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网红因盲盒“踩雷”爆火!老外疯抢中国盲盒:有人为它30万配包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6 17:54 3

摘要:外网一条“美国网红抽泡泡玛特盲盒运气差到离谱却一夜涨粉10万”的消息,把中国潮玩品牌泡泡玛特又推上了舆论风口。这事听起来像段子,却真实发生在大洋彼岸。

真的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韭菜”使命,每一代人也都有自己的“鸡蛋”要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外网一条“美国网红抽泡泡玛特盲盒运气差到离谱却一夜涨粉10万”的消息,把中国潮玩品牌泡泡玛特又推上了舆论风口。这事听起来像段子,却真实发生在大洋彼岸。

一位美国博主在直播抽盲盒时,连续两次抽到自己最嫌弃的“圣诞树造型”,当场“裂开”的表情被网友截成表情包疯传,社交账号粉丝量隔天暴涨10万。

这个让美国人甘愿花30美元“赌运气”的中国玩具,究竟有什么魔力?

01

泡泡玛特凭什么让老外上头?

这位网红小姐姐起初抱着期待拆开第一个盲盒,笑容在看到“丑萌圣诞树”的瞬间凝固,因为那是她在镜头前反复强调“丑爆了”“抽到就送人”的款式。

硬着头皮拆第二个时,她已经开始念叨着“来个粉色吧求求了”,结果盒子打开又是一棵“绿幽幽的圣诞树”。镜头扫过她逐渐僵硬的表情,

这场充满戏剧性的直播,意外戳中了年轻人对“不确定性消费”的集体情绪。数据显示,该视频在TikTok上播放量超2300万次,相关话题#PopMartFail 登上多国趋势榜。

但让中国网友破防的是,一个塑料娃娃在美国居然卖30美元,大约是人民币210元,价格比麦当劳全家桶还贵,却依然供不应求。

要知道在芝加哥门店开业时,有消费者凌晨2点就带着折叠椅来排队;洛杉矶旗舰店外,队伍一度排到街区拐角,堪比苹果新品发售现场。

这股“盲盒热”可不是最近才开始流行。

根据泡泡玛特2023年财报,其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30%,2022 年《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纽约门店单日销售额达4.5 万美元,2023 年旺季(如 Labubu 3.0 发售)可突破 5 万美元。

《华尔街日报》曾报道,纽约SOHO区的泡泡玛特门店,周末客流平均停留时间达45分钟,远超周边快时尚品牌。而在二手平台eBay上,Labubu系列隐藏款炒价达800美元,相当于两张超级碗门票的价格。

02

从“丑萌小怪兽”到“奢侈品平替”

泡泡玛特那个系列最火?

让老外疯狂的主角,是泡泡玛特旗下IP Labubu。

这个长着尖耳朵、咧嘴露出9颗牙的“小怪兽”,颠覆了传统潮玩“软萌甜”的套路。在小红书上,有网友形容第一次看到Labubu时“吓了一跳”,但越看越觉得“丑萌中带着个性”。这种“反差感”精准踩中Z世代的审美:拒绝千篇一律的“完美人设”,偏爱独特小众的表达。

真正让Labubu跻身“顶流”的,是它与奢侈品圈的奇妙联动。

在曼谷暹罗广场,一位消费者为了搭配爱马仕Birkin包,特意集齐了Labubu彩虹色系挂件,“现在圈子里流行用Labubu证明品味,比挂Kelly Doll更有态度。”这种跨界效应甚至惊动了时尚媒体,《Vogue》意大利版曾专题报道“Labubu如何成为千禧世代的社交货币”,提到在米兰时装周外,不少潮人会故意露出包包上的Labubu挂件,作为“懂行”的暗号。

数据显示,Labubu系列2023年营收达30.4亿元,超越老牌IP Molly,成为泡泡玛特的“现金奶牛”。而它的走红路径,与迪士尼IP截然不同:没有复杂的故事线,仅凭视觉符号和饥饿营销,就构建起庞大的消费帝国。

03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你一定很难想象,这个让全球年轻人追捧的潮玩品牌,13年前只是北京中关村的一家小礼品店。

2016年,创始人王宁推出盲盒模式,用“12+1”的隐藏款机制,把“开包装的瞬间”变成情绪爆点。这种“未知的快乐”击中了消费痛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青年消费报告》指出,63%的90后愿意为“情绪价值”支付溢价,盲盒正是这种需求的具象化。

出海初期,泡泡玛特也走过弯路。

2019年首次进入美国市场时,因水土不服遭遇滑铁卢,因为当地消费者对Molly的“甜美风”兴趣寥寥。团队迅速调整策略,引入Labubu等更具街头感的IP,并针对欧美市场推出“大娃”(1000%尺寸玩偶),没想到一炮而红。

如今在纽约SOHO店,499美元的大娃专区常常被抢购一空,也偷明星的ins曾晒出Labubu大娃收藏墙,引发粉丝跟风。

更值得关注的是供应链优势。位于东莞的泡泡玛特智能工厂,采用3D打印、AI质检等技术,将单个盲盒生产成本控制在15元以内,而海外售价可达国内3倍以上。

04

盲盒经济能走多远?

这种“运气”的购买方式,随着热度攀升,质疑声也从未停止。

在Reddit的“盲盒戒断小组”里,有用户分享自己为抽隐藏款花光积蓄的经历:“前前后后买了87个盲盒,花了2600美元,最后发现二手市场只值600美元。”

美国心理学协会研究指出,盲盒的随机机制可能激活大脑奖赏系统,与赌博成瘾有相似神经机制,这也是其被部分家长抵制的原因。

国内监管层面也开始行动。2022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要求明确隐藏款概率、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高溢价盲盒。泡泡玛特随即调整策略,在APP内设置“青少年模式”,并将Labubu大娃等高价产品标注为“成人收藏品”。

另一个挑战来自IP同质化。当“丑萌风”成为跟风模板,市场很快出现大量模仿者,相当于山寨货越来越多。在速卖通上,类似Labubu的“小怪兽盲盒”最低售价仅5美元,虽然做工粗糙,但凭借低价分流了部分消费者。

如何保持IP新鲜感,成为泡泡玛特的必修课。

05

泡泡玛特的野心有多大?

面对质疑,泡泡玛特选择用国际化回应。

2023年,位于伦敦核心商圈的欧洲首家旗舰店,店内设置“中国潮玩文化展区”,展示从敦煌飞天到山海经主题的限定款盲盒。开业当天,英国《卫报》记者在报道中感叹:“这里不再是单纯的玩具店,更像是中国青年文化的输出窗口。”

这种文化野心还体现在跨界合作上。

与故宫联名的“瑞兽系列”盲盒,把青龙、白虎等元素转化为潮玩形象,在海外社交平台引发“东方神秘学”讨论;和敦煌研究院合作的“飞天Labubu”,发售即售罄,二手平台溢价达5倍。文化学者指出,这种“传统符号+现代设计”的模式,正在重塑外界对中国文创的认知。

站在新的节点,泡泡玛特的目标早已不止于卖玩具。

王宁在接受《财经》采访时提到:“Labubu 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化 IP,成为跨越文化边界的符号。”这种愿景背后,是中国品牌从“制造”到“智造”再到“文化输出”的进阶之路。

在全球化退潮的当下,一个中国潮玩品牌正通过情绪共鸣和商业创新,在文化差异中找到共情点。当美国消费者为Labubu彻夜排队时,他们购买的不仅是一个玩具,更是一种来自东方的消费哲学。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拆盲盒的瞬间,既是对运气的挑战,也是对惊喜的期待。而这种跨越国界的情绪,或许才是泡泡玛特真正的“隐藏款”。

忻州网-2025-05-12-《泡泡玛特如何驶向全球市场,解码中国IP的“文化贸易”新范式》

鲁中晨报-2025-04-27-《爆火!广州一门店大排长龙,开售被抢空!原价599元被炒至1.4万……》

每日经济新闻-2025-04-27-《太火爆!拉布布3.0系列开售被抢空,有的门店大排长龙!联名款原价599元被炒至1.4万元,什么情况?》

新闻晨报-2024-07-16-《再次拿下欧洲两大黄金商圈 泡泡玛特意大利、荷兰首店同日盛大开业》

界面新闻-2024-12-08-《泡泡玛特如何成为顶级IP操盘手?》

忻州网-2025-05-12-《泡泡玛特如何驶向全球市场,解码中国IP的“文化贸易”新范式》

鲁中晨报-2025-04-27-《爆火!广州一门店大排长龙,开售被抢空!原价599元被炒至1.4万……》

每日经济新闻-2025-04-27-《太火爆!拉布布3.0系列开售被抢空,有的门店大排长龙!》

新闻晨报-2024-07-16-《再次拿下欧洲两大黄金商圈 泡泡玛特意大利、荷兰首店同日盛大开业》

界面新闻-2024-12-08-《泡泡玛特如何成为顶级IP操盘手?》

来源:观文史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