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前,回以前的工作单位,与小兄弟聊天,小兄弟对通信业的未来持悲观态度,让我感到意外和不解。信息通信正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哪个不需要通信?
通信业的出路
今年的5.17世界电信日马上到了,作为一个曾经在邮电行业混过的人,心中难免有点小小的激动。
因为,中国通信这三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认知。
一年前,回以前的工作单位,与小兄弟聊天,小兄弟对通信业的未来持悲观态度,让我感到意外和不解。信息通信正方兴未艾,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哪个不需要通信?
从3G开始,中国通信业经过了快速发展,网络建设似乎已经饱和,近两年,通信建设投资比以前减少了大约30%,给人的感觉有点像房地产行业,进入了萧条阶段。
其实,通信行业与房地产行业有本质的区别,不能参照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周期来看待通信行业的发展。
通信行业这些年从传统业务向大数据、算力等方向转型,是一种业务的拓展,但基本的信息通信业务不会消失,会以一种更加多样的业务进行体现。
通信网络的更新换代是必然的,并且不会消失。
通信业的出路,除了做好信息通信基本的传输通道外,还应该向更微观和宏观的方向发展,依据先进的通信技术参与人工智能应用。
微观方面应逐步介入人体等生物体内部,运用通信技术了解生命的变化,提供医疗方面和人体本体缺陷的解决方案。
宏观方面,向哲学等认知领域拓展,参与教育宣传。
由于离开通信行业十几年了,对现在的通信行业发展无法提供具体的建议,只能泛泛闲聊一点自己的想法。
去年,也冒昧地给华为的任总,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的建议。
借今年电信日之际,我把给任总的信附后,希望大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尊敬的任总,您好!
我人生中有幸与您有过两次见面,特别是二十多年前,山西全省使用华为LSTP在迎泽宾馆签订合同晚宴后,在门廊的一次邂逅和谈话。
当时,我是作为谈判的技术人员和设计负责人,那天有点高兴,和您交谈的时间有点长,占据了您宝贵的时间,深表歉意!
后来,有人将此事反馈到省管理局,因为我浪费了您的时间,导致您给他们开会到凌晨两三点,您的敬业精神值得敬佩。
我给您谈的一些观点,给其他厂家高层也谈过,他们都不愿意听我的,因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设计人员。华为在从农村电话交换机转公用交换机时,我就提出局用交换机带模块的分布式、小容量,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需求。也许那个时候我已经是华为的粉丝。
任总,您和他们不一样,能听取客户基层一线技术人员的声音。好像当时围了不少人,后来还是他们借口我喝高了,把我送回设计单位。
与华为签订合同,我很高兴,一是为山西节省不少钱,二是华为开始在通信网中占据高点;至于是否喝多,我只知道晚上回去还干了几个小时设计工作。
当时,华为崛起的速度很快,但在通信信令网这个高端设备上,在新疆先搞了一对LSTP,其他省份还没有应用。山西要在全省范围一次使用还确实令人有点担忧,更何况太原已经有了一对上海贝尔的LSTP。
当时,为了打消我的疑惑,贵司与我对接的项目经理高原同志做了大量工作。经过贵司领导x许可,高原给我提供了大量新疆的真实测试和运营报告,让我对华为信心倍增,给省公司领导决策全省使用华为LSTP提供了技术上有力保障。
因为当时管局内部也有很多人不放心国产设备,有关领导多次询问华为技术的可靠性,让我给他一个技术上的保障。毕竟是第一次,还是全省,全网如瘫痪了,影响巨大。
华为真牛,从调试到运营都没有出现任何的事故,华为已经可以比肩国外先进通信厂商。
时间过的真快啊,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您老带领华为为国争光,成为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领袖,华为也成为世界顶尖优秀公司。
人们对您老和华为的成就和美誉我在这里不说了,我举双手完全赞同。
这次给您去信,也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想说一下我的一点心愿,希望您老有空闲和兴趣的时候了解一下。
现在人工智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人类对大脑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神经网络,生成语言、认知学习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那么,能否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人们对人体自身的了解和认知,以及疾病的诊治?
最近,华为发布了通信大模型,主要是面向通信运营商应用场景,但我希望有一天它能应用到对人体的认知上,开始从通信层面来解构人体。也就是说,将人体看作一个由生物分子组成的智能机器人。
过去,我们都是解决物体外部之间的通信,没有考虑物体内部的通信方式,特别是分子层面的。但我认为,人类会慢慢进入这个研究领域。
人体内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这些是从医学角度看的,如果从通信学角度看,哪些是“话路”、哪些是“信令网”、哪些是“传输网”?mRNA——信使RNA是属于通信信号还是控制信号?生物学中现在有第一信使、第二信使,有信使必然涉及通信系统,作为通信人有能为他们提供什么帮助呢?
神经网络算法是参考人的神经元原理(轴突、树突、神经核),模拟神经元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将每个神经元看作一个学习单元。这些神经元采纳一定的特征作为输入,根据自身的模型得到输出。
实际中,大脑内的神经元仅仅是一个计算机?还是随着技术发展可以认知成一个系统?
现在很多人研究脑机接口,利用神经元的电脉冲信号,有一定的作用。
神经元脉冲宽度在0.5~2ms,最高速率是1000HZ。一次神经元冲动后,还有2ms的不应期。因此,单个神经元通过冲动传递的电信号信息量有限,并行通信是有可能的。
神经元内部存在是否存在类似于光电的传播物质,为人类超强的思维能力提供了保障?。
人工耳蜗取得了成功,说明人工模数转换也适用于大脑,也许音频的信息量比视频的少才首先成功。
有华为铁粉建议华为研发人工耳蜗、人工智能眼睛来解决有需要的人感知世界的能力提升问题。
外国人首先发明了人工耳蜗,中国人能不能发明人工智能辅助眼睛?我认为华为完全可以做到。
智能穿戴、智能驾驶都能做到国家领先,人工智眼有什么不可以?
视力受损,大部分是因为视网膜的问题,说明其关于视觉的模数转换功能受损,但神经传递线路没问题。
此时我们要做的是把虚拟现实的技术给他应用到视觉受损人士身上。他们与正常人的需求不同,不是要逼真,而是只要有一点感知即可。
人工智眼要依靠云计算,首先在盲人出行方面,建立针对其专用的行走路线,通过图像识别和雷达或毫米波等探测技术,给盲人建立较低像素的视觉图像。主要是解决行走安全。
其次,再深入研究发展新技术。
重要的是,现在华为可以利用现有的视觉感知技术为盲人提供语音服务,告诉他地面情况、周围情况、红绿灯情况,解决他们对障碍物和安全的担忧,同时让他们知道周围发生的一些事情。
现在华为有了各种大模型,能否往医疗领域突破,值得期待,因为英伟达等一些厂商也开始进入医疗领域。也许,华为已进入,这个更好。
敬祝:您老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您的粉丝:
华为三十年的铁粉
写于山西万荣
附图:01 双脑与电话双汇接局的相似性
附图:02 光的波粒二象性与流体通信(电子通信是流体通信的一种特例)
附图:03 神经系统、通信系统与中医的经脉
附图:04 视觉信号的通信模式
来源:通信与格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