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榜单显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全国第59名蝉联榜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紧随其后位列第二,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以第112名稳居第三,东北石油大学(大庆)、西安石油大学分列第四、第五。
2025年中国石油类高校最新排名由权威机构ABC排名联合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网站共同发布。
榜单显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全国第59名蝉联榜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紧随其后位列第二,西南石油大学(成都)以第112名稳居第三,东北石油大学(大庆)、西安石油大学分列第四、第五。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东营)以第515名首次跻身榜单第九。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与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的排名变动成为本次焦点。
西南石油大学作为西部唯一进入前三的石油类高校,其核心竞争力源于深层油气勘探领域的持续突破。依托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该校与中石油、斯伦贝谢等企业共建“复杂油气藏开发联合实验室”,2025年研发出国内首套智能钻井模拟系统,攻克超深井钻探效率难题。
学科建设上,其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学科,毕业生近三年进入“三桶油”比例超60%。此外,西南石大深度参与川渝地区页岩气国家示范基地建设,产学研融合助推排名稳居前三。
西安石油大学排名第五,较往年提升显著。该校近年聚焦“传统能源+新能源”双轨战略,增设氢能技术与碳捕集专业,并与延长石油合作建设陕北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
硬件方面,投资2亿元建成的“数字油田仿真中心”模拟真实油田作业环境,学生可操作智能巡检机器人完成实训。2024年,其科研团队在低渗透油田增产技术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术影响力大幅提升。但受限于区域经济活力,其全国排名仍落后于东部同类院校,转型压力犹存。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以第515名成为榜单第九,其崛起与东营市石化产业紧密相关。作为胜利油田所在地,该校与山东能源集团签订定向培养协议,85%的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大三即进入油田实习。
2025年,其“炼化安全智能监测平台”在地方中小企业推广,帮助企业降低事故率30%。然而,过度依赖传统石化产业也带来隐忧——随着新能源替代加速,该校化工专业招生规模已连续两年下滑,如何拓展氢能、储能等新方向成为关键挑战。
从地域看,北京、青岛凭借政策与产业优势稳居头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依托青岛港区位,打造“海洋油气开发”特色学科,与中海油合作培养深海钻探人才;东北石油大学(大庆)则因油田资源枯竭面临人才流失,排名下滑至第四。
相比之下,西南石油大学凭借页岩气革命实现“逆袭”,西安石油大学借力能源转型稳住阵脚,而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则需在传统产业与新兴需求间寻找平衡。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排名揭示石油类院校的两大转型路径。一是技术升级,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设“人工智能+油气勘探”交叉学科,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建立碳中和研究院;二是区域协同,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抚顺)与沈阳经济圈联动,聚焦石化装备智能制造。
ABC排名专家指出,未来石油院校的竞争力将取决于能否将碳中和目标融入学科体系,而非单一依赖传统油气开发。
总体来说,2025年石油类高校排名既是对过往成果的总结,更是行业变革的预兆。西南石油大学的稳健、西安石油大学的转型、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的探索,共同勾勒出能源革命背景下石油教育的多元图景。
在低碳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中,谁能率先打破学科边界、拥抱产业变革,谁就能在下一轮洗牌中占据先机。
来源:天天丰mm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