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宣传周丨“涵养好家风 共筑家国梦”家庭家教家风主题优秀作品展(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21:47 2

摘要: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切实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2025年第4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前夕,武汉市妇联以 “涵养好家风 共筑家国梦”为主题,聚焦家庭和睦、家教

晒家规家训

涵养好家风

共筑家国梦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切实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2025年第4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前夕,武汉市妇联以 “涵养好家风 共筑家国梦”为主题,聚焦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在全市范围内征集了一批家庭家教家风主题作品。活动开展以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反响热烈,激发了广大市民群众内心深处最温馨的家庭情愫、最深厚的家国情怀。现对部分家规家训进行展示,以蕴含其中的家风故事传递万家灯火的温暖,呈现家和万事兴的幸福图景。

江岸区

百步亭社区 陈龙家庭

家规家训:

再难也不向国家提要求

家风故事:

陈龙是江岸区的一名优秀志愿者,每个月都会志愿服务于青少年活动,引导他们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他的家庭一直践行着祖辈立下的家训。

陈龙的奶奶李声英,2010年搬到百步亭社区悦秀苑小区,她在92岁高龄时,还坚持到社区做红色教育宣讲活动,传承良好文明家风。后来,陈龙的父亲接过红色家风接力棒,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宣讲家风家训。受到奶奶和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陈龙坚守“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初心,也经常参加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给辖区的居民宣讲革命故事,用祖辈亲身经历,讲述那段峥嵘岁月;带动青少年做亲子游戏,在学习和玩游戏中更好地融合亲子关系;关心关爱社区困境儿童,他们不再孤独,大手拉小手,秉承助强扶弱的理念,让他们感受温暖的大家庭中有你有我有他。他常自费购买物资送到有困难的家庭里,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邻居的暖心,日行一善。

陈龙说:“奶奶经常教导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要懂得感恩社会、服务社会,再难也不向国家提要求,把革命精神传承好,这是李家的家训。”讲到这里,不禁回想起奶奶的父亲李书城的革命事迹:早年跟随孙中山创立同盟会,参加武昌首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就是在他的寓所里秘密召开。解放武汉时期,曾外公李书城建立武汉市民临时救济委员会,让武汉不受到破坏,度过真空期。新中国成立后,曾外公出任首任农业部长。

陈龙的奶奶在2016年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称号。陈龙表示作为家庭的一员,要传承好良好的家风,把红色家风发扬光大。在2020年新冠疫情突袭武汉时,他报名参加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在社区里整整服务了49天,采购物资10万余斤,获得志愿者纪念证书和抗疫先锋证书。同年,他还参加了由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和武汉市江岸区社区教育学院举办的武汉英雄城市故事会,讲述曾外公和曾外叔公为国家奋斗的故事、以及自己为武汉抗疫奋斗的故事。2021年,他陆续参加了武汉市委宣传部举办的红色故事汇比赛,讲述英雄的城市、光荣的家庭故事,获得江岸区二等奖、武汉市百佳讲解员;参加由江岸区统战部举办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演讲比赛,讲述红色家风代代传故事,获得优秀奖;参加由武汉市妇联举办的颂党恩传家风故事大赛,讲述红色家风代代传故事,获得三等奖;参加由湖北省文明办举办的讲述红色家风传承红色基因湖北家风家训征集活动,获得优秀奖;参加共青团武汉市委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0周年活动,以“明灯照我行”为题讲述红色家风故事。传承红色家风,建设文明家庭,陈龙家庭一直在路上。

陈龙家庭不忘革命先辈的牺牲付出,也不忘甘于清贫、自强不息的优良家风。陈龙和家人谨记祖辈的谆谆教诲,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贡献自己家庭的一份力量。

东西湖区

常青花园 苏敏家庭

家规家训:

诗书继世长,忠厚传家久

家风故事:

苏敏之家三代同堂,藏书逾万册,家庭成员都十分热爱读书,尤其钟爱中华传统文化书籍,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勤勉敬业,更常年投身于社区公益,如捐赠书籍、担任图书室志愿者、开设经典文学讲座等,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在社区的传播。

爱读书,以书香涵养家风。从爷爷苏有信在战乱年代秉烛夜学的执着,到父亲苏志强靠自学拿大专文凭的坚韧,文化传承的基因在这个家庭里面生生不息。苏志强长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退休后仍钻研诗词写作,编写出版了一个又一个作品。作为武汉轻工大学古典文学教师的苏敏,承继了父辈对知识的渴求,其儿子冷舒煜从小耳濡目染,自幼便懂得“立身以立学为先”的真谛,他们一家经常在空余时间手捧自己喜欢的书籍,或坐或卧,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他们还喜欢练习书法,每年春节家人会自创春联,赠送亲朋邻里,让书香文化涵养家风、浸润邻里。

爱岗位,以勤勉传承匠心。爷爷苏有信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以“半部医书一盏灯”的执着精研医术,用金针守护乡邻安康,1957年当选为湖北省劳动模范。父亲苏志强15岁拜师学中医,19岁时考取医士职称,后来靠自学拿到了大专文凭,跨界建筑业,担任恩施建筑安装总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工会专职副主席,在职期间结合工作实际先后撰写理论文章40余篇。苏敏作为古典文学教师,深耕古典文学研究三十余载,多次担任汉字听写大赛的专业评委,以学术底蕴推动传统文化当代传播。

经开区

沌阳街道 张桂林家庭

家规家训:

待人以宽,处世以和;教子以严,持家以勤。

家风故事:

身为东风马勒热系统公司试验中心技术负责人的张桂林,是个不折不扣的科研痴人。他的世界里,冷却模块仿真和试验技术就是星辰大海。2010年,为了编制《汽车散热器》行业标准,他泡在图书馆和资料室,反复验证每一个数据、每一项指标。无数个夜晚,他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技术图表沉思,和团队成员激烈讨论,只为让标准更加完善。最终,这份凝聚着心血的标准不仅获得东风汽车公司标准化成果奖,更为行业发展立下标杆。此后,无论是重型车散热器的深度研究,还是一系列专有技术和产学研项目的突破,他都勇攀高峰,将“以勤治学,以精立业”的信念融入事业。

妻子郭小丽是稳稳的定海神针。从青春岁月到如今退休,她把家庭经营得温馨满满。每天清晨,厨房飘出的饭菜香,是她爱的信号;家中每一处整洁的角落,都藏着她的付出。去年,公公病情恶化,郭小丽的世界瞬间忙碌起来。医院里,她细心记录医嘱,耐心安抚老人情绪;病床前,她精心准备饭菜,为老人擦拭身体,毫无怨言。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责任,践行着“孝老爱亲”,让家人在风雨中有了温暖的依靠。

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儿子张宇煊凭借着不懈努力,成功考取研究生,并在导师指导下,不断实现新的突破。课余时间,他坚持健身,塑造强健体魄。他说:“父母的勤奋和坚韧一直激励着我,我也要成为一个自律、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桂林一家将家规家训融入生活点滴,对待邻里,他们友善热情,哪家有困难,都会伸出援手。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待人以宽,处世以和”。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