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州青年报讯(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陈天旭 通讯员 陶蕙隽)作为“广州青少年科学导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自2017年3月启动以来,已邀请包括21名院士在内的170多名专家学者开展科普讲座800多场,现场受益中小学生33万多人次。近期,
中学生向专家请教问题
广州青年报讯(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陈天旭 通讯员 陶蕙隽)作为“广州青少年科学导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自2017年3月启动以来,已邀请包括21名院士在内的170多名专家学者开展科普讲座800多场,现场受益中小学生33万多人次。近期,“院士专家校园行”走进多所学校,为青少年送上一场场科学盛宴。
院士科普道出时间奥秘
从古代日晷的光影变化,到现代手机里精准的时间显示,时间不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刻度。5月9日,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走进广州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化身时空引路人,带领师生们穿梭于人类探索时间的千年长河。从“问天之深远、秤水之精妙、数声之韵律、炼石之坚韧、飞越之壮志”五大维度展开描绘时间历法,并用丰富的历史故事与科学案例阐释了时间科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宇宙大爆炸前有时间吗?”“时间的本质是什么?”一个个充满思辨的问题被同学们抛出,杜如虚也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作答。这场讲座不仅帮助同学们打开了理解时间的大门,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奥秘的无限向往。
“杜院士的讲授十分生动,每个知识点背后都结合了历史故事,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充满乐趣。”聆听了讲座的学生董欣然立志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未知、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承志少年。
专家解码前沿技术中的数学基因
身处数字时代,数学既是描述自然的精确语言,更是塑造现实的创造工具。日前,中山大学数学学院副教授黎培兴以“AI大模型与数学”为题,为广州市培正中学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集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科普大餐。
“为什么刷脸后门禁就会自动打开?”“自动驾驶车辆是怎么工作的?”黎培兴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举例,引出并讲解决策树算法、聚类算法、深度学习等知识,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如何驱动机器“学习”,并学会用数学思维多角度分析并解决现实情境遇到的问题。
结合当下AI领域的热点话题,黎培兴聚焦AI与数学的跨界融合,从DeepSeek开源数学推理模型、ChatGPT大语言模型等AI大模型的工作原理出发,向同学们说明如何用数学思维理解技术的发展。
“高中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黄金时期,从科学家身上感受到的创新探索的精神,是帮助他们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广州市培正中学负责老师表示,同学们在与专家的交流中感受科学魅力,拓宽学术视野,点燃创新的火花。
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人工智能种子
DeepSeek横空出世火爆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飞速重塑人类文明图景。日前,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教授黄翰走进广州市第七中学,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AI的底层逻辑,探究人工智能的知识密码。
课堂异常检测系统实时分析学生听课状态、每年处理超千万张国家级考试答题卡、最快仅需0.3秒实现证件照精准换底……黄翰现场展示了一系列“接地气”的AI应用案例迅速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知识的表示,简单来说就是知识编码到计算机中。”从“人工智能的起源”到“人工智能的本质”,从“人工智能成功与否的关键”到“如何学好人工智能”,黄翰以简洁明了的讲述,把复杂的AI理论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科普故事,勾勒出人工智能数十年发展脉络。
“这场科普讲座既有趣又有料,不仅拓宽了大家的视野,更通过跨学科融合案例提升了科学素养,点燃同学们的科技报国梦!”广州市第七中学相关负责人感慨。
来源:广州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