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宝,这个此前在暗处静观牌局的玩家,冷不丁地奇兵突袭,在DeepSeek二月爆火之后,成为第一个接入DeepSeek的互联网大厂。借着DeepSeek泼天的流量,名不见经传的元宝在一个月间DAU爆增20倍,在AI本地移动应用程序DAU排行中高居第三,挤掉了文心
各企业在AI竞争中的成败,最终将取决于其如何融合技术创新与实际业务需求,形成以数据驱动的生态竞争力。
文 | 钱丽娜
从互联网时代的BAT(百度、阿里、腾讯)三雄,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只见AT不见B。AI时代,三家企业的命运将会何去何从?
01
AI时代的行业洗牌
当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来临时,这又将是一次行业洗牌的机会。
当百度、阿里、Kimi、豆包为自有的大模型推广在网络上砸下亿元重金时,腾讯却悄然地将元宝大模型的广告刷上了农村的围墙。
元宝,这个此前在暗处静观牌局的玩家,冷不丁地奇兵突袭,在DeepSeek二月爆火之后,成为第一个接入DeepSeek的互联网大厂。借着DeepSeek泼天的流量,名不见经传的元宝在一个月间DAU爆增20倍,在AI本地移动应用程序DAU排行中高居第三,挤掉了文心一言和通义千问。又借着刷墙,在AI教育近乎空白的农村市场抢占农人的心智。好比传音手机不在国内硬杠华为、OPPO,而是去非洲开辟了一个新大陆。
百度、阿里、腾讯,三家公司曾以“BAT”之名成为中国互联网时代的代名词。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三家公司的能力不断分化,在竞争中,百度的成长速度未能追上阿里和腾讯。截至发稿,百度总市值约为2121亿元、腾讯约为3.98万亿元、阿里约为1.86万亿元。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决策科学和管理信息系统学教授谭寅亮表示,“AI技术不仅推动了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促使商业模式和市场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大模型的应用,企业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时将面临着如何整合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挑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与标准研究所研究员王凡认为,接入DeepSeek后,互联网巨头企业有望带动全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腾讯和百度等大厂与DeepSeek的联手,尝试开拓大厂AI发展的新思路。“在这一模式下,‘大流量入口+先进模型’的模式降低了先进AI技术的普及成本,有望显著提升AI对更广泛用户群体的触达,提高AI渗透率,助力流量入口完成AI用户的早期积累。”王凡说。
头部大厂的带动作用或将在软件创新、硬件需求等多方面引发连锁反应,推动AI产业和AI生态的构筑。同时,借助DeepSeek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互联网企业能够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做出更加精准、及时的决策,从而提升决策效率和业务响应速度。
面对几百年才有一次的新技术革命,BAT的当家人清楚地意识到,这将是一次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
02
大模型重构AI云
百模大战,“流血”的是大模型厂商,“回血”的却是智能云厂商。与前期投入的千亿元训练费用相比,没有一家大模型厂商能够单凭MaaS(模型即服务)的方式赢利。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AI原生带来的云计算技术革新以及大模型规模化应用落地,预计到2027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2.1万亿元。
中国传统云计算市场的座次排行榜中,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合计占据近60%的市场份额。其中,阿里云以21.31%的公有云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华为云和腾讯云分别以19%和16%紧随其后。
AI的到来,很有可能会重构云厂商的排位。
2023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说:“云计算的下一个十年是AI-Native的十年,没有AI能力的云会被淘汰。”百度的目标是成为“中国AI云服务的第一选择”。
那一年,百度正式发布“文心一言”(ERNIE Bot),成为国内首个公开对标GPT-3.5的大语言模型产品,具备语音合成、多语言支持、实时翻译、智能断句、个性化设置等功能。4月,阿里云在“2023阿里云峰会”上正式发布通义千问(Qwen)大模型,支持多轮对话和多种语言理解。9月,腾讯发布混元大模型,涵盖NLP(自然语言处理)、CV(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
根据国家网信办公开数据,2023年8月31日之前,全国有8个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完成备案,BAT三家中仅有百度的文心一言。通义千问大模型和腾讯混元助手大模型分别于9月12日和14日完成备案。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备案的大模型为42个。2024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302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百度集团副总裁侯震宇曾在“2023百度云智大会·智算大会”上表示,大模型不同于以往的AI技术迭代,它同时驱动了底层IT基础设施的重构,也带来了上层应用开发模式的颠覆。“大模型会成为通用的服务能力,也就是MaaS(模型即服务)终将成为新的基础服务,其依赖的新型IT基础设施也将进一步颠覆现有的云计算市场格局。”
百度与阿里的共识是,基座大模型的能力决定着未来构建生态圈的能力。因为生成式AI和基础大模型正在将云从通用计算转变为AI计算,这一转变将重塑竞争格局。为在传统云市场没拿到前三的百度创造了重要机遇。
起初,在百度云智一体的战略中,大模型采用的是闭源策略。根据2024年4月流出的李彦宏内部讲话中的观点,他认为,闭源模型才能跑通商业模式,赚到钱才能聚集算力和人才,在能力上持续领先。同时他表示,模型开源不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情况,这跟Linux、安卓软件的开源不同。闭源在成本上更有优势,同等能力之下,闭源模型的推理成本更低,响应速度一定是更快的。基于当时中美基础大模型的发展情况,闭源模型的能力的确更强。
百度在大模型能力上所做的努力包括:消除大模型幻觉、提升大模型的推理、逻辑能力,并结合飞桨来优化大模型的训练效率,降低用户的训练时间成本。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4月24日,文心一言公开内测后的一个月内,完成4次迭代,推理性能提升10倍,推理成本降为原来十分之一。到5月23日,内测两个月之后,文心一言在高频场景中的推理性能已经提升50倍。
凭借在基础模型领域的领先地位,百度向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业务转型,推动2C和2B业务采用 ERNIE大模型。内部紧密绑定现有业务(广告、云、自动驾驶、搜索、百度文库等),通过AI实现业务改造,避免纯投入型研发;外部绑定行业头部客户(如国家电网、吉利汽车),打造“标杆案例”,反映了百度 “AI即服务”的务实风格,与阿里(通义千问全开源)、字节(豆包重C端)形成差异化竞争。
百度先人一步的策略帮助百度云转化了很多客户。2024 年百度智能云 AI 相关收入同比增长近 3 倍,四季度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26%。百度云收入中,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收入占比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4.8%,提升到2024年第三季度的11%。
2024年1—8月的大模型项目中标数据显示,百度智能云在中标项目数、行业覆盖数、央国企中标项目数三个维度位列第一。百度方面披露,百度智能云为超60%央企和大量民营企业提供 AI 服务。这些信息反映出 AI 相关业务在百度智能云收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在财报会中表示,百度云的加速增长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基础模型直接带来的增量收入,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业务预计比传统云服务具有更高的正常化利润率;二是向GPU云客户交叉销售CPU云服务。在GPU云领域的品牌认知帮助百度在CPU云行业赢得业务。
阿里通义千问采用的是开源策略。2023年,阿里在内部测试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能力来提升搜索效果和广告效果。虽然仍处于早期测试阶段,但已经看到了利用人工智能显著提高搜索转化率和广告变现的巨大潜力。2023年5月,阿里巴巴董事会批准了云智能集团的分拆,但此后该计划暂停。调整发展策略后,阿里巴巴专注于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云计算”两个核心业务,聚焦于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发展路径。其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目标也调整为致力于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化供应链网络和“AI+数字零售”核心技术能力。2024年第四季度的财报会中,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当季阿里巴巴人工智能相关产品收入连续第六个季度保持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腾讯采用的是多模型策略,虽然自2023年以来一直在大力投资专有的混元基础大模型,但接入DeepSeek之前,在市场上一直没有声量。腾讯目前的策略是,各种模型的组合可以比单一模型更好地处理复杂的任务。腾讯在线游戏等软件业务方面的经验表明其存在协同效应。腾讯通过投资自己的基础模型,充分利用专有数据来定制解决方案,以满足内部定制需求和客户需求,同时,利用外部模型使得腾讯从整个行业的创新中受益。元宝提供了多个模型,包括思维链推理模型,如混元T1和DeepSeek R1以及快速思维模型混元Turbo S,并选择集成网络搜索结果。2024年,腾讯的AI云收入同比几乎翻了一番。
然而,AI领域的竞赛几乎是以天为单位。虽然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起步最早,阿里云把持着中国云厂商第一的市场份额,但这些都不足以构成护城河。
2024年5月,火山引擎宣布豆包Pro32k模型定价是0.8厘/千tokens,比行业降低了99.3%,豆包Pro 128k 模型定价是5厘/千tokens,与行业模型比,价格足足降低了95.8%。火山引擎降价后,阿里云于5月21日宣布其主力模型全数降价,其中长文本模型 Qwen - Long “击穿全球底价”。百度云也在当天宣布年初刚发布的两款主力模型免费。腾讯云虽然没有在火山引擎降价后立即跟进,但在此之前混元大模型也进行了降价,hunyuan - standard 模型和 hunyuan - pro 模型,模型推理输入价格均为刊例价的6.9折。
谭寅亮说:“各企业在AI竞争中的成败,最终将取决于其如何融合技术创新与实际业务需求,形成以数据驱动的生态竞争力。”
目前,阿里战略级生态伙伴构成有英特尔、商汤科技、金蝶,涉及行业包括零售(银泰)、物流(菜鸟)、金融(蚂蚁集团);百度战略级生态伙伴构成有英伟达、小米、中国电信,行业涉及汽车(吉利)、教育(好未来)、能源(国家电网);腾讯战略级生态伙伴构成有高通、用友、中国移动,行业涉及游戏(米哈游)、社交(知乎)、政务(深圳卫健委)。
03
技术≠商业成功,生态协同决定长期价值
AI云的竞争才刚刚开始,BAT三家公司将展开一场豪赌。
2025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阿里方面表示,这笔投资也创下了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腾讯在2024年度财报会中表示,云服务收入的增长受限于GPU。最初GPU用于广告技术和基础模型训练,最近则更多地用于元宝和微信的人工智能推理,从而限制了对外部客户的GPU供应。2024年,腾讯年资本支出增加了三倍以上,达到107亿美元,大约相当于收入的12%。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腾讯为推理需求和云服务加大了对GPU的采购力度,并计划2025年的资本支出仅占收入的10%。
百度自2023年起开始投资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主要购买用于模型训练和推理的芯片和服务器,导致2023年的资本支出成本同比增长58%。在评估2025年的资本配置机会时,百度对于AI云的目标是推动基础设施、MaaS平台和大模型在企业客户中的采用。资本支出的两个关键优先事项是,加强技术领导地位,以及加快人工智能产品和人工智能云服务在不同领域的采用。
然而,决定这场角逐胜负的还不仅仅是资金和装备。
DeepSeek之后,各家大模型的差距在缩小。在目前的商业模式中,大模型引流、AI云收费的商业闭环模式开始形成。虽然未来AI的收益模式不止于算力,但眼下,这是大模型厂商可以看得到的商业模式。生态圈的繁荣度和规模大小决定着收益的多寡。
百度早在2012年就启动了深度学习研究项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入口争夺战中,百度曾经错失了良机,但在人工智能时代,百度希望借助语音交互功能,让小度音箱成为人工智能的交互入口,从而开辟全新的流量入口。2019年,小度音箱市场份额冲到了中国第一(约35%~40%)。小度音箱整合了百度搜索、爱奇艺视频、QQ音乐等资源,依托DuerOS语音交互技术,主打儿童教育、老人陪伴、智能家居控制等家庭场景。
天猫精灵也将智能音箱作为阿里电商生态入口,通过语音购物、支付功能反哺淘宝和天猫生态,2018年曾短暂市场份额第一,后因电商导流效果有限,战略收缩。
小米的小爱音箱作为米家智能家居的语音控制中枢,通过MIUI用户基础转化,与手机、电视以及米家设备联动,形成生态链协同。
智能音箱的战果显示,百度是短期市场的赢家,凭借补贴和内容生态占据最大份额,但商业化能力不足;长期生态赢家是小米,通过IoT硬件协同实现持续盈利,用户黏性构建起护城河;阿里则逐渐掉队,电商导流未达预期,转向B端后退出主流竞争。虽然目前百度和小米仍是消费市场主导者,但小米在智能家居场景的渗透更为深入,竞争转向“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小米优势进一步扩大。
这场战斗透露出的重要信息是,技术≠商业成功。百度虽然在AI技术上领先,但缺乏硬件和场景的深度整合,反倒是生态协同决定长期价值,小米的IoT生态比阿里的电商导流更契合用户需求。
谭寅亮认为,“AI技术的竞争不仅是技术的对比,更是各大公司如何通过构建强大的数据生态、实现业务协同,进而占领市场的博弈。”
虽然头部企业在产品策略上有所不同,但仍然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困境。目前,AI应用入口产品都能够提供AI搜索、AI生图、拍题解疑等功能,用户选择大模型时,更多基于曝光度而非价值认同。个性化、定制化应用服务相对匮乏,导致混战局面仍然存在。
王凡建议,下一步,科技巨头需要结合行业特点、技术能力与场景需求,加强从战略规划、技术实施、行业适配三个维度进行研判,开发出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解决方案,形成“技术+场景+生态”的闭环。例如在传统制造领域,科技巨头需要利用大模型对市场订单、客户需求变化等数据的分析,同时联合解决方案商帮助制造业企业动态调整生产计划与工艺参数,实现同一条生产线快速切换生产不同型号和规格的产品。
大模型具有强大的泛化能力,但在某些特定行业及领域,受限于行业独特的专业知识、逻辑和数据特点,模型精调成为增强大模型在行业应用中表现的关键,通过将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数据特征融入大模型,可以让其更好地满足行业特定需求。
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提供了完整的工具链,是业界首个上线DPO、KTO等模型训练方法的平台,提供了高质量通用语料数据和开箱即用的模型精调样板间;阿里的通义百炼覆盖模型训练、精调、部署,类似“开箱即用”体验。内置电商、客服等场景的预训练模型,更强调与阿里电商生态(如淘宝、支付宝)的API打通;腾讯的TI平台(Tencent Intelligence)提供一站式AI开发,支持从数据准备到模型服务的全流程,深度绑定微信生态(小程序、公众号等),提供社交数据接口,游戏、内容生成(如AIGC)场景优化更突出,开发社交、游戏或内容类应用时更具优势。
一位AI业内资深人士对此评论称:“大模型只是一个工具,它们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体验感会越来越接近。客户选择哪个平台,主要是看生态,因为不同平台积累的数据和能力是不同的。”
生态的核心逻辑是业务之间的耦合性。每家公司都有一个专注的主业,百度做搜索起家,收购了爱奇艺,又开发了无人驾驶汽车,中间还尝试过电商。这几个业务之间究竟具有多少的强关联性?
相比之下,阿里从淘宝电商起家,无论是做生鲜业务、盒马还是经营线下商场,都是围绕着商业零售这个场景展开,始终保持着业务的专一性和专业性,本质上都在围绕着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来匹配用户和商品。
BAT三家公司中,最缺乏C端流量入口和场景的是百度。阿里的电商和支付业务、腾讯的社交平台积累了海量用户数据和消费场景,而百度核心业务搜索引擎的用户黏性较低,主要集中在信息获取和广告投放领域,难以构建强大的用户生态。如今,百度最大的搜索场景正先后被腾讯微信和Deepseek取代,令其数据驱动战略腹背受敌。
BAT的生态集群最终能给智能云业务带来怎样的增速和收益,2025年或许是决出胜负手的关键一年。
来源 | 2025年5月刊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