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建功自贸港】傅后全:从教授到“稻香领路人”,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7 00:39 2

摘要:扬帆自贸港,才聚新时代。为深入贯彻海南省“新春第一会”人才大会精神,积极响应《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荟萃之岛建设方案》及相关三年行动方案,“自贸港人才”微信公众号特设《人才建功自贸港》专栏。

扬帆自贸港,才聚新时代。为深入贯彻海南省“新春第一会”人才大会精神,积极响应《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荟萃之岛建设方案》及相关三年行动方案,“自贸港人才”微信公众号特设《人才建功自贸港》专栏。

此专栏将全方位展示自贸港人才风采,以真实、鲜活、有温度的内容,讲述人才与自贸港共成长的精彩故事。

希望通过这一专栏,搭建起一个人才交流、学习和成长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才在这里找到共鸣、获得启迪,凝聚八方人才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读者能够关注自贸港、了解自贸港、支持自贸港,共同见证这片热土的繁荣与发展。

自贸港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人才的参与和贡献,让我们一起关注每一位人才的成长,携手推动自贸港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傅后全

曾经的大学教授

如今是文昌公坡香米产业“掌舵人”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

带着知识分子的赤诚

将一粒米的故事写进乡村振兴的篇章

👇

盛夏的文昌公坡镇,连片稻田翻涌着翠浪。田埂上,一位戴着草帽的身影正俯身查看稻穗长势。他是傅后全——曾经的大学教授,如今的公坡香米产业“掌舵人”。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他带着知识分子的赤诚,将一粒米的故事写进乡村振兴的篇章。

跨界扎根

让稻香飘出深巷

2019年,傅后全做出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辞去高校教职,扎根公坡镇。面对“大学教授种田”的质疑,他坦言:“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更需要行动。”

他带领文昌海盛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公坡香米种植规模从零拓展至5000余亩。从选种育苗到机械化插秧,他引入现代农技,让传统农耕焕发新生。

2024年,这片土地不仅产出优质香米,更提供了600多个就业岗位,为当地村民增收60余万元。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在家门口成为产业工人,留守老人重拾生计,年轻人返乡就业,沉寂的乡村重现生机。

一业兴百业

激活乡村产业链

傅后全的视野不止于稻田。他深知,产业振兴需要“链式突破”。育秧车间里,机械化流水线替代了人工撒种;加工厂内,新引进的色选机正精准筛除瑕疵米粒;物流车上,印着“公坡香米”的包裹发往全国。从种植到加工,从包装到运输,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田间地头铺展。农机手、分拣工、电商运营员……新兴职业如雨后春笋,村民也学会了操作抖音直播卖货。傅后全搭建的技术培训体系,让农民掌握标准化种植技能,培养多名青年成长为产业管理骨干。

授人以渔

播撒人才“金种子”

傅后全认识到提高农民种植技术对香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活动,邀请农业专家和技术能手现场指导,向农民传授现代化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训内容覆盖水稻种植全过程,包括品种选择、育苗技术、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这些培训帮助农民系统掌握科学种植方法,有效提升当地香米种植水平,为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不能只靠‘输血’,更要培养‘造血’能力。”他推动建立“田间学堂”,把实验室搬到地头。从病虫害绿色防控到土壤改良技术,农民们捧着笔记本追问问题,成为田野间最动人的风景。

初心如磐

绘就共富新图景

如今的公坡镇,稻浪间矗立着现代化加工厂,直播间里吆喝着乡土好物,曾经的贫困镇跃升为乡村振兴示范点。而傅后全依然保持着清晨巡田的习惯,裤脚沾着泥土,手里攥着记录本,眼里都是长势良好的农作物。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浪潮中,无数如傅后全般的“新农人”,正以智慧与情怀,将人才的“活水”注入田野,让希望的种子在热土上生根发芽。

来源:自贸港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