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就是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牛县级博物馆”的青州博物馆。该馆不仅以“宜子孙”玉璧、明代状元卷等馆藏文物享誉文化圈,还采取新展览方式、结合数字技术、开创研学和文创产品等措施让文物“活起来”,证明小县城也能有“大文博”、讲好大历史。这个“五一”假期,青州博物馆累计接待
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有一座博物馆既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不在省会城市,而是在一个小县城。
这就是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牛县级博物馆”的青州博物馆。该馆不仅以“宜子孙”玉璧、明代状元卷等馆藏文物享誉文化圈,还采取新展览方式、结合数字技术、开创研学和文创产品等措施让文物“活起来”,证明小县城也能有“大文博”、讲好大历史。这个“五一”假期,青州博物馆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5万人次,较2024年相比增加4.7%,再创历史新高。
一说到博物馆的顶流,人们自然会想到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头部博物馆,县级博物馆却较少获得人们的青睐。在当下的文博热潮中,山东的青州博物馆凭借“小而美”“小而专”“小而活”的独特定位,不仅成为地方文化传播的“新灯塔”,也为中小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样板。
中小博物馆首先要重视以“本土化叙事”为核心,通过创意展陈,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可触摸的历史”。在文化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最独特的往往最具生命力。中小博物馆无须效仿大馆的“百科全书”模式,而应聚焦“一县一品”走特色化之路和精品化之路,将本土历史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如安徽歙县以“初登第,得意回”石刻为灵感,策划“博物馆奇妙游”夜游活动,结合汉服体验与科举答题,形成文旅融合的超级IP,带动全县春节旅游大幅度增收。
其次,数字化手段也是县级博物馆“破圈”的关键。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博物馆通过3D全息投影还原禅宗文化场景;湖北云梦县博物馆推出数字人“喜”与游客对话秦简;山东临朐县博物馆则以VR技术将古生物化石演化史转化为科普课堂等,技术不仅提升了游客观展体验,更让文物成为了“活教材”。
再次,创新博物馆的文化品牌推广模式。比如通过研学活动、亲子活动以及开发文创产品、增加互动体验等,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和孩子爱上博物馆,从而提升博物馆的关注度。
尽管成果显著,县级博物馆仍面临资源与人才的双重困境。此外,过度依赖财政拨款、新媒体传播能力薄弱等问题也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要让小城博物馆变身文旅消费新引擎,既离不开政策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博物馆自身的“主动作为”。地方文旅部门应持续发力,完善文旅发展支持体系,引导旅游消费升级;中小博物馆自身也要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展览服务,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深化区域文旅合作,从而激发地方经济发展活力。
青州博物馆等县级博物馆的蓬勃发展,印证了“小馆亦有大作为”。未来的文博图景中,县级博物馆唯有坚持“专精特新”,方能实现从“文物守护者”到“文化赋能者”的蝶变,让每一座小城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文化传奇。
记者:石伟强 李木元
文字编辑:李恒
新媒体编辑:叶瑶楷(实习)
审核:李木元
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