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诚斋体里的夏日光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伦的画面。
六月盛夏,荷花盛开,湖面伸展到尽头的绿色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娇艳明丽。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全诗四句,写泉眼细流,写树阴照水,写小荷蜻蜓,没有一字正写小池,但又一景一物无不在写小池。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诗中选用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了初夏这一时令的特点。
夏日昼长,百无聊赖,诗人闲居乡村,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心情舒畅,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
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
儿童误认雨声来。
诗人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了雨来。
诗人的闲适、慵倦与儿童的天真烂漫形成鲜明对比。相互映衬下,清新淡雅,意趣盎然。
《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这首诗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
“不是风”,点明所谓凉意,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而已,并非夜风送爽。
诗人在月下竹林中寻得清凉, 暗含 “心静自然凉” 的禅意,余韵悠长。
《夏日绝句》
不但春妍夏亦佳,
随缘花草是生涯。
鹿葱解插纤长柄,
金凤仍开最小花。
春天固然到处百花争妍,夏天也是遍地花草芳香。植物在夏日里顺其自然的蓬勃生长。
诗人对夏日鹿葱、金凤这类小型花朵进行精细刻画,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季节图景。
《夏月频雨》
一番暑雨一番凉,
真个令人爱日长。
隔水风来知有意,
为吹十里稻花香。
因为下雨带来凉爽,人们心里也不那么烦躁了,感觉这盛夏的白天也那么有诗意,隔着流水吹来的风更有凉意,风中传来稻花香气,让人有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一场夏雨带来一场清凉,诗人的精神状态为之一振,只觉心旷神怡,对白昼漫长的夏天,心生无限欢喜,正是凭借这份欢喜,才觉得生活是如此美好。
《荷桥暮坐》
桥剪荷花两段开,
荷花留我不容回。
不胜好处荷桥坐,
政是凉时蚊子来。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美景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首句描绘了桥上荷花被剪断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暂性。第二句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美景的欣赏和心境的沉醉,荷花的美丽使作者心神留连,无法离去。
第三句则描绘了作者坐在荷桥上的愉悦心情,享受着凉爽的时光。然而,最后一句提到了蚊子的出现,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暂性,同时也点明了生活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
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氤氲清香扑鼻。
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来源:奇闻趣事喜闻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