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两资三能”引擎轰鸣启动,襄阳正以产业链为经纬,编织新时代的工业锦绣——从强链聚能的顶层设计到断点攻坚的精准落子,从“链主”企业的雁阵领航到生态矩阵的协同进化,这座千年制造重镇在产业革命的浪潮中劈波斩浪,以全链重构的革新气魄,谱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襄阳产业篇章
汉水奔流激荡产业春潮,古城新势澎湃链式动能。
△资料图片
当“两资三能”引擎轰鸣启动,襄阳正以产业链为经纬,编织新时代的工业锦绣——从强链聚能的顶层设计到断点攻坚的精准落子,从“链主”企业的雁阵领航到生态矩阵的协同进化,这座千年制造重镇在产业革命的浪潮中劈波斩浪,以全链重构的革新气魄,谱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襄阳产业篇章。
“链主”企业擎起产业大旗
在产业发展版图中,“链主”企业犹如领航的旗舰,引领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襄阳深知“链主”企业的重要性,通过精准扶持,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走进东风纳米襄阳工厂总装车间,机械臂精准挥舞,一辆辆新能源汽车沿着生产线依次而下,工人们手持智能终端,精准核对每一道工序参数。
△资料图片
今年4月,东风纳米01产量预计同比增长320%以上,其中出口2200余辆。随着“属你红”全新车色及红白内饰车型走俏市场,目前,东风纳米襄阳工厂纳米01订单量增长至预期的200%。
这不仅是东风汽车集团新能源战略的崭新成绩,更是襄阳产业链“链主引领”模式的生动写照。
2023年8月23日,东风纳米襄阳工厂生产的纳米01在成都全球首发。两年多来,我市围绕主机厂延伸供应链,在高新区收集东风纳米襄阳工厂意向配套企业29家、东风汽车股份襄阳工厂意向配套企业10家、东风日产襄阳工厂意向配套企业12家,并最终促成东昇机械、襄阳轴承、新火炬等2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与相关主机厂达成配套合作。
“2024年,东风纳米01平均产能以每月20%的速度攀升,本地零部件供应企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东风纳米襄阳工厂总装车间工作人员说,在产能爬坡的关键期,襄阳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为2024年11月、12月东风纳米01产销“双破万”提供了重要保障。
△东风纳米襄阳工厂。资料图片
如今,东风纳米襄阳工厂、东风汽车股份襄阳工厂、东风日产襄阳工厂、神龙汽车襄阳工厂、东风德纳襄阳工厂“五大主机厂”与370余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起,正在拼出襄阳汽车产业新的发展版图。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我市持续健全完善的链式发展“组合拳”。
2021年,《襄阳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行动方案(2021—2023年)》出台,聚焦13条重点产业链,实施强链补链延链专项行动。2023年,《关于推动襄阳市重点产业链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经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实践,我市产业链韧性和集群度显著提升,规模以上企业突破2000家,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等产业链上的企业均实现新的飞跃。
断点攻坚
落子布局填补产业拼图
今年3月,长飞光坊襄阳工业激光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简称长飞光坊襄阳基地)正式投产,湖北“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再添生力军。
△长飞光坊襄阳工业激光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飞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长飞光坊是长飞公司开展光纤激光业务的唯一承接主体,具有光纤及激光行业完整的产业链,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作为全球光纤光缆行业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蝉联第一的“隐形冠军”,长飞公司落子襄阳的战略抉择,恰似在激光产业链上嵌入关键“光学晶体”。这不仅是产业转移,更是生态重构。
“此举不仅可助力襄阳建设‘区域性激光产业集群’,更能嵌入湖北‘光芯屏端网’万亿集群,与武汉光谷形成‘光电子研发—激光装备制造’双城联动。”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秘书长陈超说,该激光智能制造项目的引入,充分折射出襄阳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战略眼光——以激光产业为锚点,抢占未来十年高端制造制高点,并进一步赋能襄阳,持续推动产业链的智能制造水平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
优质项目的成功落地与发展,离不开完整产业链的协同。为助力长飞光坊襄阳基地扎根东津、蓬勃发展,襄阳以产业定位为核心,以精准招商为抓手,以“链”为核,全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为产业发展持续赋能。
“我们深入了解长飞光坊项目上下游配套产业,全面掌握企业的供应链配套需求,精心绘制智能制造产业园招商地图,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与配套工作。”东津新区招商部门负责人介绍。
一方面,积极为长飞光坊襄阳基地与本地伺服电机、电线电缆企业“联姻”,实现近地化配套;另一方面,深入挖掘东津新区汽车工业等领域潜在客户,助力企业深耕装备制造产业链。
在拓展市场方面,襄阳不断整合资源,积极搭建平台。通过组织各类产业对接会和供需洽谈活动,推动长飞光坊与本地汽车工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
目前,长飞光坊已与程力新富襄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采购意向协议,并与大力电工襄阳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这些合作不仅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与采购周期,还拓展了市场空间,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雨林生态
创新裂变培育产业沃土
走进东津云谷孵化中心(简称东津云谷),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新风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东津云谷孵化中心。
“3、2、1,上链接……”在东津云谷襄阳数智农业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多功能直播区域和培训区域,主播们正在进行农产品主题直播。
襄阳数智农业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洪长山,以“链主”身份,成功引进湖北中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北千世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等上下游企业,打造数字农业创新联合体。
“我们看中的是这里充满潜力的产业生态圈。”洪长山说。
目前,东津云谷已吸引20余家优质企业入驻,逐渐形成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矩阵。
数据在光纤里“奔涌”,订单在网络中“疾驰”。这幅场景印证着襄阳构建产业生态的深层逻辑——产业链不是机械拼接,而是雨林滋养万物的生态聚变。
△资料图片
以东津云谷为代表,这种以核心企业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带动产业上下游生态链协同发展的“襄阳模式”正加快形成。
坚持全产业链谋划布局,紧盯整车主机、产业链关键断点、高附加值环节,系统推进产业链接链、补链、延链、强链、固链、建链工作。
聚集主导产业,做实链式招商。对产业链上游“追根溯源”、对产业链中游“强筋健骨”、对产业链下游“顺藤摸瓜”,打造满足襄阳、供应周边、辐射全国、迈向全球的产业链条。
坚持全产业生态培育。围绕产业链加快布局创新链、构建资金链、培育人才链、完善政策链,推动“五链”深度融合发展,持续优化产业链发展生态。
△资料图片
促进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开展链主企业打造行动,遴选一批“拔尖”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培育方案,推动“链主”企业与本地企业深化产销合作、研发合作、人才合作。
“链式创新”中,襄阳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连续获得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
从链式突破到生态聚变,从单点突进到全域跃升,襄阳的产业链革新之路,始终激荡着“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战略智慧。当产业链的每个节点都闪耀创新光芒,当产业生态的每寸土壤都蕴含变革力量,这座千年古城已然找到打开新型工业化之门的密钥。在链式发展的星辰大海中,襄阳正以破竹之势,续写新时代的“隆中对”。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