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真后悔一开始没重视,要是早点来检查就好了。多亏了普仁医院的医生和先进的机器人技术,让我重新有了正常生活的希望!”5月16日,接受MAKO关节机器人成功实施左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良好的李爹爹(化姓)开心地向武汉市普仁医院骨关节/运动医学科团队表示感谢。
极目新闻通讯员 李林牧 张雨 胡玲
“我真后悔一开始没重视,要是早点来检查就好了。多亏了普仁医院的医生和先进的机器人技术,让我重新有了正常生活的希望!”5月16日,接受MAKO关节机器人成功实施左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良好的李爹爹(化姓)开心地向武汉市普仁医院骨关节/运动医学科团队表示感谢。
技术突破:MAKO机器人“精准拆弹”
作为一名有着10余年腰椎间盘突出病史的患者,李爹爹今年年初出现左髋部隐痛时,第一时间联想到老毛病复发。“每次疼我就躺着休息,以前腰椎犯病也是这样,休息几天就好了。”李爹爹回忆道。然而,这次疼痛却持续加重,从最初的间歇性隐痛,逐渐发展为行走困难,甚至无法独立起身、弯腰。就这样,病情在他的忽视中逐渐加重。直到4月底,他在家附近医院接受CT检查,才被确诊为左股骨头坏死伴骨关节炎。听闻武汉市普仁医院新引进了MAKO关节手术机器人,为进一步诊治,5月6日他来到武汉市普仁医院就诊。
入院检查发现,其左股骨头已严重变形,关节软骨完全磨损,关节间隙狭窄至不足2毫米,若再拖延,将面临终身残疾风险。“股骨头坏死的核心危害在于关节功能丧失。”武汉市普仁医院骨关节/运动医学科主任赵志明表示,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因髋关节畸形导致骨盆倾斜,进而引发脊柱侧弯、腰椎代偿性病变等连锁反应,最终丧失自主行走能力。
面对复杂病情,传统髋关节置换术存在明显局限。赵志明主任坦言,人工关节假体的安装角度、深度误差需控制在1毫米以内,否则将影响术后稳定性、使用寿命及患者舒适度。而传统手术依赖医生经验,术中无法实时调整,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10%。
“MAKO关节机器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赵志明主任介绍,该技术通过术前CT扫描生成患者髋关节三维模型,结合骨骼形态、肌肉附着点等个性化数据,精准规划假体型号、安装角度及截骨范围。术中,机器人通过光学追踪系统实时监测手术器械位置,动态调整操作路径,确保假体植入误差小于0.5毫米。
教学相长:机器人手术“实战课堂”
机缘巧合的是,李爹爹入院期间,湖北省首台MAKO关节机器人规范化操作认证项目——第一届MAKO关节机器人临床应用授证培训班在普仁医院正式开班。此次培训班聚焦前沿技术培训,吸引了众多骨科领域权威专家齐聚。
5月10日,在第一届MAKO关节机器人临床应用授证培训班的实操环节中,李爹爹接受了机器人辅助左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本次手术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中心主任胡宁教授担任主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骨关节外科主任许伟华教授、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学组委员陈云苏教授,联合全国多位骨科领域权威专家,通过远程连线方式对手术进行全程把控与专业解析。
术中,专家团队充分发挥MAKO关节机器人的技术优势,依托其精准的术前三维建模规划系统,结合患者个性化解剖结构设计手术路径;利用术中实时导航技术,对手术操作进行亚毫米级精度的动态监测与调整。在多学科专家的协同配合下,手术团队精准完成假体植入,实现外展40度、前倾20度的理想位置。历时1个多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李爹爹恢复良好。
武汉市普仁医院骨关节/运动医学科主任赵志明指出,髋关节疾病与腰椎疾病的症状高度重叠,极易导致误诊。两者均可能表现为下肢疼痛、活动受限,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常伴有腰椎退行性病变,更易混淆,临床中因症状相似导致误诊的情况并不少见。MAKO机器人能为手术提供亚毫米级的操作精度,极大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术后恢复效果。他提醒广大患者,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切勿盲目自我诊断,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借助先进检查设备和专业医生的诊断经验,明确病因并接受规范化治疗。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