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 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的“小作文”等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法治化建设迈入新阶段。该文件
最高法、证监会联合重拳整治资本市场乱象:“小作文”编传行为可追刑责
——23条意见护航高质量发展,立体化追责体系筑牢法治防线
2025年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 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的“小作文”等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法治化建设迈入新阶段。该文件共23条,从投资者保护、市场生态净化、司法行政协同等多维度构建监管框架,旨在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严打“小作文”:民事赔偿与刑事追责并重
《指导意见》将“编传虚假信息”列为重点打击对象,明确通过“小作文”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受害人可提起民事诉讼索赔,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例如,针对恶意制造虚假诉讼阻断企业上市审核流程、“有偿删稿”敲诈勒索等行为,法院将支持相关主体维护名誉权,并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此举直指近年来频发的“维权黑产”和虚假信息传播乱象,通过提高违法成本遏制市场操纵行为。
投资者保护升级:代表人诉讼常态化,降低维权门槛
《指导意见》强调“站稳人民立场”,提出常态化开展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确保受损权益快速救济。同时,落实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完善虚假陈述赔偿制度,强化对长期资本参与公司治理的司法保护,推动创投资本向新质生产力聚集。这一机制将显著提升中小投资者的维权效率,例如在欺诈发行或财务造假案件中,集体诉讼模式可减少个体诉讼的繁琐程序。
净化市场生态:全链条规范参与主体行为
文件要求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回归本源、稳健经营,并严打资本违规隐形入股、股权代持及利益输送等行为。对于发行上市环节的不正当竞争,法院将认定违法违规协议无效,并按过错分配责任,同时移送线索至监管部门。此外,强化信息披露质量监管,对欺诈发行和持续造假行为从严从快查处,推动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
司法与行政协同:构建“吹哨人”保护机制
《指导意见》创新性地提出保护资本市场“吹哨人”的就业权利与公平待遇,鼓励内部监督与举报。同时,完善跨境证券纠纷裁判规则,研究制定法律域外适用文件,平等保护境内外投资者。司法与监管部门将强化信息共享和案件衔接,例如建立会商机制、优化金融案件管辖,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市场影响与展望:法治化护航长期信心
此次政策发布正值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期。分析师指出,打击“小作文”等乱象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而代表人诉讼常态化将增强投资者信心,推动市场从“投机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型。短期来看,部分依赖信息不对称套利的机构或面临调整压力;长期而言,法治化环境的完善将吸引更多长期资本入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语
最高法与证监会此次联合行动,通过23条系统性意见构建了“从严监管、立体追责、协同治理”的法治框架,为资本市场清除“噪音”、重塑健康生态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政策落地,我国资本市场有望在法治护航下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综合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科创板日报、人民财讯、新华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等
来源:广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