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2日,一面绣有“妙手仁心施大爱 医者担当暖人间”的锦旗及感谢信被送至贵州省丹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这面锦旗由一名患者委托好友专程送达,只为感谢急诊科医师范红松。
5月12日,一面绣有“妙手仁心施大爱 医者担当暖人间”的锦旗及感谢信被送至贵州省丹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这面锦旗由一名患者委托好友专程送达,只为感谢急诊科医师范红松。
患者委托好友专程送上锦旗
记者了解到,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场发生在D1857次列车上的紧急救援故事。
时间回溯至5月6日上午10时许,D1857次列车临近榕江站时,广播突然响起紧急呼叫:“11车厢有乘客突发紧急情况,急需医务人员协助!”正在13号车厢休息的范红松闻讯后,迅速穿过两节车厢赶至现场。
此时,11车厢内一名中年女性乘客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右侧膝关节明显畸形且无法活动。范红松亮明身份后,立即疏散人群并展开检查。经触诊发现患者膝关节骨性结构异常隆起,结合患者自述“如厕时踩空摔倒”的病史,他迅速判断为急性膝关节脱位。
“此类损伤若超过半小时未复位,可能导致腘动脉压迫缺血或腓总神经损伤,严重时可致肢体功能丧失甚至截肢。”范红松深知时间紧迫,他一边安抚患者情绪,一边依据医学规范进行手法复位。随着“咔嗒”一声轻响,脱位的膝关节成功复位,患者紧皱的眉头随之舒展。
复位后,范红松进一步检查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及足趾感觉活动,确认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正常,并指导其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整个救治过程仅用十余分钟,围观乘客纷纷感叹:“多亏了这位医生!”
当日下午,当D1857次列车抵达广州南站时,被救治的中年女性乘客第一时间向范红松发送感谢短信:“您的及时救助让我免受痛苦,专业有效的处理让我深感幸运。”5天后,患者委托好友将锦旗送至丹寨县人民医院,并转达了对范红松的感激之情。
急诊科病例讨论
锦旗送达时,范红松正参与急诊科病例讨论,他表示:“患者的康复是对医务工作者最大的褒奖,这面锦旗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的信念。”
作为贵州省人民医院派驻丹寨县人民医院的第34批帮扶专家,范红松自2025年初抵达丹寨后,便全身心投入急诊创伤中心建设。他引进新技术、开展基层医护培训,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三甲医院诊疗服务。
面对锦旗与赞誉,范红松十分谦逊,他表示,急诊医生的战场不分上下班,患者的需求就是行动的指令。看到患者康复,便是扎根基层最大的意义。
救援当日
他回忆起救援过程时告诉记者,当得知有患者需要帮助时,身体会先于思维做出反应。患者痛苦减轻的瞬间,成就感与使命感便油然而生。
据悉,自2002年贵州省人民医院启动对口帮扶丹寨县人民医院以来,已有34批专家接力扎根基层。范红松的故事,正是这场跨越23年的医疗帮扶长卷中的一页。
在乡村振兴与医疗帮扶的道路上,无数像他一样的医务工作者正以仁心为笔、以担当为墨,书写着守护人民健康的时代答卷。
正如患者在感谢信中所写:“您在非工作场所仍践行救死扶伤的使命,展现了精湛医术与医者仁心。”从高铁车厢到基层诊室,不变的是场景,不变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坚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冷赛楠 李明栩
编辑 胡桅可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