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人银行取钱,钱没取到,人没了。这件事以10万元慰问金方式了结,是无可奈何的结果,也是最好的结果。家属愿意就行了,两厢情愿就行了。它证明了所有!包括对与错,是与非,以及诚意和歉意。
老人银行取钱,钱没取到,人没了。这件事以10万元慰问金方式了结,是无可奈何的结果,也是最好的结果。家属愿意就行了,两厢情愿就行了。它证明了所有!包括对与错,是与非,以及诚意和歉意。
在视频没有公布、真相没有呈现的情况下,所有的脑补都是一种揣测,媒体不应该把脑补的东西当成新闻去传播。我这句话是有所指的。事件发生之后,我看到有媒体发了这么一条新闻,说“网友质疑病重老人抬到银行取款身亡,系‘碰瓷’,家属要求看监控证清白”。这种报道对公众容易产生误导。
这句话有没有毛病?没有。确实有网友质疑病重老人被抬到银行取款,会不会是“碰瓷”,家属也有要求看监控,以证清白。这个情况有存在。但是老人家属“碰瓷”是不是事实,并没有真相呈现。你把这种网友的猜想当成新闻事实在传播,会不会误导出某种针对性的情绪出来?会不会客观上让老人家属受到攻击?这是我们媒体和媒体人应该预想到的。所以今天在讨论这个事件本身的时候,我还是想我的媒体同行探讨一下业务。是希望我们的媒体要追求专业精神,不要追求流量。要担当好社会责任,秉持客观公正。
15日,银行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回应称,“没要求病人来网点”“家属拒绝带老人回家休息”,并且启动了特殊流程,并告知这种情况其实“可以上门服务”。家属“现场未表态”。真是这样吗?同一天,老人家属在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对银行一方的回应不认可,称“谈了一下午,没看到监控。可以说我们碰瓷,我们要求查看监控,证明我们的说法。”
是的,监控是最好的证明。但很遗憾,最终监控没有拿出来。好吧,监控没拿出来,却拿出10万元安慰金,银行的歉意和诚意,都到了。家属也接受了。我觉得是无可奈何的结果,也是最好的结果。我们从完全意义的“是非对错”来计较,理想的办法是,银行有错就赔偿,就承担应有的责任。没有错,追究家属的法律责任。因为前面已经有警方介入了,警方可以从司法的角度提供证据,提出判断和结论。但是没有。所以这起事件,我更倾向于通过调解的方式去处理。我们有些事情并不是一定要分个是与非、对与错,有些事情并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之分。有时候一件事,冲突的双方在处理中都有瑕疵。怎么办?协商调解处理就行了。双方都能接受就行了。这就是这起事件“我认为”是最好的结果的原因所在。准确的说,是最恰当的一种处理方式。人都没了,遗憾都在了,没必要扩大矛盾,也没必要在别人的伤口上不断地撒盐。
现在,双方都愿意。但希望这段视频作为银行内部分析的一份证据和资料、作为一个教案,可以分析并查找有没有教训可以总结、有没有改进并提升服务的空间存在。这件事我坚持早一天的评论观点,我们的老人存款容易取款难、亲人代取难上难,这个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取款规则和程序,是有优化和改进空间的。我们的银行可以主动地改变服务方式,不要别人逼着去改变。中国的老人存钱舍不得花,很多就是防着救命的这一天,这时候取不出钱,你说都是为你好、为你资金安全,说一千都是苍白的。老人在银行这么久,真要为老人好,几分钟就能查明身份、把钱取出来。拖这么久、命都搭上了,你说你服务再怎么好,都是无力的。所以这10万元慰问金,我觉得是应该的,也是有诚意、有歉意的。您说呢?
来源:评论员刘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