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6月30日,来自北京的芯片设计厂商——芯动联科正式登陆科创板,开启了它作为上市公司的资本“首秀”。
2023年6月30日,来自北京的芯片设计厂商——芯动联科正式登陆科创板,开启了它作为上市公司的资本“首秀”。
作为国内唯一实现导航级MEMS陀螺仪量产的企业,上市两年,芯动联科已经实现了业绩翻倍。
2022年,芯动联科实现营收2.27亿元,净利润1.17亿元;但到了2024年,公司的营收达到了4.05亿元,净利润达到了2.22亿元,均实现翻倍增长。
2025年第一季度,芯动联科的业绩更是一改之前40%左右的稳定增速,实现营收0.88亿元,同比大增291.77%;实现净利润0.44亿元,同比激增2869.17%。
而这样的净利润增速,排在了2023年之后上市的450家公司的前三名。换句话说,芯动联科已经成功跻身新上市企业的“第一梯队”。
事实上,芯动联科业绩的“爆发”增长,恰好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有力验证。
斩获史上大单,支撑业绩重塑
净利润同比增长2869.17%是一个什么水平?
极其罕见。
自从我国创新药龙头百利天恒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100.16%之后,近两年新上市的企业中,几乎没有见到这样的利润增速。
百利天恒当年利润增长,是因为2023年底公司与全球制药巨头BMS合作研发药物,收到了8亿美元首付款,从而增厚了公司的业绩。
那么,芯动联科净利润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方面的原因是,公司业绩存在“低基数”效应。
芯动联科的回款一般都在下半年,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财报上净亏损了约160万元。而“基数小”使得2025年第一季度芯动联科仅凭借4436.77万元的净利润,就实现了超高增长率。
更为重要的是,和百利天恒类似,芯动联科也斩获了“大单”。
2025年,芯动联科斩获了披露信息以来,最大的订单。1月18日,芯动联科与客户P签订了陀螺仪产品的销售合同,合计金额达到2.7亿元。
需注意的是,当前公司的订单收入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现金流。2025年一季度,芯动联科的经营现金流为0.33亿元,仅同比增长了15.4%,与净利润的增幅出现了“错位”。
但话又说回来,这笔订单更像是芯动联科业绩的“强心剂”,随着订单的不断持续推进,公司的现金流结构将持续改善。
再加上仅仅三个月后,4月26日客户P又追加了1.64亿元的订单。目前芯动联科披露的这些在手订单已经达到了4.34亿元,超过了2024年全年营收。
2025年芯动联科业绩重塑,已经成为定局。
那么芯动联科,又是如何获得这两笔“改变命运”订单的呢?
国内唯一量产,溢价优势凸显
芯动联科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导航级MEMS陀螺仪量产的企业。
如果说IC芯片是大脑,MEMS则是五官,能够将外界的物理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
在MEMS行业,芯动联科构建了两大“壁垒”:
一个是,产品不“受制于人”。
随着芯片制程逐渐接近摩尔线程,国内芯片生产厂商其实一直受到台积电等厂商1nm-3nm先进制程的“围堵”。
但作为功能性芯片,MEMS高制程的目的并不是缩小尺寸去节省空间,而是用来解决更加复杂、多样的物理环境,实现物理信号与电子信号的高精度转换。
因此MEMS芯片并不依赖于台积电的代工,这就拉高的了芯动联科的产品盈利的“上限”,因为它不“受制于人”。
2024年,芯动联科的毛利率为85.03%,直逼贵州茅台的90%,要远超过华依科技、敏芯股份等同行业,属于是“断层式”领先。
另一个是,技术国际先进。
芯动联科布局的是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主要应用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高科技行业,不和歌尔股份、韦尔股份等消费电子级IMU“对打”。
更别说芯动联科布局的是导航级MEMS陀螺仪,不仅打破国际厂商垄断,还在零偏稳定性、角度随机游走、标度因数精度等领域做到了国际水平。
换句话说,2025年芯动联科拿下订单,是公司核心技术优势的侧面凸显。
而且,早在2024年芯动联科就为这样的业绩重塑,做好了“准备”。
存货激增2200%,需求支撑营收
芯动联科一直运营的是Fabless轻资产模式。
简单来说的就是芯动联科负责MEMS惯性传感器芯片设计,然后找晶圆厂代工。所以,公司基本不需要什么设备储备,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都是0。
但就是一直轻资产的芯动联科,2024年的存货却突然激增。
早在2024年的时候客户Q及其分公司客户P就与芯动联科履行完成了1.22亿元的合同订单,拉动了公司的业绩增长。
不过,2024年底芯动联科还有1.96万只的惯性传感器库存,比去年年底增长了2262%。也就是说,芯动联科早就开始了的大量备货,为2025年的订单做准备了。
再加上,MEMS惯性传感器的下游应用领域,相当广泛。
预计到2027年,全球MEMS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20亿美元。在低空飞行器应用中,MEMS承担着飞行导航、实时姿态调整及飞行轨迹控制等核心功能;而在人形机器人领域,MEMS则通过高灵敏度反馈,确保机器人在复杂运动状态下的动态平衡控制。
也就是说,除了最近订单里一直出现的长期合作客户,芯动联科的产品一直是不愁卖的。
最后,总结一下
上市两年,芯动联科已经实现了业绩重塑。
作为国内导航级MEMS陀螺仪量产独家厂商,超高技术壁垒和堪比茅台的盈利能力或许将成为芯动联科下一个两年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来源:格子说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