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新氏野 | 张会来教授:POLARIX研究5年长期随访数据重磅公布,维泊妥珠单抗领航DLBCL一线治疗

摘要: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已于2024年12月7日-10日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作为全球血液病治疗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之一,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血液病专家和研究人员参会。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本届ASH年会公布了多项

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已于2024年12月7日-10日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作为全球血液病治疗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之一,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血液病专家和研究人员参会。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本届ASH年会公布了多项DLBCL相关的研究进展,其中,大会重磅公布了POLARIX研究的5年随访分析结果,延长随访进一步证实了维泊妥珠单抗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Pola-R-CHP)对既往未经治疗的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有积极影响。

基于此,医脉通特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接受采访,就POLARIX研究本次随访更新及临床意义发表见解。

医脉通

POLARIX研究的出现,首次证明了Pola-R-CHP方案在R-CHOP方案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一线DLBCL患者的治愈机会,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项研究的背景以及方案设计概况?

张会来教授

过去近20年,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一直是既往未经治疗的DLBC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尽管研究者们开展了诸多的探索,例如改变CD20单抗、联合小分子靶向药物等,以ROBUST、PHOENIX为代表的研究均以失败结果告终1-2,直至POLARIX研究结果的公布,使其成为首个取得疗效阳性结果的I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是一项国际III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旨在对比Pola-R-CHP与R-CHOP在先前未经治疗的DLBC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中在中国设置了多家分中心,我们中心也深度参与了该研究。患者以1:1随机接受Pola-R-CHP治疗6个周期或R-CHOP方案治疗6个周期,然后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2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医脉通

此次ASH大会公布的POLARIX研究5

年延长随访分析在既往基础上有哪些更新,能否请您简要解读一下此次更新的主要结果及意义?

张会来教授

2022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POLARIX中期分析表明,中位随访28.2个月时,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与R-CHOP标准治疗组相比,Pola-R-CHP组患者PFS显著获益(HR 0.7395%CI: 0.57-0.95P=0.02,且Pola-R-CHP组接受后续抗淋巴瘤治疗比例更低;安全性方面,也未发现预期以外的安全信号4。此次ASH会议上,POLARIX研究5年随访数据共评估了1000例患者(扩展人群),其中879例患者(全球ITT人群)来自主要研究,121例患者来自中国扩展队列OS获益趋势更为明显:POLARIX研究5年的更新数据显示,在全球ITT人群中,Pola-R-CHP组与R-CHOP组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2.3%和79.5%,风险比(HR=0.8595%CI0.63-1.15表明Pola-R-CHP组相比R-CHOP组死亡风险降低15%,相比2年随访时两组2年OS率分别为88.7%和88.6%(HR=0.94[95%CI:0.65-1.37)])35淋巴瘤相关死亡率更低:在一项竞争风险分析中,将非淋巴瘤相关死亡(包括研究治疗导致的死亡)作为竞争风险事件,两组的5年淋巴瘤相关死亡累积发生率分别为9.02%和12.05%,Pola-R-CHP5年淋巴瘤相关死亡累积发生率更低5PFS持续获益:在全球ITT人群中,中位随访60.9个月,Pola-R-CHP与R-CHOP组的5年PFS率分别为64.9%和59.1%,HR=0.77(95%CI:0.62-0.97),表明接受Pola-R-CHP治疗的患者PFS可持续显著获益;在扩展人群中也观察到相似的5年PFS率显著获益后续需淋巴瘤全身治疗比例更低:另外在扩展人群中,Pola-R-CHP组和R-CHOP组需要后续抗淋巴瘤治疗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8.3%和61.7%,接受Pola-R-CHP治疗可减少23.4%的后续接受治疗患者比例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在扩展人群中,Pola-R-CHP组和R-CHOP组的安全性结果在所有可评估患者中相当,在长期随访中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

从POLARIX研究5年延长随访数据可以看到,R-CHOP组观察到更多的淋巴瘤相关死亡,Pola-R-CHP组相比R-CHOP组呈现出更明显的OS获益趋势,因此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是值得关注的。与接受R-CHOP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Pola-R-CHP治疗的患者PFS持续且显著获益。两组之间的安全性结果仍相似,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ola-R-CHP在一线DLBCL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医脉通

您所在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既往深度参与了POLARIX研究,据悉本次ASH大会您又领衔报道了一项Pola-R-CHP用于中国人群的真实世界、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结合此次POLARIX研究的更新,能否请您谈谈Pola-R-CHP方案对中国DLBCL患者治疗的启示或意义?

张会来教授

我们在这次ASH大会上展示的Poster 3730是一项基于Pola-R-CHP方案在中国人群的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的临床研究结果,我想对于中国的患者,包括中国的医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共纳入了600例患者,其中131例接受Pola-R-CHP,469例接受R-CHOP,接受Pola-R-CHP治疗的患者通过采用1:2倾向评分与接受R-CHOP治疗的患者匹配,共115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生存和预后分析,主要终点为治疗结束时的总缓解率(ORR)和完全缓解率(CRR)

研究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Pola-R-CHPR-CHOP组的ORR分别为91.3%76.1%CRR分别为82.6%66.5%P。中位随访8.53个月后,两组6个月PFS率分别为91.3%和73.4%(HR=0.305;P=0.0005),12个月PFS率分别为90.1%68.1%HR=0.297P=0.0002),Pola-R-CHP组具有显著PFS优势

在亚组分析中也观察到一些趋势,对于年龄≥60岁、男性、Ann Arbor分期为III-IV期、无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为4-5、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结外受累>2、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和Ki-67表达≥80%的患者,Pola-R-CHP组的ORR、CRR、6个月和12个月PFS率均显著高于R-CHOP组。

安全性方面,两组安全性相当,包括3-4级AE的发生率。最常见的AE为血液学毒性,在非血液学毒性方面只有少数为3-4级,大部分患者需给予预防性聚乙二醇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G-CSF),未观察到AE导致的死亡,未观察到非预期不良事件

该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对我国DLBCL患者具有深刻且实际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国真实世界中接受Pola-R-CHP治疗的患者与POLARIX研究具有相似的治疗应答、PFSOS和安全性。另外,最新公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显示,维泊妥珠单抗的两项治疗DLBCL的适应症均已纳入我国医保报销范围,期待在坚实的循证证据及医保政策下,维泊妥珠单抗方案可以为更多中国DLBCL患者带来治愈希望。

医脉通

维泊妥珠单抗已进入中国近2年时间,为中国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打开了新局面,此次维泊妥珠单抗新进2024

版医保目录,又是一次新的里程碑事件。请您展望一下在新的医保政策护航下,维泊妥珠单抗治疗一线

DLBCL的应用场景?

张会来教授

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更新了Pola-R-CHP方案在DLBCL治疗中的推荐:对于≤60岁的低危伴大肿块或中高危、高危的患者,60-80岁无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指南均推荐6Pola-R-CHP作为DLBCL的初始治疗方案(1A类,I级推荐)7。此次POLARIX研究长期随访数据的更新结合Pola列名2024医保目录,两管强心剂预期将会助力更多DLBCL患者实现“治愈升级”。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我也体会到Pola-R-CHP为患者带来的整体疗效获益,特别是6个周期的足疗程疗效尤其明显。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III-IV期、伴有≥2个结外受累、双表达等,均可以观察到Pola-R-CHP为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

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也显示维泊妥珠单抗联合双抗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治疗选择,整体疗效良好,特别是对不耐受强化疗的患者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我们中心也探索了维泊妥珠单抗联合双抗治疗高危难治患者的可行性,初步显示疗效及安全性可期。

此外,基于维泊妥珠单抗良好的安全性数据,我们中心目前已尝试将其应用于80岁以上高龄甚至90岁超高龄患者,另外心脏功能不佳、体能状态较差的患者,我们也在应用Pola-R-CHP方案,结果显示其并未带来更多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未来,我们也期待将维泊妥珠单抗与化疗、其它靶向药物或与双抗相联合,为DLBCL全人群包括高危难治、体能不佳、功能器官障碍等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期待更多维泊妥珠单抗治疗数据更新,为DLBCL的治疗提供依据。

张会来 教授

现任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科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国家癌症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整合医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血液病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长

入选天津市第二批卫生健康行业高层次人才(津门医学英才)培养计划、天津医科大学“临床人才培养123攀登计划” 第一层次人选培养计划,2023年天津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三等奖3项,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目前担任《肿瘤药学》副主编、《中华血液学杂志》、 《白血病∙淋巴瘤》、《中国肿瘤临床》、《Hematological Oncology》、 《Blood Research》、《Discover Oncology》等国内外期刊杂志编委,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Blood、Cancer Research、J Exp Med、JITC、Leukemia、CTM、AJH 、BJH、 Blood Adv 、Int J Cancer 等国际专业杂志以及中华系列杂志、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著九十余篇。荣获第四届 “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

参考文献:

1. Sehn LH, Salles G.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N Engl J Med. 2021;384(9):842-858.

2. Susanibar-Adaniya S, Barta SK. 2021 update on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a review of current data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n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Am J Hematol. 2021;96(5):617-629.

3. Song Y, Tilly H, Rai S, et al. Polatuzumab vedotin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DLBCL: an Asia subpopulation analysis from the phase 3 POLARIX trial. Blood. 2023 Apr 20;141(16):1971-1981.

4. Tilly H, Morschhauser F, et al. Polatuzumab Vedotin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N Engl J Med. 2022 Jan 27;386(4):351-363.

5. Gilles S, Franck M, et al. 2024 ASH. Oral 469.

6. Zhao P, Shu Z, et al. 2024 ASH. Poster 3730.

7.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 2024[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审校:Arya

排版:Baa

执行:Quint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