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务好企业用工,既是保障就业这一最大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营商环境从“减税降费”向“要素保障”深化的关键标尺,更是以现代化人力资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
服务好企业用工,既是保障就业这一最大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营商环境从“减税降费”向“要素保障”深化的关键标尺,更是以现代化人力资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莆田市聚焦10条重点产业链,围绕产业工人及紧缺急需的生产技术人才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结构性就业矛盾,通过数字赋能供需对接精准匹配,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实施一体化职业技能培训,以政策为引领,以服务提效能,为重点产业链企业用工提供“全链条”保障。
人社部办公厅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信息》(2024年第7期),以工作交流形式,向全国人社系统推广我市精准施策保用工有关做法。
近日,莆田市打造企业用工“全链条服务”精准保障模式入选福建省发改委2025年度第一批省级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并在全省推广。
人民网、新华社高管信息、人民政协网、中国劳动保障报等中央媒体,纷纷点赞莆田市的经验做法。
4月30日,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暨招商工作推进会召开(摄影/郑已东)
01
全场景搭建数字服务平台,
提升供需对接“精准度”
首先,依托全市“一张图”大数据指挥平台,建立用工变化监测模型,跟踪分析研判重点用工企业用工情况,并通过重点产业链企业用工保障专员,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实际用工需求。
其次,打造“数智人社”岗位自动匹配服务,既建立全市集中、动态更新的就业信息大数据系统,对企业招聘岗位、求职者要素信息进行计算匹配,匹配度达到50%以上自动向求职者推送岗位信息。目前,已整理分析企业招聘岗位信息10565个、求职者信息11294人,推送岗位2088个。
再者,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市统一的“点单式”零工服务平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等设立线下服务平台,高标准构建“1+7+N”零工市场服务网络,实现市场主体和求职人员“一键对接、即时快招”。累计登记招聘需求对象6.14万人次,发布零工岗位5688个,对接服务10986人次。
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供需对接的效率和精准度。
在市零工市场大厅,工作人员指导群众使用微信小程序扫码注册(摄影/吴琪娜)
02
全周期挖掘人力资源潜力,
提升企业人岗“匹配度”
莆田市创新“1对N”市场化结对服务机制,为每条重点产业链遴选多家优质人力资源机构对接保障用工。
在技能培训方面,莆田市创新技能培训一体融合模式。在全省率先建设“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中心”平台,企业可依托该平台自主开展培训评价工作,也可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培养所需产业技工,推动技能培训网络向龙头企业延伸、向重点产业融合。目前,全市累计开展补贴性培训2.13万人次,完成率199.07%。
此外,莆田市推行企业用人自主评价机制,遴选重点用工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赋予企业直接认定权限。对在一线工作中获得企业年度“优秀员工”称号的职工,企业可给予直接晋升一级技能等级,最高至高级工。这一机制不仅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精准“留才”,也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最大化释放自身价值,实现人才与企业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持续动能。
AI求职体验区,求职者在海峡AI职途一体机输入相关信息,可进行AI模拟面试(摄影/吴琪娜)
作为“壶兰工匠”万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项目之一,华峰华锦有限公司定期举办“筑梦·起航前行”集训活动(图源:华峰华锦有限公司)
03
全要素强化服务保障机制,
提升市场双方“满意度”
莆田市推出“三招”举措。
一是真金白银惠企助企。在全省率先出台服务企业拓岗稳工“八条措施”,将“以老带新”“以工引工”等招工方式纳入用工服务补贴范围,充分释放稳岗效能,累计落实各类涉企稳岗拓岗减负资金1.7亿元。
二是真心实意帮扶就业。实施“莆惠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设立驻外招才引智中心(人才驿站),发出“‘就’在莆田 ‘业’来越好”就业邀请函,及时建立分类帮扶就业实名台账,精准对接就业需求。
三是真招实举优化环境。组织开展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依法查处虚假招聘、违规收费、“黑中介”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青年仲裁员志愿者挂钩服务企业制度,提升企业规范用工水平,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纵观以上,我们看到,从招工、用工到育才、留才,莆田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精准保障,极大地提升企业对地方营商环境的信心,形成“以产聚人、以人兴城”的良性循环,成为莆田吸引人才、留住企业的“软实力”。数据显示,去年末,莆田354家重点监测用工企业在岗员工数达11.62万人,同比增长2.4%;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5万人,增长4.1%。
以“链式思维”破解用工困局的实践,本质上是一场政府服务理念的革新,也将营商环境的“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日前,董事会网与中国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25年中国最佳地级城市营商环境50强榜单》,莆田以“特色产业突出,市场机制灵活,政策环境良好,创新活力增强”位列第33名。这再次印证了莆田营商环境的持续向好。
“现在的莆田走在正确轨道上,不断往下打桩、播撒种子,各方面都在开花结果,这种劲头不能松。”在4月份召开的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暨招商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付朝阳如是说。
一盘棋,一件事,一条心。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形成合力,“只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集中精力做好该做的事、正确的事,就能共同托举莆田绿色高质量发展,崛起于闽中!”
莆田学院“送岗留才进校园”活动举行,学生咨询相关就业信息(摄影/吴琪娜)
来源:勇者书签KD国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