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并非除建业外没有第二支职业化足球俱乐部,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其他的职业化足球俱乐部,只是存续时间较短,未能长期稳定发展。例如 1997 年的开封宏昌、1998 年的洛阳猫王、1999 年的郑州郑尧等,但这些俱乐部大多当年组队当年解散。
昨天有人问,为什么河南除建业外没有第二支职业化足球俱乐部?
我说不是没有,只是中超中甲中乙没有,民间俱乐部还是比较活跃的。
河南并非除建业外没有第二支职业化足球俱乐部,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其他的职业化足球俱乐部,只是存续时间较短,未能长期稳定发展。例如 1997 年的开封宏昌、1998 年的洛阳猫王、1999 年的郑州郑尧等,但这些俱乐部大多当年组队当年解散。
河南东方今典等球队在全国还是有一定的知名度,现在的星途等俱乐部,也在走青训的路子,算是未来的希望吧。
河南难以出现稳定的第二支职业化足球俱乐部,主要有以下原因:
资金投入方面运营成本高:职业足球俱乐部运营成本高昂,包括球员转会费、高额薪资、教练团队薪酬、场地租赁与维护、青训体系建设等。像中超球队一年运营成本可能达数亿元,中甲、中乙球队也需数千万元。河南企业若要投资足球,需有强大资金实力和持续投入能力。
盈利困难:国内职业足球俱乐部主要收入来源为门票、转播权分成、商业赞助等。但河南球市虽有一定基础,与一线城市或足球发达地区相比,商业赞助和转播权收入有限。俱乐部难以仅靠自身运营实现盈利,需长期依靠企业资金支持,这对企业资金压力大,导致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青训体系方面人才外流严重:河南虽有一定足球人才基础,培养出过不少球员,但存在严重人才外流问题。一些有潜力的年轻球员被外地俱乐部挖走,导致本土人才流失,影响河南本地俱乐部青训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如洛阳景华路实验小学的孩子刚学会停球,就被上海、山东的球探盯上。
青训投入不足:建立完善青训体系需大量资金、专业教练和场地设施等资源投入。河南除建业外,其他企业或机构对足球青训重视和投入不足,难以形成从基层到职业队的完整人才培养链条,导致优秀年轻球员储备不足,限制新俱乐部发展。
市场环境方面球市竞争大:郑州作为省会城市,河南建业在当地已拥有深厚球迷基础和较高市场认可度,占据主要足球市场份额。新俱乐部进入市场,需在品牌建设、球迷群体培养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与建业竞争,难度较大。
球迷忠诚度高:河南建业多年来在球迷心中有较高地位,球迷对其忠诚度高。新俱乐部成立后,吸引球迷关注和支持需时间积累,且要在成绩、球队文化等方面有突出表现,才能赢得球迷认可和支持。
政策支持方面资源有限:政府在足球发展方面资源有限,主要集中支持已有职业俱乐部或重点项目。新俱乐部成立时,在场地设施使用、政策优惠等方面难以获得足够支持,增加发展难度。
缺乏引导:足球产业发展需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如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投资等。河南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足球、促进俱乐部多元化发展等方面政策力度可能不足,导致新俱乐部成立和发展缺乏良好政策环境。
来源:郭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