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ESB对接业务系统接口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6 15:39 2

摘要: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扩展和复杂化,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依赖性日益增强。而企业中不同应用系统间共享数据和功能集成的需求也是日趋强烈,并且业务系统只会越来越多,形成信息孤岛的现象,但是通过ESB企业服务总线可以完成数据的整合和功能的集成,并且可以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分析

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扩展和复杂化,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依赖性日益增强。而企业中不同应用系统间共享数据和功能集成的需求也是日趋强烈,并且业务系统只会越来越多,形成信息孤岛的现象,但是通过ESB企业服务总线可以完成数据的整合和功能的集成,并且可以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分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打通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将系统之间的数据串联起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减少数据孤岛。

而我们的ESB企业服务总线分为三部分:ESB设计器、SMC管理控制台以及Server运行环境,ESB设计器用于服务以及集成流程的开发,可以直接将服务或者流程部署在Server当中,并通过前端管理控制台SMC来对服务以及流程进行管理,并进行监控统计分析。具体的配置主要在管理控制台中实现。

ESB企业服务总线作为链接各业务系统中的关键,其特点是一个可以面向业级的中间件解决方案,将其构建在企业现有的网络框架上,基于适配器的相关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接口,协议,消息,文件进行统一的封装,实现应用集成的可视化流程,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传输,异构系统的对接,并可以为其他系统提供服务。

1.产品介绍

AEAI ESB企业服务总线对于所有的资源如:数据库、消息队列、属性资源等进行统一配置,以及资源初始化、监控。按集成应用、集成服务、集成流程、集成组件不同粒度进行管理,同时实现各服务以及流程运行隔离,互不影响。AEAI ESB服务总线平台支持跟不同的产品结合来满足不同集成场景。

在一个ESB Server中可以有多个ESB应用,并且一个ESB应用中按分组方式包含多个Web/Rest服务和消息流程。Web/Rest服务的不同操作Operation可以通过绑定消息流程实现,消息流程除了可以实现Web服务的各种方法,还能够以Http服务、Timer服务、Queue队列服务方式实现集成功能。一个消息流程中可以使用多个适配器组件,可以模拟程序代码中的顺序、判断、循环、异常处理等形式,各组件以配置方式或扩展代码方式引用管理控制台统一定义的资源(DB、MQ、Config等),不同组件实现特定的功能。基于图形化设计器产生消息流程的配置文件,在ESB引擎负责解析消息流程配置文件、实例化消息流程以及流程中的各组件,从而实现不同的业务集成、数据集成功能。

2.功能架构

ESB企业服务总线主要包含三部分,ESB设计器、SMC管理控制台以及Server运行环境。ESB设计器用于服务以及集成流程的开发,可以直接将服务或者流程部署在Server当中,并通过前端管理控制台SMC来对服务以及流程进行管理和监控。ESB整体功能架构如下:

ESB企业服务总线提供了丰富强大的组件堆,可以满足客户绝大多数的业务场景,开发人员使用极少的代码即可完成整套流程的设计;支持服务注册、应用集成,支持集成场景的配置化,通过SMC配置集成场景,满足推、拉、定时等集成方式,可以更加快速、更加便捷地实现业务系统间的集成,并支持邮件、微信、短信等多种预警机制。

3.应用场景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多种需要通过 ESB 对接业务系统接口的场景。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介绍:

1.系统集成:当企业内存在多个异构系统(如ERP、CRM、MES等)需要数据互通和业务协同,但由于各系统的数据格式和系统架构不同。可以通过ESB作为中间层,提供格式转换、数据映射等能力,减少点对点集成,提升系统可维护性,降低变更影响范围。

2.标准对接:与系统集成相对于是对于内部的系统进行集成,标准对接主要是和外部的系统进行对接,而和外部对接的前提就是建立统一的标准,比如通过ESB标准化接口封装实现统一网关,从而保障稳定高效的生态协作。

3.服务管理:当需要同时调用多个服务获取数据或执行业务流程时。如果去单独的寻找会很麻烦,同时也会出现错误的情况,而通过ESB将分散的服务进行注册封装,实现对服务接口的统一管理和调用,降低复杂度。

下面对在业务场景中的一些难点重点进行介绍,分别从业务角度和技术角度进行说明。

1.存在难点

下面对难点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1.数据孤岛:企业随着业务扩展,各系统(ERP/CRM/MES等)独立建设,形成数据壁垒,会导致系统间数据重复录入、数据不一致、业务流程断裂等,而这需要大量的人工去进行调整和处理;

2.复杂度高:在传统点对点集成模式中,一但系统数量增加时,接口会呈指数级复杂,例如当有n个系统时会需要n*(n-1)/2个接口,并且当接口故障时,所有关联的系统都会故障;

3.接口管理:不同的接口分散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没有统一的认证方式,缺乏安全管控的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当出现故障时,需要到对应的系统中才可以进行查看对应的日志。

2.业务难点

下面是不同系统对接之间一些常见的业务难点:

1.业务协同:在传统的环境下,当进行数据汇总时,需要人工填写报表后再将报表通过邮件等方式,再录入其他系统,但不同的报表格式不同五发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而且汇总后会存在时间的滞后性;而通过ESB进行转换后,可以统一格式后实时将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系统,提高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系统能力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2.安全风险:在传统的环境下,当进行敏感信息跨系统同步时,需要人工从系统中导出数据,再录入其他系统,这样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风险大大增加。而通过ESB可以进行数据的加密和脱敏,然后传输,可以大大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

3.效率低下:在传统的环境下,当进行订单录入时,需要人工从邮件/Excel获取数据后手工录入ERP系统再有财务二次核对。这样效率降低,并且错误率较高。通过ESB可以进行API自动化对接,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建立标准,降低错误率。

3.技术难点

下面是不同系统对接之间一些常见的技术难点:

1.协议差异: HTTP/REST/JMS等不同通信协议并存,而不同的协议间的安全机制是并不兼容的;

2.数据格式冲突:XML/JSON/EDI等格式转换中的数据丢失风险,例如REST协议中的status字段和SOAP协议中的status字段含义并不匹配;

3.实时性要求:部分生产系统要求毫秒级响应,而不同协议之间的转换延迟基本在50ms以上。

实现路径

而通过ESB解决协议兼容、数据映射等约束,重构业务流程等问题从而实实现协同与安全,下面对其进行说明。

1.实现约束

在通过ESB实现系统对接时,会面临协议兼容性、数据映射准确性、性能吞吐量、安全合规性等多重技术约束,这些限制直接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和运营成本。所以需要在技术难点与业务难点间取得平衡,既保障关键业务时效性,又实现整体集成效益最大化。

2.业务重构

在ESB中可以对上述的业务难点进行重构,下面是重构后的业务流程:

1.业务协同:通过ESB进行转换后,可以统一格式后实时将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系统,提高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系统能力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2.安全风险:通过ESB可以进行数据的加密和脱敏,然后传输,可以大大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

3.效率低下:通过ESB可以进行API自动化对接,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建立标准,降低错误率。

3.风险保障

在ESB平台中可以对流程报警进行相关配置,比如接口的重试策略和报警策略,当调用接口出现错误时会触发重试策略自动对接口进行重试,当失败次数达到报警累计次数时,会触发报警策略将错误信息以邮件、短信或微信的形式发送给相关人员。

如果服务或集成流程触发了报警策略,会自动回写对应的报警日志信息,在服务报警日志和应用集成报警日志功能中可以查看。

服务配置

首先需要将业务系统接口注册到ESB企业服务总线API服务中,然后对服务进行代理,代理完服务后就可以为服务或者接口设置安全策略。下面主要介绍业务系统服务注册代理的过程。

1.解决流程

整体业务流程主要分为上游系统,ESV企业服务总线,下游系统三部分,首先上游系统提供接口信息和数据格式后在ESB平台中进行服务注册和代理,然后通过配置服务将接口进行封装,随后下游系统对封装好的接口进行调用即可完成数据的调用。

2.配置过程

下面对配置过程进行说明介绍:

1.首先在API服务模块通过注册功能可以将业务服务注册到ESB中进行统一管理。

2.完成服务的注册后,可以在明细页面中看到注册服务的信息。

3.随后即可在API列表中配置对应的入参信息和出参信息等。

4.完成注册后可以进行配置服务的创建,和注册服务相同,完成服务的配置后,可以在明细页面中看到注册服务的信息。

5.和注册服务相同,也可以在API列表中完成对入参的配置。

6.最后配置拦截器,通过拦截器完成对注册服务的调用。

3.效果演示

完成服务的配置后,可以通过ESB平台对配置效果进行测试。

1.在ESB平台中调用配置服务。

2.可以看到已经成功调用接口。

总结归纳

产品的IT价值往往不是可以量化的或是直观展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偏向于技术层面的价值。从IT层面来说,ESB企业服务总线可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搭建一套稳定的、标准的、可持续的集成框架,满足企业业务集成的需要,同时为后续信息化的稳定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1.模式归纳

ESB企业服务总线支持服务注册、应用集成,支持集成场景的配置化,通过SMC配置集成场景,满足推、拉、定时等集成方式,可以更加快速、更加便捷地实现业务系统间的集成,并支持邮件、微信、短信等多种预警机制。

同时通过API网关,ESB提供了中央化的管理与监控功能,使得企业能够全面掌控API接口和服务的运行状态,包括性能监测、日志记录和警报通知等。这种集中化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管理性,还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稳定性。

2.重点总结

在ESB企业服务总线中管理服务时,需要确保服务的安全性。以下是一些重点总结:

1.API的高效管理:通过ESB配置可以确保API的注册、发现、版本控制、安全策略等管理操作高效且准确,避免服务混乱和冲突,同时构建稳定、高效、可扩展的集成通道,确保上下游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业务流程顺畅。

2.身份认证与安全:ESB支持Web服务和HTTP/Rest服务用户名/口令的身份认证机制,且支持原服务和代理服务之间身份信息的自动二次封装;支持Web服务、Rest服务通讯安全保障。

3.日志与系统监控:ESB中同时提供多种日志级别以及可以动态调整的日志级别,具备系统性能与监控管理功能,实时监控系统运行性能状况,进行运行情况统计。

3.说在最后

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ESB应用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请求,对性能要求非常高。因此,在配置过程中,需要优化系统性能,提高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以满足业务需求。

所以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需求和系统环境,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同时,需要掌握ESB的相关知识和技术,熟悉ESB的配置和管理工具,以便更好地实现服务调用集成流程。同时,建议在进行ESB配置之前,先了解相关的概念和技术,以及相关的最佳实践和案例,以帮助更好地完成配置工作。

本文由@数通畅联原创,欢迎转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

来源:数通畅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