减刑。

2024年11月2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上,在加沙工作的美国儿科医生塔尼娅·哈吉·哈桑提及当地儿童的生存困境时声泪俱下。她对美国否决联合国安理会加沙停火决议的行为表示了谴责,各国代表纷纷为她鼓掌。在国际共识面前,美国的声音冷漠而孤单。

2024年7月13日,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发表演讲时,遭遇“未遂刺杀”。这起袭击是1981年时任总统罗纳德·里根遭枪击以来,针对美国总统或总统候选人的最严重刺杀图谋。美国政治“深度极化”导致政治暴力加剧的现象再次受到关注。

2023年10月3日,美国众议院以216票赞成、210票反对的投票结果罢免了当时的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麦卡锡在当年年初经过15轮投票勉强当选众议长,履职仅9个月后就被迫下台,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投票罢免的在任众议院议长。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美国人对其国家的政治制度未来没有信心。

2022年6月24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近半个世纪前在联邦层面确立堕胎权的判例“罗诉韦德案”,意味着女性堕胎权将不再受美国宪法保护。大量美国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支持堕胎和反对堕胎的民众严重对立。

2021年8月16日,美军撤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仓皇起飞的C-17运输机上掉落多名试图搭机的阿富汗人。“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美国国会议员迈克·麦考尔这样评价这场逃离行动。

2021年1月6日,数千名美国人冲入首都华盛顿国会大厦,造成多人伤亡,议员狼狈逃走。社交媒体狂欢中,国会山骚乱画面瞬间传遍世界。

震惊世界的新闻,在美国时不时就会出现。21世纪以来的美国大新闻,尤其让人深思。

这个世界头号强国怎么了?为何走到今日地步?它是否已经道义破产?

“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我们有一整套训练课程。这才是美国不断探索进取的荣耀。”2019年4月15日,美国时任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在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这样说。号称全球第一的国家政界要员,大庭广众之下如此厚颜无耻,令世界瞠目。

今日的新闻是明日的历史。新闻呈现的现实表象折射其背后本质和历史渊源。要想理解今天的美国,需要回顾它的过去。然而,阅读现有的美国历史书籍,人们可能很难找到解释这个国家现状的满意答案。

世界需要重新解读和认识美国的历史。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于是有了这本《帝国真相》。

本书的新意,不在于新发掘了多少史实史料,而在于结合近年来的新闻现象,对既有史料的新阐释、新观察、新洞见。换个角度讲,本书至少有“三新”。

第一,史观之新。与以往西方史学者多抱持的精英史观不同,本书采用的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历史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本书引用的人物有工人、农民、艺术家、家庭主妇,也有普通公务人员、学者等各行各业人士,他们的切身经历和感受汇成美国历史真实的底色。

根据新加坡国立大学柯成兴教授的研究,在1980年至2010年的30年间,美国是唯一一个占人口总数50%的底层民众平均收入下降的主要发达国家。美国白人工人阶级曾怀抱着过上更好生活的“美国梦”。如今,正如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者安妮·凯斯所说,现实和梦想之间横亘着“绝望之海”。美国已经成为一个由富豪统治的国家,所谓“民有、民治、民享”口号如今只不过是“极少数人有、极少数人治、极少数人享”。2020年9月发布的最新社会进步指数显示,包括营养、安全、自由、环境、健康、教育等衡量一国居民的生活质量,美国的世界排名从第19位下降至第28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纪思道证实了“日益加剧的痛苦和绝望”。

第二,视角之新。与欧美人撰写美国史书时习惯的“西方中心论”“美国中心论”“美国例外论”等视角不同的是,本书采用的是全球史视角。而全球史视角又不同于西方学者所谓的“世界史”视角。全球史的视角更为宏大、全面,是属于21世纪的历史视角,它顺应发展中国家大觉醒的潮流,强调各个国家无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

在以西方或美国为中心的历史叙事下,我们在史书中较少听到非西方国家、非美国白人的声音。这是曾经的殖民者的惯用手段,伴随着优越论的假设,淡化所谓边缘国家、其他民族的记忆。美国政府描述的“光荣与梦想”,对于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菲律宾人、阿富汗人、伊拉克人、非洲人,乃至美国国内移民、少数族裔等群体来说,是浸透纸背的血泪与心酸。

本书引用的很多故事、人物的来源地不只在美国,还在拉美、在中东、在非洲、在亚洲……不仅仅是新闻,更是一张张记忆拼图,从不同地域视角的故事带领读者重新认识美国和美国人。

21世纪对全球历史的叙述者不应只由西方人担任。这个世纪的历史记忆必将由更多国家人民的参与,现代化知识的创造也必将来自他们。

第三,价值之新。本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深刻检视长期以来美国自诩的高高在上的美式价值,启发读者思考在21世纪的全新全球历史发展大势中,什么才是真正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共同价值。

美国原有历史叙事中,长期强调“山巅之城”“上帝选民”“天定命运”等宗教思想以及“自由、民主、人权”等其认为的普世价值。这些“美国价值”曾一度伴随美国走上世界霸权地位而被广泛传播。而透过历史的棱镜,人们可以看到这些美式价值并非其真实的动机和追求。事实上,从一开始,美国就带有商业利益驱动和开疆拓土冲动的暴力基因,是金钱政治下赤裸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在霸权美国的历史足迹中,民主、自由、人权成了美国全球干涉主义的托词,所谓“民主”成为颠覆别国政权,所谓“保护人权”成为侵犯人权,

所谓“自由”成为个人主义过度……在“虚构美国”与“真实美国”这两个美国的张力间,读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力量。

不能否认,20世纪的美国成长为世界最强大国家。但同时,美国想要维护永恒霸权的观念是对全人类的真正威胁。

作为全球系统中的重要国家,美国的举手投足都会对世界造成外溢影响。应该看到,美国霸权衰落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仍然保持着国力最强的国家地位。霸权衰落也并不等于美国综合国力的衰弱。当前的国际体系,包括联合国体系、西方盟国体系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是二战后由美国主导建立的,现在美国仍然具有决定性影响力。

在这一情况下,我们更应警惕美国权界包藏的祸心,对其建起“小院高墙”、无所不用其极打压追赶者的行为要做好防范。

以史为鉴,察往知来。

在这个动荡变革期,世界对美国历史的新认知将使我们保持一份战略清醒。

是为序。

昆仑支

2025年4月7月

《帝国真相》

昆仑支 著

新华出版社2025年5月

ISBN 978-7-5166-7954-8

定价:62.00元

来源:卮言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