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的,最近大家口中的“三阳”现象越来越常见。新一波毒株卷土重来,传播速度更快、感染人数更多,而且不少人症状更重、恢复更慢。为什么会这样?病毒真的“变聪明”了吗?
新冠病毒又开始“闹腾”了!
不少人都叹气:“我都阳过三次了,这病毒是不是打不死?”
是的,最近大家口中的“三阳”现象越来越常见。新一波毒株卷土重来,传播速度更快、感染人数更多,而且不少人症状更重、恢复更慢。为什么会这样?病毒真的“变聪明”了吗?
我们今天就来聊清楚这事儿,并告诉大家:家里一定要常备这3样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我们先来说说这回的新毒株。根据国家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这一波新冠病毒主要是由一种叫JN.1变异株引起的,它是奥密克戎家族中的“新成员”。虽然听起来拗口,但你只要记住一件事:它比之前的毒株更容易传播,而且更难防住。
为什么它传播这么快?就像“升级版的骗子”,以前用老套路骗不了人了,它就学会了新的方法。同样的,这个病毒也学会了“伪装自己”,让我们的身体更难第一时间发现它、阻止它。
如此,有专家指出,JN.1变异株在鼻腔和喉咙里的复制速度更快,这意味着你刚接触病毒没多久,它就开始疯狂繁殖,传给别人也更容易了。
很多人好奇,我已经得过两次了,身体还有抗体,怎么还会“三阳”?抗体不像存钱一样存一辈子,它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少。而这个新毒株又是“变脸高手”,老抗体认不出它,自然就没法保护你。
有些人“三阳”后症状还挺重,喉咙像刀割一样痛,高烧不退,甚至咳嗽一个多星期。这是因为病毒变异后,对呼吸道的攻击更强了,尤其是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更容易中招。
也不必过于恐慌。对大部分健康人群来说,这次感染虽然不舒服,但只要及时处理,休息好,大多可以自愈。关键是不能大意,一旦高烧超过3天、咳嗽越来越重,得抓紧去医院。
1.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止痛的“顶梁柱”
这两种药,是退烧和缓解疼痛的老将,家里一定要备一盒。发烧超过38.5℃,就可以按照说明吃一片对乙酰氨基酚,4小时后还烧得厉害可以再吃,但一天最多不能超过4次。布洛芬也类似,适合退烧、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
尤其是家里有孩子或老人,一发烧就容易出问题,常备这些药很有必要。但注意:不能混着吃,选一种吃就好。
2.血氧仪:不是“高科技”,是“救命神器”
不少人发烧几天后觉得喘不过气,其实是血氧在悄悄下降。正常人的血氧饱和度应该在95%以上,如果低于93%,就可能是肺部有问题了,这时候得赶紧去医院,不能拖!
血氧仪价格不贵,用法也很简单,把小夹子夹在手指头上,几秒钟就能测出来。特别是家里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糖尿病、高血压的老人,一旦感染新冠,血氧下降是最危险的信号之一。
3.电解质补充液:发烧出汗、拉肚子后的“救命水”
感染新冠后,有些人会出很多汗、拉肚子、没胃口,这时候身体里水分和盐分都流失了,光喝白开水是不够的。这时候就需要补充电解质,比如口服补液盐、运动饮料(但别选糖太多的)。
电解质补充液能帮你恢复体力、防止脱水,特别是老人、小孩更容易脱水,有时候一袋补液盐就能防止病情恶化。
不少人感染后,吃了药症状缓解了,但还是浑身乏力、咳嗽不止、睡不好觉。这时候身体在修复,需要时间。这时候要“养”,别硬撑,也别大补。
吃饭要清淡,但营养要跟上。可以多吃鸡蛋、瘦肉、胡萝卜、菠菜、小米粥这些食物,既好消化,又补充身体需要的营养。
要多喝水,哪怕不渴也要喝,帮助身体排毒、降温、防止喉咙干。
晚上睡觉前,可以用热毛巾敷敷脖子,或者泡脚,有助于放松、提高睡眠质量。
现在正值春夏交替,气温忽冷忽热,是病毒最容易“钻空子”的时候。白天热得出汗,晚上又吹空调,稍不注意就着凉,免疫力就会下降。病毒一看你免疫力低,马上“趁虚而入”。
尤其是小孩、老人、孕妇、慢性病患者这类人群,免疫力本来就弱,更容易感染,也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
这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别穿得太少,空调别开太低,室内多通风,别让病毒有可乘之机。
最近网上不少声音说“疫苗没用了”“打了还阳”,这其实是个大误区。疫苗不是钢铁战衣,但它能大大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就像你戴了头盔摔倒了,虽然还是摔了,但头不会破、命不会丢。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打疫苗比不打的人,重症率低了至少80%以上。
很多医院现在提供加强针接种,建议大家去社区医院问一问,符合条件的抓紧打,不要等到感染了才后悔。
不少人觉得“反正都阳过几次了,不怕了”,但病毒并没有消失,也不会“退休”。它可能会继续变异、继续传播,我们要做的不是恐慌,而是做好准备。
把该备的药准备好,把身体养好,出门戴好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哪怕病毒“升级”,我们也能有底气应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病毒变异株及其传播特点简报[R].2024年12月.
[2]王贵强,李兰娟.新冠病毒感染诊疗与防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3]胡必杰,张文宏.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处理策略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24,63(4):265-270.
来源:纵横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