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进入五月份,不少人身边咳嗽、发烧、嗓子疼的越来越多了,甚至很多人自己也中招,本以为是气温变化引起的小感冒,去医院一看才知道原来是又“阳了”。
[微风]自从进入五月份,不少人身边咳嗽、发烧、嗓子疼的越来越多了,甚至很多人自己也中招,本以为是气温变化引起的小感冒,去医院一看才知道原来是又“阳了”。
而如果在网上看看则会发现情况更加严重,港澳地区已经有几十人死亡,甚至明星陈奕迅都已经确诊,就在大家人心惶惶时,一些专家突然出面“稳定军心”,表示这事不用太担心。
这次新冠会在全国爆发吗?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及文内
2020年的疫情爆发所有人都还历历在目,那时公司停工、学校停课、核酸检测一轮接一轮,到哪都需要“扫健康码”。
新冠肺炎让全国上下人人自危,酒精口罩成了家庭常备,出趟门恨不得从头武装到脚,所有人都相当警惕。
但是现在已经是2025年了,全面放开已经近两年半,虽说新冠还没有消失,但是走在大街上人均扎过疫苗,绝大多数人早就“阳过”几遍,大家早已不再把新冠病毒当成什么洪水猛兽。
精神的放松加上炎热的天气,外面的人恢复了疫情之前“素面朝天”的状态,很少有人再把口罩焊死在脸上。
再加上惊人火爆的五一假期,平时在家的选择外出旅游、平时在外的选择放假回家,人口在全国范围进行了一波惊人的大流动。
这直接给病毒施加了强大的推力,在一系列“机缘巧合”之下,新冠的感染数在过去几周里出现了极大的攀升。
从疾控中心的数据来看,在四月份到五月份这段时间,全国新冠的感染率增了足足一倍,其中重症患者也几乎翻了一番,现在门诊确诊的“疑似流感”中新冠占比最大,甚至超过了普通感冒。
而这还只是“上报上来的”,算上那些靠着吃药扛过去的和靠着免疫系统就把病毒杀的片甲不留的,这一数字只会更高。
此外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反弹在患病人群上也与常规的想象不同。
按照一般的思路,新冠感染的危险人群应该是抵抗力比较弱的老人和孩子,但是这次流行的主要受害者却是青壮年群体。
也许是因为他们同样是五一出行的主力军,接触的人更多,受到感染的概率也就更大吧。
难道新冠再次抬头只是因为“五一出行”?疫情严重那两年全国人民可是把假期也只能闷在家里的憋屈日子过够了!
当然这次新冠感染暴涨除了人的问题,最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病毒本身的问题:它再次发生了变异。
不同于我们所听说过的什么“德尔塔”、“奥密克戎”,这些大的基因分类下也有更小的基因分类,在我们努力对抗新冠的同时,新冠病毒也在不断进行突变。
这次广泛传播的那种病毒虽然也属于“奥密克戎”这一大的分支,但是严格来说和之前传播的并不属于同一类别,已经是更新换代之后的版本。
虽然只要还是奥密克戎就算不上是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与之前咱们熟悉的那批相比,现在这群确实有更强的“逃逸能力”,也就是更容易感染人。
所以即使之前已经完整接种过每一针新冠疫苗,或者早就“阳过”身体里已经有了抗体,也依然无法保证在病毒的攻势下完全安全。
而且更让人觉得担忧的是,这次的毒株不像之前那样来势汹汹,不至于体温直接飙到四十度以上,相比之下它更像是普通风寒感冒,症状也就只是低烧咳嗽而已。
所以很多患者在生病早期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是感染了新冠,就只是觉得得了小感冒,想着随便吃点药或者干脆靠身体挺过去就行。
诚然绝大多人的身体现在都不虚这个新冠病毒,但是对身体比较差的老人而言就完全不一样了,等意识到情况不太对劲时往往已经进展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这就也让不少人因此感到不安,虽然距离那段封控已经过去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每天在家里紧张兮兮的日子真给不少人留下了心理阴影。
很多人不由得担心这次新冠新毒株的“反弹回升”会不会再发展成五年前那样的全国管控?
幸运的是对于这点大家大可放心,公共卫生专家已经做出预测,大概进入六月份这波感染就会下落,完全不会发展成之前那种样子。
或者换句话说现在正在进行的这波小高潮才是新冠低迷状态下的“特殊情况”,是各种情况综合导致的结果,过了这段时间自然就会好起来。
不过话虽如此,毕竟新冠依然是一种严重起来会要人命的传染病,我们不至于因此恐慌,但是也不能说真的完全不把那些小病毒放在心上。
这次新冠感染重症患者数量相对较少,但是港澳地区已经曝出了感染后症状明显甚至死亡的案例。
这就告诉我们虽说不用焦虑,但平时的防护需要到位,勤洗手、多通风这种老生常谈的卫生问题也应该做到。
平时身体较差,或是身体有一定基础疾病的老人更是应该相当注意,说到底只要生病就会不舒服,哪怕不是新冠、注意卫生预防感冒也是好的。
如果确定自己不是得了普通感冒而是患上新冠,一定要去医院治疗,谨遵医嘱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同时正确的宣传也应该成为关注点,只有通过合理宣传才能让大家对新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去医院治疗,需不需要过于担心,不至于盲目焦虑或者满不在意。
新冠病毒在未来大概率也不会完全消失,而是与人类长期共存,面对一个这样的情况如何与新冠相处就成了所有人的必修课。
我们不可能对新冠永远恐慌,也不可能永远执着于疫苗和特效药,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屏幕前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来源:好时光放映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