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外语的本质:抵抗量子坍缩 2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01:09 2

摘要:上一次说到,学习外语的本质是抵抗量子坍缩 这次咱们接着聊 :外语学习的量子态 +有效学习策略 用一个假说来开头。萨丕尔提出过一个假说:语言结构决定思维习惯 比如,伊努克提图特语,有很多个关于雪的词汇,使用者对雪的感知不同,一旦选择某个词汇(如英语的“snow”

上一次说到,学习外语的本质是抵抗量子坍缩 这次咱们接着聊 :外语学习的量子态 +有效学习策略 用一个假说来开头。萨丕尔提出过一个假说:语言结构决定思维习惯 比如,伊努克提图特语,有很多个关于雪的词汇,使用者对雪的感知不同,一旦选择某个词汇(如英语的“snow”),其他可能性坍缩,认知被强制窄化。 巴西的麦西河沿岸有一个部落,皮拉汗人,他们说Pirahã语。Pirahã语缺乏数字词汇,所以他们很难理解“2以上”的概念(语言未坍缩出“数字”这个观测维度)。 人类学家曾前往上述的部落记录部落仪式。皮拉汗人因被观测而开始表演简化版仪式,最终田野调查不得不被喊停。就像海森堡曾说:测不准原理,即,当你用语言描述一件事时,已经改变了它。当你观测的时候,现象就开始坍缩。 为什么语言学家认为,翻译法是低效的外语学习法? 因为,语言的“观测”导致其他可能意义的坍缩。 比如,佛教的空性,梵文叫 Śūnyatā,泰文叫สุนยตา 。有学者翻译成 ความว่างเปล่า ,译成英文emptiness,西方读者误读为 虚无主义 比如,中文的 “江湖” 被释为:江河湖海。又泛指流动性强的边远地区,也可指社会边缘的地下空间。 每个词语在未被翻译前,都处于意义量子态,而翻译强制它坍缩成目标语言的某个贫乏对应词。 翻译的一次坍缩,和网络用语的二次坍缩,每一次简化都在削薄人类经验的厚度。 所以我们可以如何有效的学习语言/外语? 1️⃣ 建立外语学习抗坍缩笔记本。 面对生词,不只是进行 “词对词 一对一”的翻译,也要加上其不断变化的释义。 2️⃣ 试尝试概念视觉化学习。把单词爆炸成碎片。 把depressed 记录为: melancholy with afternoon light 午后阳光下的忧郁 anger turned inward 向内翻转的愤怒 numbness after too much feeling 过度感受后的麻木 3️⃣ 警惕对意义的固定化,警惕网络用语。 警惕用 绝了 (C'est ouf)来表达 失望/无奈/隐忍/麻木 警惕用 Féminazi 来概念化 结构性不公/个人责任/历史遗留/个体化差异 最后会发现,你好像已经不再学外语,而是在收集未被观测的宇宙

来源:pp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