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不少小伙伴发现,身边咳嗽发烧的人又多了起来。没错,新冠疫情又出现了新一波的小高峰!
最近不少小伙伴发现,身边咳嗽发烧的人又多了起来。没错,新冠疫情又出现了新一波的小高峰!
根据最新监测数据,全国新冠阳性率已经从3月底的7.5%飙升至5月初的16.2%,翻了一倍还多!
就连歌神陈奕迅都因为中招,不得不推迟演唱会。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普通人该怎么办?今天就来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
先给大家看组硬核数据:最近五周内,医院门诊里新冠检测阳性的比例从7.5%涨到了16.2%,住院患者中阳性率也从3.3%升到6.3%。
简单说就是,现在去医院看感冒发烧的,每6个人里就有1个是新冠!
北京佑安医院的李侗曾医生透露,从3月开始新冠患者就逐渐增多,4、5月份更是明显上涨,目前还没看到下降趋势。
北京朝阳区和郑州等地疾控中心已经发出预警,提醒大家提高警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波疫情距离上次高峰已经过去将近一年。
专家解释,很多人体内的抗体水平已经下降,相当于"免疫保护罩"变薄了,所以更容易被感染。
1,老年人: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和住院率都排在首位。
医生观察发现,年轻人感染后3-5天就能好转,但老年人可能需要5-7天,恢复更慢。
2,慢性病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发展成重症。
肿瘤患者、做过器官移植的朋友也要格外小心。
3,免疫力低下群体:比如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身体防御系统比较弱,病毒更容易乘虚而入。
不过有个好消息:15岁以下的小朋友这次相对安全,监测显示他们感染的主要是普通鼻病毒,新冠阳性率不高。
根据一线医生的观察,这波感染主要有这些特点:
发热以中低度为主,很少出现39℃以上的高烧
嗓子疼、干咳比较常见
部分人会有乏力、肌肉酸痛
整体症状比流感温和,头痛、全身酸痛没那么明显
病毒学家常荣山分析说,现在流行的主要是NB.1系列毒株,虽然传播力强了点,但致病力和之前差不多,重症比例仍然很低。
也就是说,病毒变得更"狡猾"了,但并没有变得更"凶残"。
专家们给出了预判:
目前5月中旬正处于峰值期
预计6月上旬阳性率会降到8%-10%
到6月底可能回落到5%以下 所以短期内还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用太过恐慌,按照这个趋势,应该不会影响高考等重要活动。
1,高危人群:去人多的地方务必戴口罩,勤洗手。
万一感染,最好在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大大降低重症风险。
2,普通人群:
保持社交距离,少扎堆
注意通风换气
出现症状及时检测,居家休息
慢性病患者要按时吃药,控制好基础病
3,特别提醒:现在南方省份感染率略高于北方,可能和潮湿气候有关。
南方的朋友更要做好防护。
其实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自从2022年底大流行后,新冠就和流感玩起了"二人转",你方唱罢我登场。
去年流感很温和,人群免疫力下降,反而给新冠"腾出了地方"。
加上距离上次感染高峰时间太久,自然抗体消退,才造成了这波反弹。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也说明新冠病毒正在变得"流感化"——传播性强但毒性减弱,可能会像流感一样长期与人类共存。
1,新毒株免疫逃逸能力更强,但致病力持续减弱
2,住院人数不会超过去年冬天的水平
3,可能形成每年2-3个小高峰的常态
4,重点还是要保护好脆弱人群
说到底,经过三年抗疫,我们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应对机制。既不恐慌,也不轻视,科学防护才是王道。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最近有朋友"中招"吗?你觉得这波疫情会影响你的日常生活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和看法!
来源:才高六斗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