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余种蛇类药材亮相“岐黄蛇影”展 揭秘蛇与中医药的千年之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19:56 3

摘要:蛇既是生态链的关键一环,也是人类文明中跨越千年的文化图腾与医药瑰宝。今天(5月16日),"岐黄蛇影--中医药与蛇的千年之缘"展览在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举行。

转自:荔枝新闻

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精心筹备系列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邀请观众走进博物馆,探索文化魅力。

蛇既是生态链的关键一环,也是人类文明中跨越千年的文化图腾与医药瑰宝。今天(5月16日),"岐黄蛇影--中医药与蛇的千年之缘"展览在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举行。

蛇与中药的关系源远流长,蛇类药材在中医理论中具有祛风通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广泛应用于风湿痹痛、惊风抽搐、皮肤病及各类炎症的治疗。本次展览通过实物陈列与图文展板相结合的方式,展出蛇形饰物、中药材标本、古籍图谱、医书抄页等近百件展品,呈现"蛇"在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象征意义与实践价值。

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展览陈列部主任惠西珂介绍:“现在临床上常用主要有三种,一个是乌梢蛇,一个是蕲蛇,另一个是金钱白花蛇。金钱白花蛇它价格比较贵,很多人会用赤练蛇去冒充金钱白花蛇,主要鉴别点就是它的白纹,白花蛇白纹比较少,在30条左右,赤练蛇就比较多了。”

蛇类药材种类繁多,包括蛇肉、蛇胆、蛇蜕、蛇毒等,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惠西珂说:“比如蛇蜕,它是多种蛇蜕下来的皮膜,主要有祛风解毒,杀虫明目的一个作用,还有蛇皮,主要是用于祛风除疫解毒消肿的一个作用。蛇骨,它主要有疗疮、拔脓止血的一个作用。蛇蜕比较常用。“

蛇类药材在中医中有其独特价值,但蛇鞭泡酒、蛇胆生吞等民间偏方存在较大风险,切勿轻信商家宣传。

惠西珂说:“因为很多蛇它本身就具有毒性。因为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也不要盲目地去选用,这些补肾壮阳的或者是其他功效的一些药物。”

观众们兴致勃勃体验多项融合中医药文化与艺术审美的互动活动:养生香囊制作活动以“衣冠疗法”为灵感,通过选药、研磨、装袋的步骤感受药材的香气与保健智慧;“漆彩入水、流水成画”的非遗漆扇体验,通过亲手制作独一无二的漆扇成品,感受古人托物寄情的东方美学;中药耳环创作以白芷、大血藤、川芎等中药材为原料,体验药材与饰品结合的奇妙创意,打造“可佩戴的中医药文化”;非遗掐丝珐琅画以展览卡通萌蛇为图案,用金丝勾勒、釉彩填色的方式,制作个性作品,感受非遗工艺与中医药文化的共振之美。活动专门设计了“岐黄蛇影”知识互动问答和集章打卡,让学习更有趣,参与更有成就感。

活动当天,“素山讲坛: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活动”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文史作家侯印国教授带来题为《撸猫簪花:宋朝人的仪式感与松弛感日常》的学术讲座。他以“养猫”“簪花”为切口,展开对宋代文人士人生活方式的深入讲述,引发在场听众共鸣。讲座现场掌声频频,不少观众表示,这场讲座仿佛为展览做了一个优雅的延伸——无论是蛇,还是猫,在古人的眼中皆有独特的文化之美。

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张云告诉记者,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依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在学校指导下长期围绕主题拓展展览边界,结合时代主题、文化热点与学术资源,探索中医药文化的多元传播路径。“岐黄蛇影”专题展作为博物馆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传统中医药知识体系的重新梳理,也是一次让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动尝试。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9月15日,面向校内外观众开放,欢迎广大师生走进博物馆,一同踏上这场以“蛇”为线索的文化探寻之旅。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记者| 黄迪 仇煜

通讯员| 程慧娟

编辑| 赵梦琰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