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洗礼,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为了展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公众对中医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尊重,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联合旭正堂特别推出【非遗大讲堂】节目,与非遗传承人一起,揭开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神秘面
健康大河南讯: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洗礼,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为了展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公众对中医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尊重,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联合旭正堂特别推出【非遗大讲堂】节目,与非遗传承人一起,揭开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神秘面纱,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许昌市级第五批代表性传承人黄潇做客演播室,分享他的非遗传承之路。
本期要点:
问题一:节目开始先请黄院长和大家聊聊,您最初是如何接触到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的吧?
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学毕业后,进入禹州制药厂工作,那是一个于1956年建厂的老企业,在车间实习时,看到“七制香附丸”中对艾叶的使用,不是原药材直接入药,而是老药工们把艾叶炒至焦黑色,然后喷洒清水灭火星晾干后,入药使用。我当时很奇怪,就问老师傅们,为啥要这样做?师傅们认真地告诉我,艾叶性温苦辛,以温经散寒为主,艾叶炭化后,就改变了药性、性变微涩,止血作用为主。七制香附丸主要功效就是疏肝理气、养血调经,这样就有了温经止痛作用,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老药工说,“黄而不焦、焦而不炭,炭而不灰”。后来,查找资料,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有一句话“炒炭存性、勿令灰过”是一个道理。从哪以后,我才明白了很多药材是要根据功效,需要炮制后,方可入药。因此,就喜欢上了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
问题二:在跟随老药工李振生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教学场景或难忘的故事,这些经历对您后来的传承工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李老师是1985年经国家医药管理局认定的老药工之一,在禹州是年龄最小的,也就是43岁。性格直爽,说话大声大腔。他当时在制胶车间当主任,我记得驴皮内去筋肉,?去附毛,他亲自一张一张检查,我说“有质检员哩,你何必操恁大心呢”他一脸严肃地说“皮子炮制的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成品的质量,做药这事,要讲良心,是良心活”一句话,使我肃然起敬,这一直影响着我,我们现在举办的老药工师带徒班的班训就是“做好人、做好药、做好学问”。
问题三:您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真的令人敬佩。作为禹州传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您认为研究院在传承和弘扬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方面,承担着哪些重要职责,目前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
根植传统,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和技艺,让更多的年轻人接续传统文化,就是研究院的核心和愿景。在这方面,我们近年来,主要突出了3个方面:
一是积极弘扬和宣传中医药文化。立足中原、锚定禹州“药都”文化,挖掘历史和人文故事,也就是说,让大家记住了历史,就是留下来了民族的根和魂。
二是专注传统技艺的传承和赓续。我们从2021年开始,已经举办了3期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师带徒班,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名中医药从事者、爱好者,纷纷报名学习,效果还是明显的。
三是注重横向的交流,互通有无。近年来,我们去山西,赴武汉,上焦作,下亳州,在中医药文化和技艺方面,相互借鉴,共同讲好中医药故事,重新唤醒了“药帮”符号。
问题四:您带领大禹药工团队总结实践了禹州中药炮制 “八大法”、“五候经验法” 和中药经验识别 “五象七原六法”,能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些方法的核心要点和创新之处吗???
这些方法形成一是中医医文化土壤深厚。历史上,中医药先贤和大家到禹州,如张仲景、孙思邈等悬壶济世,著书立说。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制论》中的雷公就是禹州市,因此,生命力旺盛。
二是历史沉淀的原因。禹州是全国药材交流集散地,也是药材加工炮制的中心地区。因为长期稳定的药材贸易,促进了中药炮制业的不断发展,在药材的产地加工、挑选、去杂、切制、炮制、保管、贮存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三是代代药工们集体的智慧。因为地处中原腹地,有条件吸收全国各地一些先进适用的经验,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
具体而言,禹州中药炮制八大法基本内容:
(1)药材识别;会药,就是古代药交会组织的对上会交易药材的质量鉴定。会全虫、会白芷等。
(2)前治:新采收的药材进行初加工方法,比如药材发汗、分档、
去芦、不同入药部位分离、杀虫等;
(3)修治:药材挑选、除杂、清洗、去毛、制绒、整理、粉碎等;(4)水制:药材软化、水飞、净化等;
(5)火制:炒、炙、煅、煨、炮、烫、干燥烘焙、燎等;
(6)水火共制: 蒸、煮、炖、淬、豆腐制、热润、提净等;
(7)切制;
(8)特殊制法:法制(复制法)、发酵、发芽、拌、包衣、去油制霜、干馏、共制、鲜制等。
禹州药工在炮制实践中,非常注重各种要素的经验控制。
在诸多炮制中,“气候、水候、火候、毒候、辅料候”等五种药候最是讲究。我们总结为:“五候经验法”
比如,九蒸九晒炮制、九天阿胶熬制只能在冬三月制作;六神曲、建曲、淡豆豉盛夏最好,这叫“气候”。
又比如,炒炙蒸煮煅煨均需用火,文火、武火、中火、微火的使用随炮制方法、进程改变,否则火大外焦里生、火小半生不熟,对“火候”的判断和使用必须精准。
因此,禹州业界有“五候不清,败个干净”的说法,说明掌握炮制五候基本功的重要性。
“五象七原六法”其中“五象七原”是国医大师金世元先生的经验和学术理论,药材符合“五象七原”,才称为道地药材。
一、是具体来讲,五象:即形、色、气、味、质。一个药材的形、色、气、味、质,通过经验鉴别的观察特征,称为“五象”。
二、七原,即基源、产地、种采时节、田间管理、初加工、包装条件、储藏运输等条件,称为七原。
三、禹州经验识别6种方法,主要是:望、摸、听、闻、尝、水火试等。
比如,望:根据目测药材的形状、大小、特殊物附属物、色泽、花纹、亮星、刺、粉性、纤维性等,目测饮片的片形、厚薄、纹理、色泽、亮星、粉性、纤维性等。
从颜色看,金银花表面是绿色。从大小薄厚看,当归头比当归片大。从断面看,未经过炮制的杜仲折断有白色银丝。
又比如,听:用耳朵听药材碰撞、折断、火试的声音,判断药材干湿、软硬、柴性、纯度等。将药材轻轻摇动,便可辨别真伪。如把胖大海摇一摇,没有声响的是正品,有声响的就是伪品。
又比如 尝:口尝药材及饮片的味道、焦香味、判断微有麻舌感刺喉等。舌舔药材及饮片是否砬舌头。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黄芪的甜等。看独活表面,与当归容易混淆,但用口尝,当归有甜味,独活有辣味,一下子就分辨出来。
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就是说的先人识别药物的方法。
水火试:水试主要看在水中变形、脱色、油珠等情况。
火试主要看燃点、燃烧的声音灰烬油性、香气等。
沉香沉于水中或半沉于水中为佳。栀子水浸液为鲜黄色,玄参水浸液为黑色。胖大海浸泡迅速膨大成海绵体,是原体积的8-10倍,假的胖大海膨胀速度慢,仅能达到原体积的2倍。
火试通过嗅气、听声、看颜色、观烟雾及其他方法来鉴别。血竭燃烧时呛鼻;海金沙燃烧会出现爆鸣声伴闪光现象;芒硝燃烧火焰呈黄色;松香燃烧时发出黑色浓烟。
问题五:这些方法凝聚了您和团队的大量心血。作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特聘 “技能大师” 和全国传统医药非遗传承创新合作共同体特聘 “传承导师”,您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我们对师带徒班的学员一方面强调现场一对一教学,一方面强调理论学习,解决“认识论”的短板问题。其中,让炮制技艺进高校,是我们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的尝试。
因为高校的学习模式,恰恰是看的多,动手的机会少。我们一方面让团队的老师和助教,走进校园,得到理论和教学、传承的又一次提升;一方面让学生得到课堂上,很少尝试的技艺。
比如,在全国传统医药非遗传承创新合作共同体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从2024年3月第一期传承班,到今年3月第二期传承班,就是对大二医学、药学的学生,结合教材重点进行现场实操,效果还是不错的,在2024年河南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传承班的学员分获一、二等奖,名列前茅。
问题六:听说您近期与旭正堂合作成立了非遗专家小组,能否谈谈您加入的初衷?
旭正堂致力于非遗传承与医药结合,其发展理念是“传扬中医药文化,服务大众健康”,这和我们研究院和大禹药工团队的理念是相通的。因此,近期我们两家合作成立了非遗专家小组,对中医药文化举行深度挖掘,尤其在传统炮制技艺方面,对老药工的绝技举行抢救性保护,让这一宝贵财富继续传承下去,为大众健康服好务。
问题七: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传统中药炮制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价值。唯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擦亮中医药这块金字招牌,让古老的中医药历久弥新。
这就是传统中药炮制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最好答案。
传统的中草药加工,多依赖于自然晒干、炒制、蒸煮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却蕴含了深厚的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例如,某些中草药经过晒干后,能够更好地保存其药效成分;而炒制则可以增强某些药材的药性,提高治疗效果。这些传统的炮制技艺,既是对前人智慧的传承,也是对草药疗效的尊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草药的加工也逐渐引入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如切片机、粉碎机、提取机等,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现代科技还为中草药的加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通过高科技的提取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提取出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从而提高药效。
然而,现代科技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炮制技艺的摒弃。相反,二者在实践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传统的炮制技艺为现代科技提供了实践的指导,而现代科技则为传统技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空间。
问题八:您的见解非常深刻。目前 “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 在非遗传承方面面临着哪些挑战,您有哪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中国传统优秀的技艺大多并无文字记载,只在家族中口耳相传,绝不外露,与之相似,禹州的传统炮制经验和技术一直也未能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整理。随着国家规定的现代炮制方法的应用、老药工的相继离世,那些通过实际操作、口头传授流传的传统炮制技术已经濒临失传的危险,抢救和发掘这些弥足珍贵的技艺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
我们在禹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下一步将配合有关部门通过影像技术,拍摄老药工的传统炮制技艺。同时,进行资料系统的整理和编纂,并且要突出教学和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适用性,使这一传统技艺继续发光,为人类健康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问题九:相信在您和团队的努力下,在政府的导引下,这些问题一定能得到妥善解决。您和团队培养了许多徒弟,有没有让您特别骄傲的成果或典型案例,可以分享一下他们的成长故事吗?对于他们,您有什么建议和期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在传授技艺的同时,更注重团体凝聚力的打造。在2025年元月河南中医春节联欢晚会中,我们表演的小品《中药炮制之光》,演员全部是学员和师傅,剧情来自真实的学习情节,表演真实、自然、生动、诙谐,博得了观众的好评,也有力地展示了传统技艺的魅力。
同时,学员们学以致用,将老药工的匠心植入产品和经营理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比如三期班长张明泉是河南御至宝药业集团的董事长,该集团根植传统,是一家集生产,营销服务为一体的科、工、贸综合性现代化生物医药企业。公司先后在郑州、新乡建立了三大生产基地,厂房总面积五万多平方米,几十条生产线全天开放,拥有十万级净化车间。
集团生产的膏方,畅销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对于毒性药材的使用,大家普遍“谈毒色变”。他通过毒性中药的炮制学习,明白了炮制是中医药安全用药的关键。懂得了“以毒攻毒”与“解毒纠偏”的辩证思维,大胆地在产品研发、生产中,灵活应用,有力地拓展了市场空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确保药物安全有效。我希望学员们,立足本职工作,讲良心、做良心事,来回报社会,为中医药传承和大众健康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问题十:最后,想问问您,未来在推动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方面,您还有哪些新的目标和计划?
站在历史的拐点上,展望未来,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在传承方面,有3点打算:
一是进一步提升老师团队的素质建设。老师来自各个岗位,年龄结构偏大,对于理论的传承,尚有不足。以后,会在这方面进一步提升。
二是教材的系统化、规范化。大部分老师是靠上一代传带学艺的,缺乏统一的传承口径,下一步会在教材的整理方面,联合高校、协会,使教材规范化。
三是在传承形式上,突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加强每次学习效果的考核,不定时举行“师徒见面会和学习分享会”,真正塑造新时代有理论、会实操、能传承的学员队伍。
本期嘉宾:
黄潇
“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许昌市级第五批代表性传承人
大禹药工团队专家
老药工李振生弟子
禹州传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
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师带徒班师傅
全国著名医古文及中医药文化专家许敬生弟子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特聘“技能大师”
全国传统医药非遗传承创新合作共同体特聘“传承导师”
擅长领域
擅长中医药文化及传统中药炮制技艺研究推广,带领大禹药工团队总结实践了禹州中药炮制“八大法”、“五候经验法”和中药经验识别“五象七原六法”。
来源:健康大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