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阅文集团与日本文化企业CCC集团在大阪茑屋书店达成系列战略合作,携手发起“小说方程式”日本征文活动,并联合打造以IP为核心的文化体验空间,推动中国IP进入日本年轻人的文化生活。其首个项目是在大阪开设首家限时快闪店,推动《全职高手》《诡秘之主》《一人之下》
近日,阅文集团与日本文化企业CCC集团在大阪茑屋书店达成系列战略合作,携手发起“小说方程式”日本征文活动,并联合打造以IP为核心的文化体验空间,推动中国IP进入日本年轻人的文化生活。其首个项目是在大阪开设首家限时快闪店,推动《全职高手》《诡秘之主》《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等IP进入日本市场。
当前,网络文学以其蓬勃的创作活力、多元的题材探索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兴力量。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经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形态、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渠道、文化强国建设的新路径,成为新时代文学和新大众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和突出亮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超50亿元,培育海外网络作家46万名,海外用户规模超3.5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市场用户规模激增180%,成为全球用户增速最快的新兴市场。
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表示,中国网络文学是在世界网络文艺高度竞争中不断壮大起来的,并已建立成熟的生产模式。目前,网文出海不只是翻译作品,更是将生产模式向海外输出,有效扩大了中国网文的全球影响力,更激发了海外读者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也表示,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不仅将中国故事传播至世界,也将新的文学模式、文学生态带向全球,为世界文学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网文出海积极回应了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需求,向世界传播中国知识,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彰显中国文化,构筑中国精神。”在《当代文坛》副主编赵雷看来,中国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受到海外读者和专业机构的关注和认可,主要靠的是历史文化底蕴、当代中国生活、国际文化视野。
值得关注的是,在AI翻译一键助力、出海作品相互赋能、文明交流互鉴持续深入等利好因素的加持下,中国网络文学的全球化表达迈入“全球阅读、全球创作、全球开发”的新阶段。
前述报告显示,2024年,以《庆余年第二季》《与凤行》《墨雨云间》为代表的IP改编剧集在海外兴起“C-Drama”热潮。其中,《庆余年第二季》通过Disney+实现全球同步发行,并成为该平台播放热度最高的中国大陆电视剧;《与凤行》在全球180多个国家与地区播出;《墨雨云间》在泰国、韩国等媒体平台登顶。同时,动漫、有声、游戏、实体出版等IP产业链各环节的海外成绩亦不断取得突破。2024年,阅文作品签约海外出版授权数同比增长80%。《退婚后大佬她又美又飒》单部有声书的播放量达4.56亿次,打破有声作品海外播放纪录;阅文动画作品在Youtube上的总播放量达12.37亿次,环比增长35.4%。
AI翻译技术的广泛应用助力中国网文出海迎来多语种市场的规模化突破。其中日本用户规模增长率高达180%,成为用户增速最快的新兴市场,希腊、西班牙、巴西、法国、德国等国家增速均位列前十。2024年,起点国际新增AI翻译作品超3200部,占中文翻译作品总量近一半。中国网文翻译成西班牙语的作品数量同比增长227%,德、法、葡语的翻译出海市场均实现了从零到上百部的突破。
山东大学文学院副研究员肖映萱认为,海外作者正以中国模式为蓝本,融合本土元素创作新故事。这种“全球共创”的生态,既反哺中国网文的创新,也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新范式。相信随着AI翻译等技术的赋能,中国网络文学将在全球舞台上持续迸发活力,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故事桥梁”。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定家表示,伴随着AI翻译的不断升级,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迈进,中国网络文学已迈向多维传播的新阶段,在东南亚市场影响深远,在欧美地区成功破圈。
“IP开发是建构起影视动漫游戏的宽媒介传播矩阵,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这种文本出海加IP双轮出动模式,不仅创作出年均两位数增长的成绩,还以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形式,开创出新时代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陈定家说。
近年来,以阅文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平台正以“文旅+”的新模式拓展IP出海新场景。据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介绍,阅文致力于搭建全球性的IP生态。截至2024年年底,共培养46万名海外作家,覆盖全球近3亿用户;同时与迪士尼、奈飞、索尼影业等海外顶尖伙伴合作,推动中国IP以动漫、影视、游戏等改编出海。同时,阅文与瑞士国家旅游局、新加坡旅游局先后达成战略合作,与大英图书馆开启三年合作,《诡秘之主》更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经典名著展开联动,为IP持续开拓出海新模式新场景。未来,希望“中国模式”搭建“全球生态”的出海形式再升级,让IP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一张全球名片。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