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咳嗽别当普通感冒!医生:新冠阳性率超流感,这5类人最危险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09:53 2

摘要:发烧、咳嗽、嗓子干,一上来你是不是就想:感冒了,熬两天就好?可最近的监测数据显示,新冠的阳性率又悄悄超过了流感,你以为是“小感冒”,可能其实是“大麻烦”。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发烧、咳嗽、嗓子干,一上来你是不是就想:感冒了,熬两天就好?可最近的监测数据显示,新冠的阳性率又悄悄超过了流感,你以为是“小感冒”,可能其实是“大麻烦”。

不少人最近都有类似经历:一觉醒来喉咙像吞了把刀,鼻子堵得像水泥灌的,体温飙得跟火箭一样。问题来了,这到底是流感?是新冠?还是普通感冒?怎么区分?又该注意什么?

更让人警觉的是,有五类人,一旦中招,风险远高于常人。不是吓唬人,而是数据明明白白摆在那里。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是不是也在这五类里?

先说核心问题: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双重夹击”。一边是季节性流感,一边是新冠病毒的变异株,它们不打招呼、不讲规矩,轮流上阵,有时还来个“并肩作战”。你以为自己撑过一次发烧,身体就“清零”了?不,病毒不会讲人情,它们只是轮班。

中国疾控中心的最新周报里提到,2025年春季以来,新冠病毒的阳性率已经超过同期流感病毒的阳性率,尤其在南方城市,这个趋势更明显[1]。也就是说,你咳嗽发烧的背后,很有可能是新冠在作祟,而不是你以为的“换季感冒”。

最麻烦的是症状越来越“伪装”。过去新冠有点“辨识度”:味觉丧失、持续高热、肌肉酸痛。但现在的新冠变异株,症状越来越像流感或者普通感冒。有时候只是一阵喉咙痒、几声干咳,你可能连请假都懒得请。但病毒,已经悄悄在你体内“开会”。

这时候,很多人就掉以轻心了。尤其是那些年轻力壮、自诩“铁打的身体不怕病毒”的上班族,觉得自己“抗一抗”就过去了。可你知道吗?病毒并不在乎你加没加班,它只看你免不免疫。

我们得说清楚一个冷知识:新冠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在持续增强。什么意思?就是即便你过去感染过、打过疫苗,它也可能绕开你的防线,再次感染你。这种“穿越火线”的本事,是它比流感更危险的地方。

再来看看那五类最危险的人群。第一类,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像高血压、糖尿病、心衰这些。病毒对他们来说,不是感冒,是暴风雨。

第二类,免疫力低下者。包括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比如一些风湿病、肿瘤患者。病毒在他们体内,不是过客,是“常驻嘉宾”。

第三类是婴幼儿。别看他们活蹦乱跳,一旦感染,发热惊厥、肺炎的风险都比成人高。不少家长以为孩子年纪小没事,但其实他们的免疫系统还没长大,遇上病毒容易“溃不成军”。

第四类人是肥胖者。胖子不是“可爱”,是“危险”。研究发现,肥胖人群感染新冠后,重症率和住院率更高。因为脂肪组织本身就能产生炎症因子,给病毒“助攻”。

第五类,是我们常忽略的一类人:长时间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长期睡眠不足会让免疫系统“宕机”,精神压力大则让身体一直处于“战争模式”,病毒一来就容易破防。

说到这儿,有人会问:那我们该怎么预防?总不能见人就绕、出门就防毒面具吧。其实,生活细节决定免疫力。比如,规律作息不是说说而已,真的是提升免疫力的“底盘工程”。每天多睡一小时,胜过吃三种保健品。

还有饮食。不是让你顿顿吃人参燕窝,而是多样化、均衡才是王道。蔬菜、水果、粗粮、优质蛋白,吃得杂一点,免疫系统才能不偏科。别再迷信“某种水果能防病毒”这种说法,病毒不是靠吃一个柠檬就怕你。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别硬抗,别拖延。很多人怕麻烦,不愿意去做核酸、抗原检测,总觉得“应该没事”。但你明明可以知道真相,为什么选择无知?早发现早隔离,才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

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我们不再把“感冒”当回事了。以前谁感冒了,大家会关心安慰,现在谁感冒了,最多一句“多喝热水”。但其实,发烧背后可能藏着病毒“进攻”的密码,别再用“扛一扛”来应对。

还有一点得说清楚:新冠和流感不是“谁更强”的问题,而是“叠加”后的破坏力。流感可能让你一周难受,新冠可能让你后遗症缠身。两者叠加,那叫“双倍苦难”。

我们不能总想着“过去三年都过来了,现在怕什么”。病毒的变异从来不等人,它不会因为人类想要“回归正常”就停手。它们没有情绪,但我们有责任。

日常怎么判断自己是感冒还是新冠?其实靠症状有点靠猜。嗓子痛、咳嗽、乏力这些,谁都有。更靠谱的是做检测,哪怕只是个抗原,也能让你心里有数。别觉得麻烦,知道自己到底得了啥,比吃一堆药更重要。

说到底,不是病毒变得更坏了,是我们变得更松懈了。戴口罩、勤洗手、注意通风,这些习惯不是疫情期间的“临时措施”,而是未来生活的“标配”。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心理状态。你越焦虑、越疲惫,身体抵抗力就越差。偶尔停下来,放空一下,不是浪费时间,是给免疫系统“充电”。别总想着“我还能撑”,撑久了,身体会罢工。

我见过太多病人,一开始不当回事,到后来高烧不退、肺部感染、住进医院。你明明可以早点休息、早点隔离、早点恢复,却硬生生把自己拖到崩盘。

病毒很聪明,但它不懂人情冷暖。我们得靠自己聪明一点,别再把新冠当成“过去式”。

最后一句话送给你:发烧咳嗽不等于普通感冒,别拿命去试探病毒的底线。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第15周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周报[EB/OL].https://www.chinacdc.cn
[2]侯一平,吴静,王丽娟,等.我国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识别与防控策略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24,40(2):145-150.
[3]周晓燕,张宏,刘志红,等.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传播特征及应对建议[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5,46(1):12-18.

来源:柳医生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