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承载北京文化记忆的新华书店花市店完成升级改造,以全新面貌正式亮相。作为东城区推动“书香之城”建设的重要文化阵地,此次焕新不仅延续了新华书店八十八年的文化积淀,更以“图书为核、环境为体、科技为翼”的立体化架构,打造集阅读体验、文化活动、创意生活于一体的复合
今天,承载北京文化记忆的新华书店花市店完成升级改造,以全新面貌正式亮相。作为东城区推动“书香之城”建设的重要文化阵地,此次焕新不仅延续了新华书店八十八年的文化积淀,更以“图书为核、环境为体、科技为翼”的立体化架构,打造集阅读体验、文化活动、创意生活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空间,为新时代东城区“书香之城”建设注入新活力。
重装焕新
从教辅名店到城市文化客厅
书店此次升级以“专而精、精而美、美而活”为理念,打破传统书店单一售书模式,构建集阅读、体验、社交于一体的多元空间。一层以“主题图书出版物”专台为核心,汇聚党史党建、历史地理等经典与畅销佳作;特设“旧书新知”专区,通过古旧书与现代文创的联动,形成“过去与未来对话”的文化纽带。二层设置北京南城“最全”教育教辅专区,覆盖全年龄段需求,同时开设出版机构宣讲区、线上直播课堂,形成“选书—学习—实践”的教育闭环,延续“服务万千学子”的传统优势。
环境设计上,书店以“花市文化”为底色,四壁图书构筑“书山”,搭配鲜花绿植与科技展品,形成“移步换景、一书一世界”的探索感。一层中厅的鲜花绿植空间,将定期举办插花艺术、园艺课堂,呼应“京师绢花出花市”的地域文脉;二层“阅虫阁”引入自然元素,打造亲子共读的趣味角。从非遗手作体验到咖啡轻食休憩,从作家沙龙到户外装备展示,多元场景无缝衔接,让书店成为“能看书、能体验、能社交、能成长”的城市文化客厅。
科技赋能
从人工智能到人文交流
作为东城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样本,花市书店以“科技+教育”“科技+生活”双主线,让智能元素成为阅读体验的“新语言”。店内引入智能陪伴机器人、AI仿真机器狗等互动设备,与科普图书联动打造“会说话的科技馆”;天文望远镜、光学显微镜配套宇宙探索类书籍,让抽象知识具象化。智能检索系统实现离店找书,空气架子鼓、智能背景墙等装置艺术融入生活空间,形成“到店体验+云端互动”的立体服务网络,使书店成为“长久在线”的文化入口。
同时,吸引多家知名出版社入驻书店,围绕人文社科知识,设置融合了多元业态的书店直播间,通过文化内容的精细化、垂直化、数字化传播,打造专属直播IP,创新更多内容载体与消费场景,赋能实体书店品牌,全方位展示书店品牌形象与优质图书资源,为书店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文化共建
从“书香之城”探索出“东城实践”
此次重装开业是东城区“书香之城”建设的重要节点。近年来,东城区通过“四进”政策引导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实体书店万人拥有量稳居全市第一。花市书店的焕新,正是这一政策导向的缩影,既延续了老字号的教育服务优势,又以“文化驿站”的定位,成为东城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典范。
开业仪式上,中共东城区委宣传部与北京发行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将围绕阅读推广、品牌打造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中共东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花市书店的焕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升级,更是对城市文化根脉的传承与创新。它将成为连接历史、现在与未来的精神坐标,助力东城打造“书香之城”的新范式。
未来图景
从文化记忆到城市坐标
从“教材教辅名店”到“全场景文化枢纽”,花市书店的蜕变折射出实体书店的转型路径,这里有品质生活与文化教育的深厚积淀,有花香与书香的自然交融。“花市有新华,书香漫京华”,当南城读者熟悉的“老书店”装上科技的翅膀,它所承载的,早已超越物理空间的意义,成为一代人的文化记忆与新时代的精神坐标。
随着花市店的重新启航,这家历经岁月沉淀的老牌书店,正以焕然一新的姿态,成为首都市民感受文化魅力、享受阅读之美的新坐标。下一步,东城区将继续以“书香之城”建设为引领,深化实体书店“四进”政策,推动“馆店结合”“文旅融合”等创新模式,以实体书店建设为依托,不断构建文化消费新场景,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注入“东城动能”。
文字:区委宣传部
图片:区委宣传部 北京市新华书店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