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国内哪些博物馆要开啦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20:50 2

摘要: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守护者”,也是未来的“探索者”。“5·18国际博物馆日”2025年度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Rapidly Changing Communities)”,关注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

潮新闻客户端 偲琪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守护者”,也是未来的“探索者”。“5·18国际博物馆日”2025年度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Rapidly Changing Communities)”,关注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博物馆如何为世界指引航向并做出贡献。

其实,变化是社会永恒的主题,博物馆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面临社会变化,并一直为适应社会变化而努力发展。这从国际博协不断修改博物馆的定义就可窥一斑。今年的主题亦凸显了国际博协对社会快速变化、对博物馆未来走向的关注。

从过去守护与传承人类文化遗产,见证社会历史发展;到现在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认同,参与社会建设;再到未来促成文化求同存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博物馆始终和社会发展休戚与共,是人类共同价值的“捍卫者”。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社会未来是美好的,博物馆未来是美好的。在国际博物馆日前后,中国新开或改造升级十余家博物馆,到底有哪些值得期待,这就来开启博物馆之旅吧! ——编者

国际博协官方海报

★西安碑林博物馆(陕西)

5月16日,2025“国际博物馆日”陕西主会场活动暨西安碑林博物馆全面开放仪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举行。这座改扩建6年之久的西安重量级文化地标,也向世人揭开了神秘面纱。

作为陕西最早创建的博物馆,碑林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石、墓志铭及石刻造像为主的专题性艺术博物馆,被誉为“东方文化的宝库”“世界最大的石刻书库”“汉唐石刻精品的殿堂”“书法艺术的渊薮”等独树一帜的中国文化艺术宝库。调整后的陈列展览分布在老馆区和北区场馆,原老馆区展出文物800余件,现新、老馆区共展出文物2000余件。

当天上午,西安碑林博物馆还围绕“博物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主题举办学术研讨活动,邀请众多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西安碑林博物馆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及博物馆(北京)

5月18日,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及博物馆将精彩亮相。路县故城遗址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北部,是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发现的西汉遗址,获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遗址是北京地区两汉时期手工业遗存的首次大规模发现,将通州建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遗址公园是一座没有围栏的无界公园,与博物馆采取“馆园一体”的模式运营和管理。

博物馆内近2000平方米的原址保护区域将作为遗址展厅开放,基本陈列展示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博物馆共三层,大部分功能置于覆土之下,仅以地上二层最小化体量的一字展廊,立于覆土景观之上。长卷下覆土部分掀起一角,取名“历史之眼”。从此处进入博物馆,沿着楼梯步行到遗址展厅,在这里,三口古井和一座窑址被原址保护,蔚为壮观,这也是遗址公园建设的初衷。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及博物馆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北京)

北京大葆台遗址以其最高等级的“黄肠题凑”葬制闻名海内外,是中国第一座完整呈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葬制的汉代遗址。1983年,原址建成中国第一座汉代遗址类博物馆。2025年,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完成全新改建,新馆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展陈面积2800平方米。作为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汉代历史文化专题博物馆,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将于5月20日面向公众开放,并致力打造成为北京地区汉代文明展示中心。

开馆后,该馆将推出两大展览——“永生奇迹——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和“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昭宣盛世下的汉代文明”展。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的开放,无疑将为文化爱好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汉代历史的绝佳机会。历史的长河中,汉代是璀璨的一颗明珠,它的文化、艺术、科技成就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不要错过这场汉代文化的盛宴。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外景)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内景)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安徽)

5月16日,安徽省主会场活动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开馆试运营启动仪式在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幕。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年代距今5800—5200年,比良渚文化还早数百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中心聚落,也是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关键节点,被列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它创造了以祭坛、玉石器等为代表的璀璨文化,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该遗址也是安徽唯一一处被评为中国“百年百大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基于考古发现,凌家滩遗址博物馆设计了4000平方米的展厅,集中展出了约1100件(套)珍贵文物,不少文物是首次展出,“大量富有地域特点和时代特色的玉器集中亮相,并结合了光影、数字化等现代科技,全景式展示生活在凌家滩的古代先民们,他们在规划营建、玉器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相信会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据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副司长张凌介绍。

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包括总序、鉴往知远、玉耀长河、文明互鉴4个部分,集中展出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文物——包括首尾相连的双面圆雕玉龙,刻有八角星纹的玉鹰,造型生动的玉人,体现宗教礼仪的玉龟、玉版、玉猪,近年来新出土的龙首型玉器和已知史前最大的石钺等。很多文物是首次展出,观众可直观地感受到凌家滩遗址之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及早期发展的重要价值。数字赋能部分,运用人工智能、裸眼3D等技术,构建文物、历史与数字虚拟空间交互场所,让游客领略凌家滩文化的独特魅力。比如,通过佩戴VR设备,“穿越”至五千多年前的史前祭坛,以360度全景视角感受先民生活习俗与礼仪规制。

2025年4月,航拍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

凌家滩出土的文物玉人

★苏州考古博物馆(江苏)

5月17日,苏州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位于江苏苏州上方山石湖景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越城遗址东北。建筑整体呈多边形几何体块,造型简洁挺拔,与周边环境自然协调,融为一体。它是江苏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也是苏州地区全景式展示和宣传“文明溯源”与“考古成果”的专题博物馆。

苏州考古博物馆位于苏州市石湖景区内,紧邻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越城遗址东北部。该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程泰宁主持设计,巧妙地融合了越城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筑造型以地景式场地设计和越城遗址出土的“石锛”“钺”为设计原型,由大气奔放的三角形块面构成组合,营造古朴、沧桑、野趣的历史氛围,既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有简洁明快的现代设计理念,视觉效果绝佳。

苏州考古博物馆一层基本陈列“源起江南——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分为“江海共潮生”“手铲释天书”“考古见姑苏”三大篇章,讲述苏州文明起源、解读考古何为、梳理苏州历史文脉等核心问题。

博物馆负一层的“华章江南——苏州考古发现成果”陈列分为“文明溯源”“吴越新证”“都会寻踪”“海丝遗痕”四大篇章,按时间顺序对苏州考古进行叙事。展览以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的藏品为展陈底色,甄选陶瓷器、漆木器、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等出土文物1200余件/组,其中,五分之四以上的展品与遗迹属于首次亮相。除此之外,各类搬迁的遗迹本体,精心复原考古现场的真实场景也很值得关注。尤以占地150平方米、重近百吨的三国时期虎丘路新村1号大墓为最,仿佛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亲身体验考古的魅力。

通过各个时期代表性的发掘成果,主要是陶器,向观众展示苏州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还设置考古知识展示、户外体验、文物修复展示等区域。未来,它不仅将成为考古新出土文物的展示空间,也将成为苏州考古研究新成果的展示空间。

苏州考古博物馆

苏州考古博物馆(外景)

苏州考古博物馆(内景)

★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广东)

三江历史从头阅,百越风华放眼量。矗立在张九龄纪念公园山顶、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风度阁)5月16日向公众开放。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期间,《古虞名郡 风度韶州》大展在风度阁基座惊艳亮相,以创新科技与历史叙事交融的沉浸式展陈,打造可听、可触、可感的立体文化场域,为市民游客打开一扇触摸韶州文明、对话历史先贤的窗口。

展览以历史长河为序,通过“大专题+小故事”的叙事手法,浓缩韶关自先秦至当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与辉煌成就。并创新打造多个标志性场景和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展陈深度融合,让文物“活”起来,历史“动”起来,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回龙山山顶,建筑高度81米,面积约8796平方米,是韶关张九龄纪念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传承九龄文化,促进三区融合发展,打造韶关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新地标、新亮点。博物馆为仿唐楼阁式建筑,建筑9层,其中基座1层,主楼8层,设计风格为三层台基、明五暗九、五凤式布局、歇山屋顶。其建设对于展示、传播韶关文化,提升韶关对外形象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外景)

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内景)

★临平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浙江)

陶石不语,玉见文明!临平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是浙江首座考古博物馆,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为“以玉为媒,间架为山”,以“山形”为意向,以木结构建筑传统的“间架”为空间原型,在东西向将建筑化解为数个并置的展览空间。

该馆从临平遗址群、茅山遗址、玉架山遗址等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出发,挖掘史前临平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玉架山遗址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各类文物8000多件,是迄今为止良渚文化遗址中,单体出土墓葬数量最多、时间序列最完整的遗址。玉架山遗址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各类文物8000多件,是迄今为止良渚文化遗址中,单体出土墓葬数量最多、时间序列最完整的遗址。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占地约27亩,预计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临平玉架山考古博物馆

★李叔同纪念馆(浙江)

历经一年匠心修缮与展陈升级,李叔同纪念馆于5月11日以全新姿态对外开放。这座承载文化记忆的精神殿堂,邀您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人文之约。李叔同(弘一大师),中国近代罕见的艺术通才与佛学宗师。

作为平湖文化地标,李叔同纪念馆自启动提升工程以来,对建筑立面、灯光系统及基本陈列进行全面升级。焕新后的展馆以李叔同“凡事认真,勇猛精进”的人格精神为主线,匠心打造“孝悌·平湖后生”“游艺·翩翩才子”“精勤·激昂志士”“美育·文艺先驱”“清凉·律宗祖师”“珍重·师恩绵长”“珍宝·天心月圆”七大主题展区。

此次改造以“释放建筑美学能量,重构人文叙事空间”为核心,对展馆进行系统性焕新——数字人文共振:运用“科技为笔,情怀为墨”的展陈理念——动态沙画剧场以颗粒流动演绎“津门岁月,家风启蒙”场景;互动钢琴装置弹奏《送别》等学堂乐歌;全息投影更将“念佛不忘救国”“最后之胜利”的家国情怀跨越时空重现,实现“手抚历史温度,心悟大师襟怀”的沉浸体验。

李叔同纪念馆不仅是一座文化殿堂,更是一扇通往精神世界的窗口。让我们循着大师的笔墨、乐音与禅思,开启一场与永恒风骨的深情对话。

李叔同纪念馆(外景)

李叔同纪念馆(内景)

★库车市龟兹博物馆(新疆)

新疆的库车市龟兹博物馆预计5月中旬开馆。馆内计划陈列文物700件(套),涵盖陶器、石器、铜器、骨器、玉器等类别。其中国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达96件(套),包括唐石刻“华吉祥”佛、龟兹文书、银饰珊瑚珠穗面纱、彩绘泥塑供养人头像、模制灰陶灯、千佛壁画残块等代表性藏品。

龟兹故城专题展厅,拟通过“寻城”“入城”“读城”三大板块,结合数字技术与虚拟沙盘等形式,引导观众全方位感受龟兹故城的历史风貌及其在汉唐时期的辉煌成就,系统展现该城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龟兹佛教文化艺术专题展厅,则以龟兹石窟、佛寺遗址、僧侣生活等板块为重点,配合数字化互动设施,向观众呈现龟兹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生动讲述鸠摩罗什等历史人物的故事。

库车古称龟兹,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自汉代起便与中原政权保持密切关联,是汉唐时期中央政府在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节点。其多元交融的文化遗产不仅成为古代中华艺术的典范,更深刻印证了西域与中原文化相连、精神相系的历史脉络。

库车市龟兹博物馆效果图。龟兹博物馆供图

★西域都护府博物馆(新疆)

新疆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主会场定在西域都护府博物馆,于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举办开馆仪式。建筑汲取厚重质朴的汉代建筑文化底蕴,通过对汉代龙纹等元素的抽象演变,形成背山面水、天圆地方的布局,充分体现汉代建筑庄重平衡之美和中华文化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作为新疆历史文化的重要地标,西域都护府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意义非凡。公元前60年,西汉在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这座博物馆的诞生,将有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博物馆内部展陈设计,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都护建府、令行西域、开辟遐方、汉制垂范、同心共筑。展厅除了文物实展外,还充分融入了现代化、数字化场景,让您沉浸式体验“文博”景观,全面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下新疆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

西域都护府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两汉时期中央政府经略西域的实证和西域地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用历史文物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着力发挥文物实证、教育功能,更加鲜活、更有说服力的正确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疆重要的文化旅游地标和宣传教育基地。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