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汉洪山区民政局5月13日迎来一对特殊新人。两人穿着夸张的非主流服饰完成婚姻登记,现场照片经网络传播后引发讨论。事件折射出当前年轻群体对待婚姻仪式的态度转变,也带来关于传统与现代观念碰撞的思考。
【武汉新人非主流造型登记引热议:婚姻仪式该守旧还是创新?】
武汉洪山区民政局5月13日迎来一对特殊新人。两人穿着夸张的非主流服饰完成婚姻登记,现场照片经网络传播后引发讨论。事件折射出当前年轻群体对待婚姻仪式的态度转变,也带来关于传统与现代观念碰撞的思考。
根据《民法典》规定,办理结婚登记只需双方携带身份证、户口簿及3张证件照,对新人着装没有具体要求。民政局工作人员确认,这对新人证件齐全、程序合法,因此顺利领取了结婚证。法律界人士指出,行政机关在类似事件中主要审查法定要件,公民个人着装属于自由权利范畴。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人群中,25-29岁年龄段占比达37.24%,95后逐渐成为婚姻登记主力群体。社交媒体平台显示,今年前四月“创意结婚登记”话题播放量超2.3亿次。多地出现新人穿汉服、cosplay服装登记的现象,部分地区民政局开始设置特色拍照背景墙。
针对该事件,网络意见呈现明显代际差异。40岁以上网友中,72%认为婚姻登记应该保持严肃性;25岁以下网友中,65%支持个性化表达。有市民表示:“结婚证照片要跟一辈子,穿奇装异服可能将来会后悔。”也有年轻人反驳:“登记照体现的是真实自我,比影楼摆拍更有意义。”
婚庆行业观察发现,当前年轻人更倾向将婚姻仪式拆分为法律程序和个人展示两个部分。86%的受访新人表示会在领证后另择日期举办传统婚礼。武汉某婚庆公司负责人透露,今年承接的“二次元主题领证跟拍”业务量同比增长140%,新人平均为此支出800-1500元。
社会学专家指出,这种现象反映社会文化包容度提升。婚姻登记作为法律程序保持规范性,个人仪式创新在合法范围内应被允许。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娱乐化倾向,建议新人平衡个性表达与社会责任认知。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将在确保法定程序严肃性的前提下,为新人提供更多拍照场景选择。
目前洪山区民政局已收到12对新人预约特色造型登记。该事件引发的讨论仍在持续,核心争议聚焦于如何在传统婚俗与现代文化之间寻找平衡点。截至发稿时,涉事新人未对此事作出公开回应。
大家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中素材均来自网络,侵删!
来源:利利很八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