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国同拉美国家合作取得重大进展。这些进展的背后是一系列接连发生的事件:从全球多国领导人相会于俄罗斯,到第四届中国—拉共体论坛在北京召开,再到随后的中国与巴西的双边会谈。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蒂亚戈·诺加拉,翻译/ 观察者网 唐晓甫】
近日,中国同拉美国家合作取得重大进展。这些进展的背后是一系列接连发生的事件:从全球多国领导人相会于俄罗斯,到第四届中国—拉共体论坛在北京召开,再到随后的中国与巴西的双边会谈。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这些进展的出现正值特朗普政府以强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挑战中国的战略开始显露出疲态之际。最近的一次暂时性让步(中美关税谈判)更让人质疑美国近期举措的实际成效。
在莫斯科举办的纪念苏联战胜纳粹德国80周年的活动仪式引发了强烈的历史共鸣。多位世界重量级领导人的参与不仅彰显了各国共同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的立场,也与许多北大西洋战略家所持的新殖民主义世界观形成鲜明对比。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一同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 外交部网站
同时,更多积极的进展也相继发生。习近平主席与卢拉总统共同发表联合声明,捍卫多边主义、重申共同倡议并承诺加强全球合作;中拉论坛期间,拉美各国重申与中国关系的重要性,各国一致欢迎双方深化战略关系——哥伦比亚在此期间也宣布有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甚至连长期承受美国严厉经济制裁的尼古拉斯·马杜罗总统,亦在莫斯科会见继承托马斯·桑卡拉遗志的布基纳法索领导人易卜拉欣·特拉奥雷。以上事件的次第发生和同步展开,似乎都指向一个难以忽略的相同趋势:有一股正在崛起的集体意志正致力于开创新时代。
面对保护主义,“我们从未如此接近”
也是在第四届中国—拉共体论坛上,卢拉严厉批评了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将巴西—中国关系视为捍卫多边主义与加强国际合作的关键,并与习近平主席签署了多达36项新的双边协议。对此,卢拉总统用一句话如此形容现在的巴西—中国关系:“毫不夸张地说,即便我们(中国与巴西)相隔一万五千多公里,但却从未如此接近。”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正在寻求通过达成一项强调融合的联合协议,将巴西(经济)“增长加速计划”(PAC)、“巴西新工业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同时,长期以来被证明卓有成效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合作计划,也将CBERS-5和CBERS-6号卫星生成的遥感数据,按照2009年CBERS-2B对非洲国家提供数据的模式,与拉共体国家共享。此外,双方在公共卫生、贸易便利化、货币互换、农业、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取得新进展。甚至两国同意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彰显了中国支持巴西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坚定决心。
在政治方面,卢拉总统与习近平主席发布的多份个人及联合声明,均彰显了双方对全球挑战的坚定立场,展现了双方拥有相近的政治态度。中巴首脑的第一份联合声明聚焦捍卫多边主义,谴责抬头的不宽容与保护主义。中巴双方重申:“双方认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不应成为应对当前挑战的答案。双方愿共同营造开放、包容、非歧视的国际合作环境,保持全球经济增长的活力与动力,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 外交部网站
第二份声明则聚焦俄乌冲突,呼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冲突。卢拉指出:“克服无意义的武装冲突也是实现发展的先决条件,”并提议将去年两国联合起草的《中国、巴西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共识》文件作为重建和平的对话基础。
这一切都发生在中巴不断增强协同的背景下。面对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压力,两国双边贸易持续增长,巴西大豆等农产品重新夺回部分被美国厂商占据的市场份额。巴西、中国和秘鲁三方正在推进一条穿越巴西和秘鲁、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铁路走廊的规划与建设。一旦建成,该铁路将成为区域对华及亚太地区贸易的重要物流通道。
哥伦比亚佩特罗:全球南方国家必须团结
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在中国—拉共体论坛上确认哥伦比亚有意加入“一带一路”,他说:“我们将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拉美地区和哥伦比亚都是自由、主权、独立的。我们愿意与全球任何国家建立基于自由与平等的原则的关系。”
考虑到哥伦比亚拥有拉美第四大经济体、传统美国盟友的身份以及境内拥有多处美军基地,此举意义非凡。几个月前,佩特罗还因美国对哥伦比亚移民的暴力遣返与特朗普政府交锋,当时他宣称:“如果全球北方国家不要我们,‘全球南方’国家就必须团结。”
在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去年中拉贸易额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他还表示将向拉美地区提供92亿美元信贷。此外,峰会还公布了多项涵盖各领域的举措,其中包括:在未来3年,中方将向拉共体成员国提供35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1万个来华培训名额、500个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名额、300个减贫技术人才培训名额、1000个“汉语桥”项目来华团组名额,实施3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鲁班工坊等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支持拉共体成员国开展中文教育。同时习近平主席还承诺与拉美国家共同采取行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等国际合作框架。
通过《北京宣言》,拉共体国家和中国一道重申了多边主义、世界和平、国家平等以及合作共赢发展方面的承诺。
美国在中拉之间搬弄是非
在此背景下,中国和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与他们对“全球南方”国家的立场的不同相呼应。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共同反抗新殖民主义以及对抗北大西洋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所导致的系统性不公正的历史,因此正在成为建设以和平和集体发展为基础的世界的希望灯塔。与此相反,美国仍在奉行零和思维,动辄采取基于地缘政治的单边歧视性手段,损害多边合作,阻碍国际对话。
美国政府拉丁美洲事务特使毛里西奥·克拉韦尔·卡罗内称卢拉本周的访华之旅颇具“讽刺意味”,因为卢拉此次访华正值纽约的“巴西周”——巴西官员与商界人士聚集在纽约参与各类活动。他评论道:“讽刺的是,卢拉此行中国时,大多数巴西商界人士其实都在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所在地纽约。”他表示:“美国仍然是巴西的主要投资者,我们希望继续这种合作。”
毛里西奥·克拉韦尔-卡罗内
他希望保留巴西供应链的南北轴线,而不是在“自东往西曲折前行”。不过,由于克拉韦尔·卡罗内的提名未获参议院批准,他将于本月离职。
近年来,美国高层频繁威胁拉美国家不要加深与中国的合作,常搬出似是而非的论调:所谓“中方债务陷阱”、“军民两用”风险、中国通过5G及数字基础设施进行“间谍活动”,甚至指责中国导致拉美去工业化。
澄清这些错误观点已成为致力于深化南南合作的国家领导人的当务之急。拉丁美洲真正的“债务陷阱”并非北京造成,而是由华盛顿一手造成。19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使拉美国家经济破产,陷入“失去的十年”,也为全球金融机构强推新自由主义改革扫清道路。而“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则在重塑并振兴拉美经济、让拉美融入全球贸易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秘鲁钱凯湾港的建成便是一项变革性成就。
所谓中国利用拉美领土从事“军事用途”的说法毫无根据,反而是美国在该地区运营的70多处军事设施,而这些设施受到美国南方司令部和美国国防部管辖。同样,已被证实的监听案件也非来自东方,而是来自美国情报机构的众多分支机构。
美国对拉美的监听事件数量太多,以至于将所有间谍、监听事件列举完整所需篇幅会远超本文长度,但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和巴西石油公司的监听丑闻,仍是美国从事间谍活动的典型例证。而中国以竞争性价格和高质量为拉美提供了数字基础设施与服务,助力拉美国家实现数字化与经济腾飞。
最后,过去几十年来,一直有人指责中国导致了拉丁美洲过早陷入去工业化泥潭,然而这与政治和经济现实大相径庭。众所周知,拉美国家去工业化进程始于“华盛顿共识”所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和投降政策在拉丁美洲落地。这些政策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与拉美国家进行债务重组谈判期间所强加的。
上世纪80年代的自由主义旗手,里根和撒切尔
中国在致力于帮助拉美和非洲最贫困国家发展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维持了成就其成功的模式,即保留国有企业和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并在同一时期成为全球制造业和高科技发展的中心。正如巴西近期与中国及其他拉美国家达成的协议所清晰表明的那样,中国不仅是推动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出口市场,还积极开展技术转让、科学合作和教育交流,并在拉美地区优先进行生产和基础设施投资。
拉美各国的最高领导人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因如此,卢拉指出:“《北京宣言》令人鼓舞——它表明,中国,这一拥有如此经济实力的国家,依旧真心实意地致力于帮助拉美和非洲最贫困国家发展。”
卢拉在抵抗北大西洋国家施压削弱中拉合作的同时,还建议:“与其担心中国,不如也担心一下美国有多久没在中美洲或拉丁美洲投资了?欧盟有多久没在拉丁美洲或者在非洲投资了?”
多年来,全球政治一直在思考变革之风究竟来自西方还是东方。今天,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及《北京宣言》带来了希望之声。这股来自东方、来自全球南方的友好之风,宣示着: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南方还是北方,捍卫多边主义、推动和平谈判与合作发展,必将照亮通往新世界秩序的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的世界。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