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增长三重引擎显现,麻醉赛道开启发展新蓝海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18:11 2

摘要:麻醉药品实行政府指导定价,价格体系稳定,使用具有专业性和习惯性,领先企业能长期领跑市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深、手术量增加及新领域扩张,这一赛道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文丨聂洣娜 编辑丨张桔

麻醉药品实行政府指导定价,价格体系稳定,使用具有专业性和习惯性,领先企业能长期领跑市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深、手术量增加及新领域扩张,这一赛道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老龄化、舒适化医疗和非手术室麻醉(NORA)场景拓展成为行业增长的三重引擎,推动细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企业需关注“手术复苏+镇痛升级”双主线,布局创新药研发和NORA场景。投资者可关注龙头企业及创新药研发企业,分享行业增长红利。

高壁垒下的医药核心资产

在医药领域,麻醉赛道是一个特殊且重要的存在。麻醉药(Anesthetic)是指能使整个机体或机体局部暂时、可逆性失去知觉及痛觉的药物。广义的麻醉药可分为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以及麻醉相关的镇痛药和肌松药等。

全身麻醉药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如七氟烷)和静脉麻醉药(如咪达唑仑、丙泊酚、依托米酯);局部麻醉药分为酰胺类(多用于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和酯类(主要用于皮肤黏膜表面麻醉);镇痛药常用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肌松药则分为去极化和非去极化药物。

根据相关管理条例,麻醉药品被分为管制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和二类精神药品。由于可能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国家对精麻药品的种植、实验研究和生产都有极为严格的管制要求。精麻类药品实行定点生产经营,行政管理赋予了该行业寡头垄断属性。

目前,我国麻醉药品生产企业主要有人福医药、恩华药业和国药集团,全国批发企业仅有国药集团、上海医药和重庆医药。这种高度集中的格局使得行业壁垒极高,新进入者面临巨大挑战。

具体说来,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政府指导定价,是唯一纳入中央定价目录的药品,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明确其价格管控机制,使得该类药品价格体系较为稳定。尽管部分麻醉药品(如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已纳入集采,但集采风险相对较低,企业利润空间仍能得到保障。

从临床来看,麻醉药品的使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习惯性。医生一旦对某种麻醉药品形成用药习惯,被其他产品替代的概率较低。这种先发优势使得行业内领先企业能够长期占据市场份额,强者恒强的局面愈发明显。

此外,随着国内老龄化进程加深,手术量逐年增加,麻醉药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此外,癌症疼痛管理、ICU等新领域的扩张也为麻醉药品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例如,阿片类镇痛药在癌症疼痛管理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推动了其市场需求。

目前,麻醉药品行业集中度较高,人福医药、恩华药业和国药集团等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和市场优势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企业在产品质量、研发能力和市场推广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化。

手术室内外场景拓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舒适化医疗观念的普及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麻醉药品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行业专家分析,老龄化、舒适化医疗和非手术室麻醉(NORA)场景的拓展,成为推动麻醉药品行业增长的三重引擎。

近年来,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逐年上升,2024年已达到18%。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慢性疾病增多,手术需求显著增加。目前,65岁以上人群手术量占比已超过35%。老年人术后恢复较慢,疼痛感知更为敏感,术后镇痛需求是普通人群的两倍。随着对老年人术后康复的重视,麻醉药品在术后镇痛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扩大。例如,阿片类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联合使用方案在老年患者术后镇痛中逐渐普及。

同时,无痛分娩和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渗透率逐年提升。2024年,我国无痛分娩渗透率已达到30%,较2020年提升了20个百分点。无痛分娩主要使用椎管内麻醉技术,常用的局麻药包括罗哌卡因等。对比看,加速康复外科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多模式围手术期管理理念,旨在减少手术创伤和应激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这一理念下,麻醉药品的使用更加精细化,多模式镇痛方案成为主流。目前,ERAS在我国三级医院的渗透率已达到40%,预计未来三年将继续提升20%。

此外,非手术室麻醉(NORA)是指在手术室外进行的麻醉操作,主要应用于ICU、内镜中心、介入治疗中心等场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对患者舒适度的重视,NORA的普及率显著提高。2024年,ICU和内镜中心的麻醉药品使用量较2020年增长了25%。例如,在内镜检查中,使用丙泊酚等静脉麻醉药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除了ICU和内镜中心,NORA还广泛应用于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疼痛门诊等场景,它们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量市场。

麻醉药品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需求端的三重引擎驱动下,我国麻醉药品行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需要关注“手术复苏+镇痛升级”的双主线,积极布局创新药研发和NORA场景,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老年患者和复杂手术中,对麻醉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现有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速镇痛药物的升级换代。从单一的阿片类镇痛药到多模式镇痛方案,从短效镇痛药到长效镇痛药,市场对创新镇痛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例如,新型长效阿片类药物和非阿片类镇痛药的研发和应用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这一行业具有极高的研发壁垒,企业需要在药物化学、药理学、临床研究等多个领域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近年来,国内部分龙头企业加大了创新药研发的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人福医药在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有望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随着NORA的普及,企业在非手术室麻醉领域的布局至关重要。早期进入该领域的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和市场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例如,恩华药业在ICU和内镜中心的麻醉药品市场占有率较高,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组合和拓展应用场景,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落实到投资上,投资者可以关注龙头企业和创新药研发企业,分享行业增长的红利。例如人福医药、恩华药业、绿叶制药和恒瑞医药等企业,它们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中,恒瑞医药作为国内领先的创新药研发企业,其在麻醉相关品种的集采风险已基本出清,其镇静与镇痛一类新药开启了第二增长曲线。公司研发的创新药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麻醉药品市场中的地位。

人福医药作为麻醉药平台型企业,产品矩阵丰富、龙头地位稳固。子公司宜昌人福保持良好增长,盈利能力获得提升。根据年报披露,2024年宜昌人福持续推进多科室临床应用工作,销售规模和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实现收入87亿元(+8%)、净利润27亿元(+11.3%),其中神经系统用药实现收入75亿元(+11%),瑞马唑仑、羟考酮缓释片等产品实现较快增长。

对比看,作为麻醉镇静领域的龙头企业,恩华药业逐步延伸至管制类麻醉镇痛领域。公司研发的富马酸奥赛利定等创新药已获批上市,有望贡献新的业绩增长点。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收15.11亿元(同比+11.29%),实现归母净利润3.0亿元(同比+13.35%)。

此外,创新药企海思科以环泊酚切入麻醉药品赛道,后续镇痛管线布局丰富。公司在创新药研发方面投入较大,有望在麻醉药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92亿元(同比+18.60%),实现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49.3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69.25%)。

整体来看,麻醉药品行业在手术室内外需求的推动下,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在麻醉药品领域布局的上市公司,分享行业增长带来的红利。

(本文作者系华南某公募医药研究员。本文已刊于05月10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市场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