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不喜欢单一引擎!”——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再次语出惊人,矛头直指美军主力战机F35的“单引擎设计”。他甚至高调宣布将推动F35升级为双发版“F55”,这不是明摆着抄袭“歼-20 经验”嘛。
“我不喜欢单一引擎!”——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再次语出惊人,矛头直指美军主力战机F35的“单引擎设计”。他甚至高调宣布将推动F35升级为双发版“F55”,这不是明摆着抄袭“歼-20 经验”嘛。
F35的“单发之痛”来自于 13次坠毁背后的致命缺陷
特朗普对F35的批评并非空穴来风。自2015年服役以来,F35系列已发生至少13次坠毁事故,其中近半数与发动机故障直接相关。例如,2019年一架F35B因涡轮叶片断裂导致发动机损毁,最终坠毁于加利福尼亚州;2023年,南卡罗来纳州一架F35B在发动机故障后失踪24小时,引发全网嘲讽。
单引擎设计的三大硬伤:
单台发动机需承担全部动力负荷,一旦故障,飞行员仅有数秒反应时间逃生。
F35的涡扇发动机热量排放难题长期未解,既影响隐身涂层寿命,又限制机动性能。
在极端天气下,单发效能骤降,而双发战机可通过另一引擎维持稳定飞行。
特朗普尖锐指出:“任何高成本现代战机都不该只装一台引擎!”这一观点与中俄五代机设计不谋而合——歼20、苏57均采用双发布局,事故率显著低于F35。
歼-20 战机
歼20 带给特朗普的“启示”
我国歼20的崛起,似乎为特朗普提供了“灵感来源”。这款全球第二款服役的双发五代机,凭借两大优势成为标杆:双涡扇15发动机不仅推力强劲,更在单发故障时提供“保命缓冲”。而且双发设计使歼20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配合鸭翼+边条翼气动布局,机动性远超F35。
技术上 F35的短板VS歼20的长板
隐身能力:歼20通过S型进气道、锯齿舱门和吸波涂层实现全向隐身,而F35因单发热量集中,红外特征更明显。
战场感知:歼20的360度头盔显示系统(HMDS)可实时锁定目标,F35的同款设备却因夜视功能缺陷屡遭诟病。
武器适配性:歼20主弹仓可搭载霹雳15远程导弹,射程覆盖200公里,而F35受单发空间限制,弹药选择更单一。
F-35 战机
特朗普的“双发主张”,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我们技术路线的科学性,用冗余设计换取战场容错率,已成为大国空军的共识。
尽管特朗普力推“F55双发版”,但这一构想被专家质疑为“纸上谈兵”。F35的机体结构、飞控系统均围绕单发设计,强行改为双发需重构整机框架,成本堪比研发六代机。更矛盾的是,美国空军早已启动下一代战机NGAD项目,此时“复活”F35升级版,战略意义存在较大疑问。
若F55投产,F35的全球供应链(涉及1700家供应商)将面临大规模调整,可能重演波音737MAX的悲剧。一些盟友如日本、挪威等F35用户已抱怨其“数据回传美军总部”的隐私风险,此时强推新机型恐加剧离心倾向,而特朗普此时在卡塔尔宣布F55计划时,正值中东国家采购战机的关键期。分析认为,此举意在向沙特、阿联酋等潜在买家示好,为重返白宫积累军工集团支持。
特朗普的“转向”也折射出美国军工的深层焦虑,随着歼20量产、歼35即将上舰,中国双发战机已形成“高低搭配”体系,而美军仍依赖F35单发机群。这种不对称竞争,正在改写西太平洋的空中力量格局。
特朗普对F35的炮轰,表面上是对技术路线的反思,实则暴露了美国军工复合体的结构性矛盾——在“低成本量产”与“技术领先性”之间,如何取舍?反观我们,从涡扇15突破到歼20列装,每一步都紧扣实战需求,以冗余设计筑牢安全底线。这场“单发VS双发”的争论,或许终将验证一个真理:在大国竞争的苍穹下,没有“妥协的艺术”,只有“硬实力的对话”。
来源:Global防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