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5日,特朗普在卡塔尔访问期间表示:他不希望苹果公司在印度建厂,印度是全球关税壁垒最高的国家之一,非常难把美国产品卖进这个全球人口最多国家。以及,在上周的印巴冲突中,特朗普不仅未表支持,反而公开指责印度的军事行动 “可耻”,甚至宣称是自己通过贸易施压促成了
5月15日,特朗普在卡塔尔访问期间表示:他不希望苹果公司在印度建厂,印度是全球关税壁垒最高的国家之一,非常难把美国产品卖进这个全球人口最多国家。以及,在上周的印巴冲突中,特朗普不仅未表支持,反而公开指责印度的军事行动 “可耻”,甚至宣称是自己通过贸易施压促成了停火,后来又被印度反驳等等,可以说,美印关系的裂痕正在加速扩大。
直接诱因是:印巴冲突后,印度的“棋子价值”严重缩水。
众所周知,美国把印度视为遏制中国的棋子,但在这次印巴冲突中,印度被巴基斯坦全面压制,这让印度在军事上暴露出与“大国地位”不匹配的脆弱性。一个无法有效牵制中国、且自身问题缠身的印度,已难以满足美国对“战略资产”的期待。对美国而言,印度本应通过军事压力分散中国在台海、南海的注意力,但其连巴基斯坦都无法压制,遑论对抗中国。印度军队的腐败、装备依赖进口(俄制武器占比超60%)、实战能力低下等问题,使其难以承担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军事支点角色。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在冲突后高调宣称“美国调停促成停火”,却遭印度外交部直接否认,显示美印在地区事务上的协调已出现信任裂痕。
深层诱因是:印度拒绝在美俄之间选边站。
莫迪政府一方面参与美国主导的QUAD机制,另一方面坚持与俄罗斯合作(购买S-400导弹)、加入金砖国家,甚至公开宣称“美国独霸时代已结束”。
当中国与美国的关税矛盾缓和后,印度在供应链中的“备胎价值”更是大幅缩水。印度既无法成为可靠的“中国+1”替代者,也难以通过市场开放满足美国经济利益。对美国而言,一个军事拉胯、经济疲软、外交骑墙的印度,既无法有效制衡中国,也难以成为可靠的产业链备份。当“工具化”成本高于收益时,印度的战略价值必然被美国重新评估——从“印太战略核心”降级为“可替换的次级伙伴”,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而印度若继续沉迷于“左右逢源”的幻觉,最终可能沦为大国博弈中的最大输家。
来源:晓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