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网红书记”们的陷阱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23:17 3

摘要:村书记们不管直播也好,拍小视频也好,都是为宣传这个村里的农产品和当地美丽的乡村文化,不管作用大不大,都是先为老百姓做实事。

这个星期,写了两篇“网红书记”话题文章都引起了网友们不小的讨论,评论都上千条。

有的网友持我的观点,有的反对。其实这些现象都不奇怪,每个人看问题立场角度不一样,结论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村书记们不管直播也好,拍小视频也好,都是为宣传这个村里的农产品和当地美丽的乡村文化,不管作用大不大,都是先为老百姓做实事。

首先声明,这些初衷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这前两篇文章里面内容也都明确强调过,我相信也没人会蠢到去挑战全民道德和良知,说村书记们一心为民的初衷不对。

只是批评一些毫无底线、低俗表演、盲目跟风、数据作假这一类的该管管了,因为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疯狂蔓延了。

评论里有一条评论印象深刻:

这样的评论类似的评论在前两篇文章里出现了好几条,大家可以去翻阅验证一下。

那这就问题就有点严峻了啊,当上级领导用直播间人数、带货GMV(成交额)作为考核硬指标,本质是跟GDP政绩有本质区别吗?其实就是“数字出官”的互联网变种。

村书记被迫化身“戏精”,在镜头前跳大神、编剧本、卖惨哭穷,甚至自导自演“滞销悲情剧”。这种畸形的“流量KPI”催生出大量“数据泡沫”。视频播放买来的数据、直播间刷单刷出来的数据,对乡村振兴有帮助吗?

前些年各地爆出来的重大工程、烂尾工程等各种奇葩乱象还少吗?我想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县里、市里、省里的领导们玩“数字政绩”跟普通老百姓没直接影响,那如果接下来连基层的乡镇干部和村支书们也疲于应付这些互联网数据的话,那对老百姓的危害你说大不大?

难道不应该对上面反问一句:乡村振兴到底需不需要“网红书记”?

还有一个被大家都忽视的问题,风险!

如网友们所说,村干部们平日里应付迎检、填表、开会、监督、卫生、安全等等各种杂事,从早忙到晚,还抽休息时间和周末给村民搞自己不擅长的直播带货,确实不容易。

正因为村干部们不是专业干直播带货的,在直播和卖货过程中难免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旦出现一次网络事件,爆发舆情处理不到位,那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县乃是整个省的产业经济的。

这不是开玩笑的,因为村书记在消费者眼里是代表政府公信力和信誉的,一出事就是大事。

就这几天,山东烟台牟平区观水镇八甲村党支部书记张爱军,因为“张书记卖烟台樱桃”事件,现在网络批评声一片,看点赞最高一条评论,都已经上升到整个山东的商业信誉了。

就算张书记赶紧直播鞠躬道了歉,但这事件对整个山东樱桃产业多少会造成一定的反噬影响的。

我如果是隔壁几个乡镇的种植农户,你让我找谁说理去?我招谁惹谁了,你带货,我没挣着钱,你出事了,整个山东都跟着你背锅。

所有我一直提倡培养村民去做这事,起码反噬的影响力不会那么大。

评论区有网友说村里只剩老人和孩子,没年轻人去做,只能村干部们抽时间去做。其实吧,留守老人和小孩在有些人眼里是宝,却在大多数村书记眼里是现实困难。这不又回到我第二篇文章里强调的核心思维认知问题了吗?

之前网络上有一群打着大凉山助农为幌子的主播带货,这事大家还记得吗?后面被以虚假宣传的名义给处理了。

但咱们是真真实实的村里老人和小孩们,卖咱们自己村的农产品,咱怕啥呢?老人和小孩往镜头前一站,只要不是刻意去做假,同理心、反差感不就来了吗?带货效果、视频效果必比一些“网红书记”忸怩作态要差。

这里面说不定还能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特色、新模式、新样板出来。

文章都看到这了,说明看官你对农村也是比较了解的,对于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我再多说两句。

不管你是沿海城市周边的农村,还是大西北、大西南大山里的农村,只要是农村里,你们遇到的问题,所有的地方都差不多,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比方交通,有点进城1小时,有的进城要2个小时。

虽然每个村所在的地域不同、经济不同、文化不同、民俗不同等等不同。

但有一件事是相同的:同在中国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

这里就要熟悉我们自己的国情和特色了,要明白的本质是:我们是政策引导下的乡村振兴。

怎么理解呢?打个比方,大家现在都知道我们的新能源车整个产业在全世界很牛逼,对吧?那你知道我们新能源车才十几年为啥突然就牛了呢?

当时国家的方式是"政策培育-市场锤炼-技术突围"的三段式进化。这也正是中国特色产业政策的精髓所在,所有产业都是。乡村发展这一块后面估计还要加一项:模式复制。

然而中国有66.2万个行政村,你想每一个乡村都被政策培育到,这根本不现实,所以搞乡村的都知道,有两个字至关重要了:示范。你要做的是,在一个区域内你们村做到示范引领即可。

有个段子:你跟朋友去森林里旅游碰到了熊,不要你跑的过熊,只要你跑得过你朋友就行。只要你跑赢了,鲜花、资源就会朝你飞奔而来。

那示范什么呢?太多了,举个栗子吧,比方贵州塘约村的透明化改革,说人话就是村财务对所有村民定时告知和公示,就这么一项,引得全国干部去学习去考察,这属于组织振兴中的一项措施创新。去的人多了,关注的人多了,自然而然这村就啥资源都有的。

最开始也就是贵州大山里的普通农村,还未必有你们村条件好。各位自己根据自己的村的实际情况找突破口吧。

写在最后,有朋友们要还是找不到好的突破口和方向,那请联系我。我有时间到话,免费给你们出出主意。

来源:谣谣杂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