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官方通报来看,这事发生在8号晚上,也就是上周四,距今已经过去一星期时间了,不过,却是在15号被爆出来的,有网友选择在网上发布这则消息。
温州一母亲管教闺女,竟失手致死了女儿。
正所谓“虎毒不食子”,究竟有多大“仇”才能下此狠手?
目前官方通报事情经过,母亲已被刑拘,更多内幕被曝!
然而,那些细节却撕下了当事人父母的“遮羞布”……
网友辣评
从官方通报来看,这事发生在8号晚上,也就是上周四,距今已经过去一星期时间了,不过,却是在15号被爆出来的,有网友选择在网上发布这则消息。
事发地点在家里,当天44岁的郑某某,也就是涉事母亲,她似乎是从学校那儿得知了闺女小胡(化名)在学校做了错事,然后管教小胡,期间不仅骂了她,而且还动手了。
过程中,可能是脾气上来,她下手越发没轻重,导致小胡受了伤,咱也不知道具体伤在哪了,但可以知道,估计伤得不轻。
因为郑某某反应过来,连忙将其送医,但最后医生们竭尽全力也没有挽救回来那个年幼的女娃。
一个年仅9岁,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就这样没了!
随后,刑侦介入,另一名伤人者郑某某被警方拘留了。
这事一经传播,网上顿时一片哗然。
而就在网友”热火朝天“讨论之时,有记者关注到此事,去了当地进行采访。
结果,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了不少内幕,这些内幕还挺微妙的。
他表示,不存在什么后妈、养母之说,去世女孩是郑某某亲生的,只不过,她家里确实不止只有一个娃,还有3个孩子,小胡很乖的。
接着媒体也联系了温州当地相关部门,有关人员透露另一个细节,事发时,孩子的爸爸不在家,身在国外。
现在已经回到家。
截至目前,妇联与有关部门也已介入,案件尚在侦查之中。
而对于郑某某家中的几个孩子,当地基层人员也表示,他们会尽自己所能为其提供帮助。
虽然这事到此暂时告一段落,但还是不免引发我们深思。
单从这些知情人透露的零星信息,就可以发现,不管这则悲剧是如何造成的,事件中的父母双方都有责任,而那些细节也堪称撕开了当事人父母的“遮羞布”。
母亲只因女儿在学校犯了错,就动手打她,最后致使闺女离世。
说句实话,这样的事情让人看了不知说些什么。
很能理解,身为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做错事,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感情,那种瞬间爆发的冲动,可打孩子就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吗?
未必吧,可能很多人也发现了,有的孩子顽皮,我们越打他,他越叛逆,甚至越喜欢和你对着干,这时的大家可能越来越烦恼,可是,烦归烦,不管怎么说,自家娃还是自己的,打了之后,心疼的还是自身。
还有我们人是很脆弱的,小孩尤甚。
当然,这也不是说不能用这种方式,可在动手之前咱也得明白为何这么做?
是想让他明白道理,还是只是将自己压在心里的情绪发泄一通。
也许有人看到这儿,疑惑这有区别吗?
区别当然有,前者姑且称为教育,但后者便是妥妥的伤害了。
特别是当咱们情绪波动厉害时,更不适宜动手,原因无他,只因彼时你属于不可控阶段,若是打骂娃娃,失手的概率“直线上升”。
就像温州这次事一样。
当然,事件中,关键不在于“打”,有个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通报上显示,伤人者郑某某四十四岁,而小胡九岁,算下来,当事母亲是在35岁生的孩子。
按理来说,这个年纪生孩不是应该更疼宠娃娃吗?
一个女人得有多大气性,才能“教育”娃娃那么长时间,最终导致孩子没了?
即便是如报道所说是一时失手,这种情况一般也很难发生,毕竟“虎毒不食子”,平常的爸爸妈妈哪怕是脾气再差,情绪再上头,也不至于真的害自己的亲生骨肉,亲情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
有时候,悲剧的发生和个人也是有很大关系的,这样说,就有些微妙了。
当然了,悲剧既然已经发生,过多的苛责也不太适宜,毕竟咱们不是当事人,还是不多做分析了。
但单从表面来看,整件事母亲有责任是毋庸置疑的,她的行为违了法,也违背道德。
结合此前“深圳女子只因怀疑女儿偷拿28块,失手致死十二岁女儿”事件,这次当事母亲有可能会被判十年有期徒刑。
大家说,这事唏嘘不?
闺女没了,自己还得锒铛入狱,身陷囹圄,想必现在的她是后悔不已了。
但正如一些网友所言,失手不是伤害的借口,她需要为自己的所为付出代价。
除了当事母亲,其实另一个人也有很大责任……
当地部门此前回应,事发时孩她爸身处国外,而从一些浙江网友透露的信息可知,估计小胡爸爸是常年待在海外,也或许在那儿打工。
可以理解他在外奋斗是为了自己的家,但将四个孩子完全丢给孩她妈管,未免有些失职了。
试想一下,若是一个男的不顾家,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四个孩子,那个女的得有多难?
有时成年人的崩溃就在转瞬之间。
当然,这并非她对孩子实施暴力的理由!
在打小胡的时候,她有没有考虑到女儿乃至家里其他孩子的心里感受?
有没有想到那些小孩亲眼看到这种事,身心会不会受到影响?
个人看来,“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一套早已行不通,教育从来不和“暴力”挂钩,打骂小孩也不是教育的有效手段,“无暴力”应该是“管教”的底线。
有相关调查发现,以教育为名的暴力,造成的心理创伤或是阴影会伴随孩子一生。
进入新时代,或许我们也可以多些冷静,多些包容。
比如,采用一些体验式教育,多和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耐心听取他们的想法,善于学会做引导,即便是自己错,也要勇敢承认,这样才能为娃娃树立好榜样。
用强硬的态度对待、控制孩子很大概率造成“两败俱伤”。
这事尽管只是个别情况,但还是提醒了大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人尚且如此,还不成熟的小孩更不用说了。
孩子犯错,第一时间想到责罚,这不是严管,反倒可能反映出一个家长的失败。
年轻生命离去,我们沉痛,但也需要思考。
也期望这类悲剧不再上演。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各抒己见。
1.《温州瓯海通报“一母亲殴打女儿致其死亡”:犯罪嫌疑人已被刑拘》环球网,2025年5月16日发布;
2.《温州通报母亲殴打9岁女儿致其死亡被母亲殴打致死女童父亲从国外返回》新京报,2025年5月16日发布;
3.《训斥打骂女儿致死,无暴力应是"管教”底线》澎湃新闻,2025年5月16日发布
来源:幾許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