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瀚森在NBA联合试训中送出穿裆妙传时,美国解说员的惊呼声尚未消散,国内社交平台已炸开锅:“靠传球进NBA?这究竟是创新还是笑话?”这个19岁少年引发的撕裂式争论,暴露出中国篮球二十年未解的顽疾。
中国篮球的“救世主”,为何总在争议中诞生?
杨瀚森在NBA联合试训中送出穿裆妙传时,美国解说员的惊呼声尚未消散,国内社交平台已炸开锅:“靠传球进NBA?这究竟是创新还是笑话?”这个19岁少年引发的撕裂式争论,暴露出中国篮球二十年未解的顽疾。
2025年4月12日,CBA季后赛青岛对阵广厦的生死战。终场前3秒,杨瀚森持球强攻篮下,胡金秋的封盖是否犯规成为全网激辩焦点。裁判未响哨的瞬间,青岛队以1分之差止步八强。
“如果那个球吹了犯规,他现在应该在打总决赛。”青岛队主帅刘维伟的感慨,揭开了命运的戏剧性转折,这场争议判罚,反而让NBA球探注意到这个2米16少年堪比约基奇的策应意识。
杨瀚森的成长轨迹充满矛盾:14岁入选国少队时,教练组既惊叹他“天生会传球”的球商,又头疼他防守端“散步式”的懈怠。2023年U19世界杯对阵法国队的比赛中,他砍下26分17篮板7盖帽,但球探报告却标注着致命弱点:“横移速度比中锋平均水平慢0.8秒”。
5月16日的NBA联合试训,成为舆论风暴眼。当杨瀚森用一记背后传球助攻队友空接暴扣时,《体育画报》记者发文盛赞“中国魔术师”,但训练师麦克·汉森却在直播中冷笑:“这种华而不实的动作,在NBA会被碾成渣。”
支持派,翻出2002年姚明体测数据:“当年姚明3/4场冲刺比诺维茨基还慢,后来呢?”质疑派,搬出2016年周琦案例:“臂展2米29照样坐穿板凳,花架子在NBA活不过三个月。”
更微妙的是老鹰队的商业算盘。这支连续三年中国市场收入垫底的球队,被曝早在试训前就与某国产运动品牌密谈十年赞助协议。
球探总监霍尔特观看杨瀚森青岛队比赛录像时,镜头扫过他手边的文件,封面上“中国区商业开发方案”的字样隐约可见。
6月27日,当NBA总裁念出“亚特兰大老鹰选择杨瀚森”时,青岛某篮球酒吧爆发出山呼海啸的欢呼。但在大洋彼岸,Reddit论坛半小时内涌现5000条嘲讽帖:“又一个中国市场特供产品”“等着看恩比德教他做人”。
这个结果让中国篮球陷入更深层的分裂:北京某体校报名量暴增300%,但所有孩子都在模仿杨瀚森的传球,无人练习卡位对抗;浙江青训教练怒摔战术板:“现在小孩防守时都把手背身后,说是学杨瀚森避免犯规!”
从王治郅到杨瀚森,25年来每个登陆NBA的中国球员都被涂抹上民族英雄的油彩。但鲜少有人追问:为何我们的“救世主”总要靠争议判罚或商业运作才能登上世界舞台?
某天有位中国球员以纯蓝领身份站稳NBA,我们是否还能坦然说出那句“这是中国篮球的胜利”?
在二十年前那个上海体育馆,姚明夺冠夜,看台上那条“不做下一个谁,只做第一个我”的横幅,早已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里。
来源:郭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