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不见阳光,地铁站如何“呼吸”?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15:32 3

摘要:地铁站,常年不见阳光。在这样一个人来人往、相对密闭的公共空间,地铁站如何“呼吸”?

地铁站,常年不见阳光。在这样一个人来人往、相对密闭的公共空间,地铁站如何“呼吸”?

2024年12月27日

武汉地铁11号线地铁列车

从站台缓缓驶出

标志着由集团公司

承建的武汉地铁11号线东段

二期、三期武昌段首开段

正式开通运营

集团公司负责该线

供变电系统安装

风水电安装

综合监控及冷冻站安装工程

▲武汉地铁11号线武汉体育学院站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武汉地铁11号线武汉体育学院站通风空调机房,探访这里建造的“呼吸系统”。

12分钟空气循环一次

走进通风空调机房,十余台风机同步运转,“嗡嗡嗡”的声音充斥整个房间。

“风机一旦开机,会根据车站运行情况调整通风模式,平均每12分钟可使大厅内空气循环一次。”武汉地铁11号线现场负责人涂健卓说道。

白天运营阶段启用正常模式,车站公共区及设备区通风,夜间停运时仅开启设备区员工区域风机。

▲空调机房

400多平方米的密闭空间内,布满了长短不一、粗细不同的空气管道,这些管道犹如地铁站的“支气管”,保证着内外空气循环畅通。

根据施工要求,站内分别有新风亭和排风亭。简单理解,新风亭相当于人的鼻子,吸入地面空气,经过地铁站的“肺”,也就是空气净化器进行过滤和杀菌,将新空气源源不断地注入车站大厅,而大厅内的空气将经过吸风口直接排出地面。

除菌率可达90%

▲隧道风机

该项目技术负责人林波介绍,由于新风亭从地面进来的风会把公路上的噪音带入地下,为了有效阻隔公路噪音和风机运转时产生的噪音,技术人员在自然风进入的道口设置了一组高4.8米的金属外壳消声器,可以有效阻隔噪音双向传播。

从新风亭进来的自然风,通过新风道过滤器进行过滤、杀菌,能够有效过滤掉1.0μm的颗粒物,除菌率≥90%。地铁站内的空气始终处于优良状态。

▲冷水机房

项目现场负责人涂健卓介绍,如果到了夏天,这些空气就会进入到组合式空调机组,过滤完以后,还会通过冷水机组对热空气进行降温处理,确保大厅温度不高于26℃。

据了解,像这样的“呼吸系统”,武汉地铁11号线东段二期及三期武昌段首开段工程上还有很多个,像一些大的中转车站会有多个“呼吸系统”,确保室内空气和户外空气一样清新。

采用“四新”技术建造

▲空调机房应用BIM技术进行深化设计

如此盘根错节的呼吸系统如何施工,怎样建造的呢?

项目技术负责人林波介绍说道:“我们采用了BIM三维可视化和装配式工艺施工,实现了施工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仅3个月就完成了这个站“呼吸系统”的建设”。

▲机电安装BIM技术

不同的风管要走不同的路线。密密麻麻的风管在安装过程中如何保证不混乱?在施工中,技术人员采用BMI数字建模技术破解这一难题,将现场施工流程绘制成三维地图,施工人员按图进行组装和操作,避免了施工程序混乱。

以往,地铁站内的空气机房一般采取现场切割风管、现场安装的方法,这会造成原本狭小的空间格外拥挤。另外,由于站房内还涉及到土建、供电等程序的施工,现场切割装配的方法难以保证施工速度。

▲空调机房应用BIM技术实景

现在,技术人员根据BMI数字建模图,经过现场测量复核后,设备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运到现场以后根据施工图直接组装,这样就减少了现场加工时间,同时误差更小,施工工艺更加美观。

来源:湖北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