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胃肠镜又害怕怎么办? 关于胃肠镜检查的疑问,都在这里了,这些人不能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14:36 2

摘要:消化道肿瘤是危害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约48万例、结直肠癌约56万例。因消化道肿瘤出现症状时已多为中、晚期,其早期诊断率目前尚不足20%,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非常重要。

【特别策划】

胃肠镜检查问与答

策划 心洁

撰文 程小韵 杜时雨

编辑 保健君

消化道肿瘤是危害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约48万例、结直肠癌约56万例。因消化道肿瘤出现症状时已多为中、晚期,其早期诊断率目前尚不足20%,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非常重要。

胃肠镜检查既是早期筛查消化道肿瘤的核心工具,还可以对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等疾病进行治疗。遗憾的是,不少人因为对胃镜的恐惧,错失了早期诊断和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良机。

我们特别邀请到消化科和麻醉科的专家,为中老年朋友们介绍了胃肠镜的诊断和治疗作用(详情链接它不仅是发现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金标准”,还能进行微创手术!),今天就胃肠镜检查为大家答疑解惑。

我今年55岁,10年前做过胃镜和肠镜,当时检查结果是胃里有点炎症,其他都没有问题。我的母亲患有乳腺癌,我姥姥是因大肠癌去世的。

请问,乳腺癌和肠癌的发病有关联吗?那么,我是不是患肠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要大,但患胃癌的风险不大?我后续应该多长时间复查胃镜和肠镜呢?是不是肠镜复查的频率应该高一些?

您的姥姥因大肠癌去世,母亲有乳腺癌病史。乳腺癌与肠癌的关联主要存在于某些遗传性癌症综合征中,例如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其与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密切相关,但与乳腺癌关联较弱。您可以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存在遗传性癌症风险。

您姥姥为大肠癌患者(属于您的二级亲属),若她发病年龄较轻(如<50岁),您的肠癌风险可能高于普通人。结合您10年前肠镜正常,建议每5年复查一次肠镜,并优先完成遗传评估。

您10年前胃镜提示炎症,但无胃癌家族史,无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幽门螺杆菌感染(须确认是否检测并治疗)等,目前风险可能较低,建议根据既往镜下及病理检查情况,若有幽门螺杆菌未根除或炎症持续,可每2~3年复查胃镜。

我父亲是因胃癌去世的,享年87岁。听说高龄老人患癌症几率增加,肿瘤算是高龄老人的退行性疾病吗?请问,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患有胃癌,子女发生胃癌的几率高吗?那么,我应该多长时间做一次胃镜呢?

癌症本质是基因突变累积导致的疾病。高龄人群患癌风险显著增加,主要原因包括:细胞修复能力下降,DNA损伤易积累;免疫系统衰老,无法清除异常细胞;致癌因素(如慢性炎症、环境暴露)长期作用。

但癌症并非单纯的“退行性疾病”,其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高龄患者以散发性癌症(非遗传性)为主,但部分家族中早发癌症可能提示遗传易感性。

您患胃癌的风险因父亲病史(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略高于常人,但高龄发病家族史提示遗传风险较低,建议每2~3年做一次胃镜复查,优先排查幽门螺杆菌和癌前病变。若胃镜持续正常且无其他危险因素,可适度延长间隔时间。

早期筛查胃肠道肿瘤必须做胃肠镜吗?如果做个钡餐造影,再做个磁共振和CT是不是也可以呢?

针对胃肠道肿瘤的早期筛查,胃肠镜检查确实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而钡餐、CT、MRI等影像学检查虽然有一定辅助价值,但无法完全替代胃肠镜。

首先,胃肠镜可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细微变化(如糜烂、息肉、早期癌变),尤其是发现仅几毫米的微小病变。

其次,胃肠镜对可疑病灶直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良恶性疾病(其他检查无法实现)。

另外,胃肠镜在发现息肉或早期癌症时,可在检查中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我曾经陪父母做过胃镜,所以我对做胃镜还是有点害怕。最近我因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医生建议我做个胃镜。我最害怕的是胃镜管子通过喉咙时那种恶心、流口水的感觉,做胃镜的时候会不会因为恶心导致剧烈的呕吐呢?

您对胃镜的恐惧非常常见,许多人在初次检查前都会有类似的担忧。

您提到的“喉咙异物感、恶心、流口水”确实是普通胃镜(非无痛)的常见反应,但实际检查中极少出现剧烈呕吐,且医生会通过专业操作和指导帮助您减轻不适。

检查前可以通过严格禁食确保胃完全排空,避免呕吐物反流风险;以左侧卧位准备,头部稍后仰,下颌微微抬起,保持咽喉通道顺畅。

检查中当胃镜到达咽喉部时,医生会提示“做吞咽动作”,此时顺势咽下,帮助胃镜顺利滑入食管(类似吞咽面条的感觉)。全程保持均匀的鼻吸、口呼,避免憋气或过度换气。

如果您对咽喉刺激极度敏感,或恐惧感强烈,无痛胃镜(静脉麻醉)通过静脉注射短效麻醉剂,可帮助您更舒适地完成胃镜检查。

听说做胃肠镜有穿孔和大出血的风险,大概出现的几率有多大,什么样的人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如果做的过程中出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会有生命危险吗?另外什么样的人不能做胃肠镜呢?

胃肠镜的严重并发症(穿孔、大出血)总体发生率极低,且多与治疗性操作相关,如出现相关并发症,可以通过内镜下组织夹夹闭、电凝等方式及时进行处理。

01检查时发生穿孔的高危人群

肠道严重粘连或狭窄(如腹盆腔肿瘤、多次腹部手术史);消化道溃疡深大或活动期炎症(如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憩室炎(肠壁薄弱区域);高龄(组织脆弱性增加)等。

02发生出血的高危人群

长期服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肝硬化),大息肉(>2厘米)或粗蒂息肉切除术后等。

03不推荐进行胃肠镜检查的人群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呼吸衰竭等心肺功能储备极差的患者,以及休克、意识障碍等无法配合检查的患者,均不推荐进行胃肠镜检查。

04如何最大程度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通过在检查前告知医生全部病史(尤其是抗凝药使用、心肺疾病),完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必要检查,严格按照检查要求禁食水或服用清肠药物等方式,均可以最大程度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消化科和麻醉科的专家,为中老年朋友们介绍胃肠镜的诊断和治疗作用,并就“舒适化”的无痛胃肠镜为大家答疑解惑——《胃肠镜检查问与答》、《轻松查胃肠,一觉知健康》、《无痛胃肠镜问与答》。请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2025年第5期,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专家简介

杜时雨

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含内镜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消化病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消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对消化系统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病的诊治有丰富经验,熟练掌握消化内镜诊治,擅长ERCP、ESD等内镜下微创治疗。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篇,核心期刊40篇。

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内镜下检查及治疗,如胃肠镜检查、胃肠道息肉切除术、内镜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等;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及治疗等。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

来源:中老年保健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